首页 > 一甲子越五千年:少数民族发展缩影
一甲子越五千年:少数民族发展缩影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文婷    2009-08-28

  海南保亭县甘什村村主任林道职每天很忙碌。今年七月,他在村头的黎族风情旅游景区旁开了一家小食店,他的黎家土菜颇受游客欢迎。

  甘什村是一个有五百年历史的黎族村落,二十多户人家依山而居。林道职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们掀倒茅草屋建起平房,两年前因地质滑坡隐患,政府出资为每家新建一百平方米的住房。本社记者在他家看到,新房里电视机、煤气灶等俱全。

  海南黎族是全国十八个超百万人口的少数民族之一。全国有一百三十万黎族人,其中约一百二十万居住在海南。新中国六十年来海南黎族社会的变化是中国少数民族发展的缩影。

  海南黎族在历史进程上有其独特之处。

  黎族在海南岛上的历史逾三千年,古代的黎族史是一部黎族百姓和统治者抗争、争取基本生存环境的反抗史。封建历朝对“治黎”颇为头痛,虐称其为“暴黎”。

  一九四三年,在日本军队侵琼掠夺资源和国民党政权岐视性政策的双重压力下,海南黎族爆发了“白沙起义”,黎族主动寻找共产党谋求民族出路。

  建国初期,海南大部分黎族地区“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农业生产处于刀耕火种、牛踩田、手捻稻的原始状态,五指山腹地的黎族还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合亩制”时期。

  “海南黎族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一甲子的发展变化几乎穿越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海南省民族学会会长、原海南副省长王学萍称说。

  王学萍是一名黎族子弟。十五岁小学毕业时获荐担任黎族地区白沙县团委干事。今年七十一岁的他笑言自己当初是被“拔苗助长”,“国家急需黎族人才”,后来他又被送到暨南大学学习。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担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长。

  王学萍认为,六十年来海南黎族发生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政治制度实现历史性飞跃。一九五二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民族自治地区,标志着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真正实施。黎民成为国家、民族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从废除“合亩制”,到如今热带农业、新兴工业、民黎风情生态旅游业全面发展。黎族有语言无文字,民族教育从六十年前的刻木、结绳记事,如今高学历人才辈出。一批知识化、专业化的黎族人才担当重任。黎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淳朴温顺的民族性格展现。

  近十年来,海南黎族发展尤为加快。

  海南大学周伟民教授十多年前到黎族地区白沙县田野调查,因为偏僻,“一路上不知趟过多少条溪河,过一条河捡一个小石子,到目的地黎村时两个口袋沉甸甸的!”

  三年前,海南黎族地区行政村通路率、通信率已达到九成以上。同时,“教育移民”从昌江黎族自治县率先而起,贫困山区学生转入县城就读,政府包学生吃住。目前该模式推广全省施行。今年底全省黎族地区完成茅草屋改造砖瓦房。

  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程昭星处长十多年来研究黎族发展史。他称,六十年来,中共党和政府给予海南黎族发展人财物全力支持。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共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海南黎族地区视察,倾听黎族群众呼声。

  迄今,黎族地区享有全国最多的优惠政策,包括经济特区、革命老区、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四大优惠政策。

  程昭星坦言,海南黎族地区与全省发展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黎族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民族素养。而优惠政策使黎族未来发展有优势。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三月三”节、黎锦、打柴舞等十项黎族传统文化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000年以来,岛内外一批有识之士反思黎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适应,寻求黎族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两全之策。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组成专家组调查海南黎族社会,首次提出“黎学”概念。海南省民宗厅王建成处长对本社记者透露,海南“黎学”将来要建立学科体系和人才队伍,搭起刊物、网络、论坛多层次的研究平台。

  林道职七十二岁的老母亲每天都在黎族旅游风情景区向游客展示织黎锦,他希望同在景区工作的儿子“不要将黎族文化丢掉,他的将来比我这辈子好”。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