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鱼鳞洲。记者苏靓摄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3月25日消息(记者苏靓)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红色旅游迎来新的机遇。海南各地纷纷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游客重走琼崖红军路,追寻红色足迹。
在临高角解放公园,不少游客在游览拍照,参观临高渡海纪念馆内陈设的老物件,如手雷、红军帽、步枪等。位于海南临高县北端的临高角,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是解放海南渡海登陆战主要登陆点之一。现在,临高角解放公园已成为海南红色旅游重要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
临高角解放公园内的展览馆。记者苏靓摄
来自四川成都的张女士直言,她第一次到临高解放角公园,觉得这里风景秀美,值得前来。“我平常喜欢带孩子逛纪念馆增长见识,来这里不仅能观光,还能了解红色历史,很适合亲子家庭游。”张女士说。
“很多游客会到这里赶海,我们希望游客在滨海风光中,感受红色旅游的魅力。”临高角解放公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景区改造前垃圾成堆、破败不堪,展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改造后展厅面积扩大至3000平方米,景区内井井有条、干净整洁,还增加了咖啡厅等服务场所,下一步将发展为4A景区。
在海南西线,美丽乡村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绿+红”成为红色旅游的新玩法,同时助力乡村振兴。不少游客参观完临高角解放公园,会前往临高头洋村。“我们村原本以渔耕业为生,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觉得家乡前景很大就返乡工作了。”陈曾是土生土长的临高头洋村村民,村里把闲置房屋改造为民宿,发展文旅产业,不少像陈曾一样的年轻人都返乡了。
“全村现在有7—8家民宿,网红泡泡屋、小木屋等类型丰富多样,周末旅客较多,周边游的本地游客会参观完红色景点后,在村里入住民宿,赶海、骑车、烧烤等等。”陈曾说。
在西线的红色旅游线路上,游客体验乡野趣味,徜徉滨海风光,追寻红色记忆。“工人每天早上4点起床,一直工作到12点,当年由于条件艰苦,很多工人营养不良加上长期站立,大部分的工人的腿都水肿,但大家‘轻伤不下火线’,加油干。”莺歌海盐场的退休老工人王师傅,眉飞色舞地向游客讲起了“当年的故事”。
莺歌海盐场的老盐工讲述红色故事。记者苏靓摄
1960年,王师傅进入莺歌海盐场成为一名盐工,负责运盐,作为一名“盐一代”,他亲眼见证了莺歌海盐场对自然的敬重,对新中国轻工业的创建热忱,和那代人的奋斗历史。退休后,王师傅偶尔会回到盐场展览馆“客串”讲解员,用亲身经历娓娓道来海南红色故事。
王师傅的故事,让来自海口的游客林雯听得入神。“以前知道莺歌海盐场,是在教科书中,现在能在这里了解盐制作、提取的过程,观察到不同年份的盐,以及听到老盐工的动人故事,才知道我们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林雯说,以前觉得红色旅游离自己很远,但这次陪父母走红色旅游线路收获颇丰。“我们的习以为常,都来之不易,哪有岁月静好,只不过时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林雯说。
据悉,2004年至2019年,每年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次也从1.4亿增长到了14.1亿,许多红色景点成为中老年人重温激情岁月、感怀时代变迁的体验地,成为年轻人聆听红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地"。红色旅游目的地热度不断攀升。
现在,在临高倾听红色故事,在儋州逛东坡书院,在乐东参观莺歌海盐场,在东方眺望鱼鳞洲,在昌江观赏木棉花开,已经成为海南西线红色旅游的新玩法。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