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黎族 | “玩泥巴”做黎陶 文化名家走进昌江保突村了解黎陶技艺
走进黎族 | “玩泥巴”做黎陶 文化名家走进昌江保突村了解黎陶技艺
来源:南海网     作者:韩星    2022-11-09

  11月8日,“走进黎族”文化名家采风团来到保突村黎族传统陶器合作社的传习所,探寻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记者 李昊 摄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1月8日消息(记者 韩星)作为海南岛最早的土著居民,黎族在这座岛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独特的文化痕迹。其中,黎族原始泥条盘筑制陶技艺是新石器时期产物,一直相传至今,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保突村得以完好留存。11月8日,“走进黎族”文化名家采风团来到保突村黎族传统陶器合作社的传习所,寻访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省级传承人刘梅珍,感受黎族民俗风情。亲手体验制作黎陶的乐趣。

  11月8日,“走进黎族”文化名家采风团来到保突村黎族传统陶器合作社的传习所,探寻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记者 李昊 摄

  11月8日,“走进黎族”文化名家采风团来到保突村黎族传统陶器合作社的传习所,探寻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记者 李昊 摄

  碗、钵、盆、罐、蒸酒器等生活器皿陈列架上,各种神态各异的动物形象的装饰陶器有序排放……走进传习所展示馆,琳琅满目的黎陶让人目不暇接。徜徉其间,仿佛开启了一场时间穿梭之旅——那些原始古朴、凝重敦厚的陶器是早期的;形态各异、饱满圆润的陶器一看便知是现代的。

  11月8日,“走进黎族”文化名家采风团来到保突村黎族传统陶器合作社的传习所,探寻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记者 李昊 摄

  11月8日,“走进黎族”文化名家采风团来到保突村黎族传统陶器合作社的传习所,探寻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记者 李昊 摄

  2006年,“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昌江不断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建起传习所,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学习黎陶手艺并成立了合作社,对黎陶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进,让濒临绝迹的黎陶在新的时代开始以新的造型面对世人。

  11月8日,“走进黎族”文化名家采风团来到保突村黎族传统陶器合作社的传习所,探寻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记者 李昊 摄

  11月8日,“走进黎族”文化名家采风团来到保突村黎族传统陶器合作社的传习所,探寻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记者 李昊 摄

  文化名家们在传习所内尝试制作黎陶。分茶器、酒杯、笔筒、碗盘……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揉捏手中的当地高岭土,玩起了泥巴,不亦乐乎。

  11月8日,“走进黎族”文化名家采风团来到保突村黎族传统陶器合作社的传习所,探寻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记者 李昊 摄

  11月8日,“走进黎族”文化名家采风团来到保突村黎族传统陶器合作社的传习所,探寻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记者 李昊 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陶器的制作工艺上,保突村里手制、篝火焙烧的原始制陶方法一直保留到今天。

  11月8日,“走进黎族”文化名家采风团来到保突村黎族传统陶器合作社的传习所,探寻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记者 李昊 摄

  现场还举办了一场露天烧陶祷告仪式。烧制场里的篝火燃起后,制陶老人围着火堆慢慢走着,保佑着烧制的顺利。文化名家们沉浸在祷告声中,感悟黎族非遗民俗文化的魅力。

  11月8日,“走进黎族”文化名家采风团来到保突村黎族传统陶器合作社的传习所,探寻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记者 李昊 摄


责任编辑: 陈贤玉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