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林下经济,保亭苗寨南昌村富了
发展林下经济,保亭苗寨南昌村富了
来源:     作者:许甲猛    2009-09-08

  发展林下经济,苗寨南昌村富了

  家电不稀罕 汽车开进村

  本报记者 杨勇 特约记者 黄青文

  南昌村,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的一个偏远的苗族村庄,距离保亭县城30多公里。村前连着一片田野,村后枕着一座青山,山上生着郁郁葱葱的天然林,林下长着青翠欲滴的红藤、白藤和南药益智,走进这里宛如走进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中。

  9月2日上午,在保亭林业局副局长洪深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南昌村。

  南昌村被通往毛感乡的公路一分为二,在村口的小卖店前,10多名村民正聚在一起唠着家常。在那里等候的村民小组组长王仁德简单介绍了村里的情况。南昌村有50户、近300人,管理着1800多亩林地,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棕榈藤和南药等林下经济收入。

  在洪深的带领下,记者穿过公路,沿村道一路向山上走去。刚走没多远,就碰到几名村民正在捆扎红藤。同行的司机师傅说:“可别小看这一捆捆的红藤,一拖拉机捆扎好的红藤能卖上万元。”

  捆扎红藤的村民见了洪深,热情地打着招呼。

  “现在的红藤价格如何?”洪深问。

  一名村民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边答道:“3.6米长的现在能卖1.1元。”

  走到山脚下,记者终于见到了红藤,红藤或一根根从树上垂下来,或横卧在深深的草窝里,根本找不到它们的根在哪里。洪深说,一般村民采摘的红藤都有30米以上,长的能有四五十米,每亩林地每年能采红藤60根左右。上山的路逐渐没入密林深处,有淙淙溪水从山上流下,山风清凉,让人好不惬意。

  返回村口,走进就在路边的王仁德家,他家院子里晾晒着几箩筐灵芝,颜色看上去很鲜亮。洪深悄悄说,这些都是野生灵芝,每斤能卖五六百元。

  摆了几张椅子在院里,王仁德说起了如今苗家人的生活。

  他说,红藤值钱,但红藤的果更值钱,结果的雌株每年能产三四十斤湿果,如今每斤湿果的价钱是6.5元。记者粗略一算,仅红藤收益一项,该村人均收入便有两三千元。再加之南药收入,南昌村的人均收入已不可小觑。

  南昌村人到底一年有多少收入?王仁德说,多的有上万元,少的也有两三千元。

  虽然王仁德不愿“露富”,但从村民的生活变化上也不难看出,如今的苗家人逐渐走上了富裕路。家电基本上成了家家户户的必备,摩托车每家每户都有,村里还有一户人家置办了一辆面包车用来拉客。平日的餐桌上,少不了从乡里的农贸市场上买来的猪肉。

  这个山脚下的苗寨,正在因林下经济的发展悄然蜕变。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