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的清补凉最美味 营养丰富
海南的清补凉最美味 营养丰富
来源:     作者:许甲猛    2009-03-05

  平平淡淡才是真。炎热夏夜间吃上一碗冰滑的清补凉,由口而心萌生一种惬意,是一种平平淡淡的快感。小小摊位,小小玻璃橱窗内摆满各种小块状的原料,一碗清补凉包含十多种原料,更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街头每碗两三元的廉价小吃却受到营养师的盛赞,称其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七大营养素,让我们不敢再小觑它。除此之外,每个小小清补凉小摊支撑着多少个家庭的营生,小摊主们白天备料晚上出摊,给清补凉爱好者送去贴心的清凉,也营造出了海南人半个多世纪来的清补凉情结。

  太阳西落,温度降下来后,伴着阵阵的椰风,海口街头巷尾,一辆辆小小的清补凉车子陆续被推出来,车子的周边摆数张桌椅,没有什么吆喝声,象征夏夜里一股清凉的清补凉小摊点的生意就这样简简单单地静悄悄地开始了……

  夏日里,海南清补凉已经成为一道很独特的风景线。它不仅甘甜爽口,而且还消暑降火。

  海南清补凉最美味

  海南清补凉不同于广东一带的凉茶,在广东如果你上火了,主要是以喝凉茶降火。但是凉茶味苦难喝。据中医学说凉茶虽是降火之物,但不宜多喝。

  广西桂林、南宁等地也有清补凉。听在那两地上学的海南学子回来说,最好吃、最令人回味的还是海南的清补凉。据了解,桂林的清补凉原料里有西瓜块、菠萝块、绿豆等,这些原料均放在冰箱里;和海南的清补凉不一样,桂林清补凉更像是“水果什锦冰”那一类的东西,甜甜的。而南宁的清补凉跟海南清补凉相比就简单得多,用料也少,味道也差些。

  与别的省份的清补凉相比,海南清补凉不但可以降火而且甘甜爽口。省烹饪协会秘书长林俊春介绍说,海南的清补凉,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生活习惯,采用的是消暑降温的原料。一般清补凉的原料少有10多种,多的有20多种,海口街头巷尾常见清补凉的用料有花生、红豆、绿豆、通心粉、新鲜椰肉、红枣、西瓜粒、菠萝粒、鹌鹑蛋、凉粉块、珍珠、薏米、芋头等。

  在海南,万宁、琼海等市县的清补凉也深受当地市民的欢迎。据了解,琼海的清补凉,过去原料里加有当归,但现在少用了。目前琼海清补凉最有特色的一点是它不加冰块,而用“炒冰”来搭配清补凉原料。琼海人告诉记者,这“炒冰”是用椰奶加糖再加牛奶后,用火炒热后经过不停搅拌而成。用“炒冰”调配出的清补凉入口即化,吃起来香滑、细腻,有点冰淇凌的味道。“与我省其它市县相比,海口的清补凉又有所不同,” 林俊春说,主要不同在于海口清补凉的品种较多,也较齐全。

  椰树下排队吃清补凉

  海南的清补凉摊点大多设在路旁,摊主们摆放一小橱窗,旁边摆上一个保温冰桶、几套塑料的椅子和木桌,加上清补凉摊的小橱窗里排满塑料碗,碗里面分别装着黄、红、绿等各种原料。这样,一个摊子便招来一群客源。

  在海南,每一个清补凉的摊子大多数都没有“字号”,如果哪里的清补凉好吃,市民大都以路名来向朋友推荐。居住在海口的许多市民都知道,在海口,清补凉的摊子越摆越大的当数海口新华南路的那间 “老字号”摊子了。初夏的夜晚,与朋友逛街累了,或与家人散步时,有人会来到新华南路清补凉摊子前,点上一碗清甜爽口的清补凉。不过,在这里吃清补凉的朋友,须有点耐性,因为需排队买牌,然后把牌交给服务员就坐后,还要等上一会儿——因为来这里吃清补凉的人太多了。不过,当一碗装有由绿豆、红豆、通心粉、鹌鹑蛋、红枣、椰水等配料组成的清补凉端到你面前,你会觉得再漫长的等候都是值得的,因为当你喝上一口由冰块浸透的新鲜椰子水,再咬上一口甜甜的、冰冰的、粉软的鹌鹑蛋后,那个直入心底的爽呀和那个直透到心底的凉呀,简直是让你无话可说。于是乎,到这吃清补凉的人,有许多是吃完后又排队打包带回家,让家人也尝尝透心凉的感觉。

  小小清补凉能做到如此地步,实在让人赞叹。好吃的清补凉摊点,通常是一传十、十传百,一个传一个。在海口,口碑较好的清补凉摊子的地点还有:海甸岛三西路,菜市场对面;万绿园里边四维电影院过去一点,用老椰子做的,很特别;国兴大道,一去就看到很多;红城湖路(原琼山市)38路公共汽车起点站处等。

  小小清补凉制作有“招”

  清补凉在海南,大都当夜宵吃。

  记者请教过几个清补凉摊主,他们做法大都相同。首先将红枣、绿豆、薏米、芋头、西瓜、鹌鹑蛋、汤圆等分开煮熟,别煮太烂,捞干。然后准备凉开水,最好放在冰箱里冷冻,否则就要准备好冰块;再准备红糖,有红糖浆最好,再把上面几种原料混在一起,掺上椰子汁或红糖水等即可调和成一碗消暑清爽的饮品。

  小小清补凉,制作看似简单,但各摊主们为了做到有特色,味道好,大家都各出各招,招揽客源。据了解,有的摊主主要在清补凉的原料上下功夫,别人只有五六种原料的,他的推出有10多至20多种,在摊子前想吃清补凉的客人尽可能挑自己最想吃的,或者让老板帮忙挑,品种完全由自己来定;有的清补凉摊主则是在“水”方面下功夫。在海南,最正宗的清补凉原料当属椰子水,椰子清补凉也是客人“点吃”率较高的一种。因此,有的摊主们会保证自己的椰子是现砍的,是新鲜的,椰子肉也是现挖的。

  在海南,不管原料搭配的多和少,一碗小小的清补凉,客人只需花上2元—3元 (个别的摊子会有3.5元/碗),便可尝到。一般红糖、椰奶配的清补凉价格便宜一点,椰子水配的清补凉价高一点。

  清补凉也曾“登堂入店”

  清补凉起源于何时、何地?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省烹饪协会,也曾去过图书馆、档案馆查阅资料,但非常遗憾,有关清补凉的介绍资料甚少,至于它的起源地、起源时间根本无处可查。

  据省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林俊春介绍,他父亲曾告诉他,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海南就有了清补凉,那时的清补凉主要是街头巷尾一些临时的小摊点,有个别小茶馆里也有清补凉卖。40年代时,三五个铜板就可买到一碗清补凉。与其它县有所不同,海口的清补凉品种要多些。

  “清补凉曾登堂入店经营过”,海南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唐人志说,时间大概在1953年,当时海口第二饮食公司(合作店)属下有10多个门市店,这些门市店中有一部分店便把清补凉“请进店里经营”。唐人志说,当时国营单位有劳保规定,在夏季单位要发给职工清补凉,以此降温消暑,因此到5、6、7、8月,经营清补凉的门市店生意非常好。

  与现在的清补凉品种相比,过去的清补凉原料较为正宗,根据当地的气候、生活习惯,主要的品种有莲子、百合、红豆、绿豆、“冬瓜伊”、南椰粉等10多种,特别是南椰粉更是当时清补凉中少不了的原料。据介绍,南椰粉是农作物南椰薯磨的粉,其色彩是淡黄色的,一条条形如红萝卜,煮熟可吃,具有健胃、清热等作用。但很可惜,现在的清补凉已没有把南椰粉当原料。

  现在人们吃清补凉,肯定少不了的原料是嫩椰子。但据了解,过去,海南人对本地产的椰子的食用不多,嫩椰子也没有什么市场,过去的清补凉是不用嫩椰子的。唐人志说,过去,海口民间有一个说法,认为吃椰子容易胀气,特别是老椰子,更难于消化。因此,当时的清补凉也不用纯椰子水冲兑,只有糖水清补凉,其中有热的糖水清补凉,还有凉的糖水清补凉(当时没有冰块)。

  营养师称清补凉是独特的发明

  给清补凉营养打80分

  提起清补凉,省营养学会营养师培训中心校长王盼赞叹不已:“这真是极具海南特色的民间食品,可称得上是独特的发明。”这位营养师说,从纯营养角度来讲,如果以100分制来算清补凉的健康指数的话,她给清补凉打80分。

  原料种类多营养丰富

  王盼说,清补凉的营养,主要体现在:一、组合种类众多,而营养讲究的就是食品要均衡;二、清补凉的原料大部分是天然食品,如天然椰水,是既有营养、健康,又清凉的食物。还有如红豆、绿豆、芋头等,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及一定量的脂肪、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一定量的矿物质等。如果还加上玉米,这里面还含膳食纤维,可以说清补凉原料里具有7大营养素,营养基本均衡。清补凉原料里不足之处在于维生素A、维生素C含量较少些。

  如何弥补清补凉原料里维生素A、维生素C含量的不足呢?王盼建议,我们在吃清补凉时,一、可适当增加红、黄颜色的水果,如菠萝、西瓜;二、可增加一些玉米含量,这样可使维生素A达到均衡。至于维生素C,由于单一的清补凉里含量极少,要想获取更多的维生素C,平常我们可多吃一些深颜色的蔬菜、水果。

  建议选食椰子水清补凉

  据了解,平常,受市民欢迎的清补凉的种类大约有三种,一是椰奶、二是椰子水、三是红糖。王盼认为,女性如来例假,可选择红糖清补凉,这类清补凉有一定补铁作用。平常,朋友要喝清补凉,还是建议尽量选择纯的椰子水清补凉,少选椰奶清补凉。因为椰奶清补凉多是加炼奶乳、糖冲调而成,味道较甜,而长期吃甜食对身体不好。

  清补凉的原料品种少的有五六种,多的有十多二十多种。王盼建议,市民在选择清补凉品种时可多要一些天然的、粗加工的食品,如水果、花生、玉米、红豆、绿豆,少要一些精加工的食品,如通心粉、黑珍珠。因为这一类精加工过的食品营养成分要比那些天然的、粗加工的食物差很多,而且有些细加工的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会添加一些添加剂。

  冰块最好只放2—3块

  喝清补凉的时候,碰到天气非常热时,有些朋友可能会叫摊主多加些冰块。对此,王盼认为,在喝清补凉时,建议冰块最好只放2—3块,因为一是冰块基本没有什么营养;二是冰块放得过多会冲淡清补凉的味道。此外,在喝清补凉时,建议多增加清补凉品种,品种越多,营养越均衡。

  陈彬夫妇的清补凉日子:像椰子水一样甘甜

  下午6点半,在海甸三西路,与其他摊主一样,陈彬夫妇的清补凉摊位开始摆放桌椅,那些红的红豆及西瓜、绿的绿豆、白的通心粉、黑的木薯珍珠粒等清补凉原料也陆续摆进了简易的玻璃橱窗内……这些活,夫妇俩已周而复始做了十多年,是典型的清补凉夫妻档。

  料再多也仅两三元

  陈彬,家住在海甸三西路邦墩村,那里离他经营生意的地方不远 。其爱人陈大姐告诉我们,她的家乡在文昌,1987年来海口。为了生活,1994年,他们夫妻俩开始经营清补凉的小本生意,直到现在已经十几个年头了。陈大姐说,现在的清补凉生意是一年比一年好卖,特别是夏天比其他季节要好卖,最好的时候他们一个晚上可以卖到三四百碗 ,他们的顾客一般是学生。不过,陈大姐也坦言,现在清补凉的钱一年比一年难赚,主要是现在原料的价钱都在涨,而一碗配有近十多种配料的清补凉只卖2元或2.5元。

  把各种料煮好是关键

  海甸三西路现在有五家卖清补凉的摊子。陈彬客源较多,主要是他的清补凉味道好、品种多,主要配料就有绿豆、红豆 、花生、红枣、芋头、薏米、玉米、凉粉、通心粉、珍珠粒、葡萄干、汤圆、西瓜、菠萝、西米露等,再加上椰水、椰奶或者糖水,将近20种。陈彬告诉我们,虽然大家的清补凉配料都是一样的,但是料要煮得好吃,味道要正就很不容易。

  在一个下着雨的早上,记者来到了陈彬家,只见在一间光线不足的平房外,摆着一排制作清补凉原料的工具,仅大大小小的锅就有近20个,而烧煤的炉子就有五六个。在烧着煤的炉子面前,陈彬正光着膀子站在正煮着薏米、绿豆等锅前。虽然下着雨,但他身上还流着汗,陈彬说,长时间站在几个“火炉”面前,不流汗都难。特别是炎热夏季,更为难受,常常是大汗淋漓。可能是由于多年长时间的“火熏”,加上每天采购清补凉原料过程中太阳的暴晒,陈彬皮肤显得黝黑,才40岁的他显得比同龄人要老成一些。

  西米露是最难煮的

  陈彬告诉我们,一般每天早上8点开始,他们夫妻俩就开始着手原料的准备工作。在近20种清补凉原料当中,除西瓜粒、菠萝、椰子等几种原料不需要煮外,其余的大部分原料都需要放锅里煮。通常情况下,在众多原料中,西米露是最难煮的,煮西米露的要点在于水开后才把西米露倒进去,水不开把西米露倒进去会粘在一起;豆类当中,红豆都得用水泡一个晚上,第二天才好煮,而绿豆他们则不泡 (一般家庭做法都是用水泡一个晚上)。煮熟后的红豆、绿豆得“打干”,放置的时间需长点;而薏米难煮烂,煮薏米时得讲究时间,3斤左右的薏米大约需要煮半小时即可。

  清补凉最为关键的配料之一是椰水、椰奶。陈彬说,新鲜的椰子水,砍后要马上吃,这样味道才甘甜可口;而用老椰子肉可调出最佳味道的椰奶清补凉,其方法为:用老椰子肉打成汁——拿来煮 (煮过的椰子奶味道很香)——放凉——加白糖搅拌——放炼乳。

  日子清淡而甘甜

  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直到下午4点,他们一天的原料准备工作才算基本结束。在这期间,他们得轮流在同时“工作”的五六个炉子面前不时地查看、搅拌等。从原料的准备到晚上的摆摊、收摊,一天当中,他们只有中午吃午饭的这段时间是有空的,而对于这个时间空档,陈彬他也抓紧“利用”,即骑着摩托车去水产码头批发市场采购第二天用的清补凉原料。陈彬坦言:“摆了10多年的清补凉摊子,每天下来感觉很辛苦,日子过得也很清凉,但苦中有乐,特别是当看到自己调配出来的清补凉被客人直夸好爽的时候,心里就如喝了老椰子水一样,甘甜甘甜的。”

  从早忙到晚,一个月生意好的时候,家里除花销外可有1000多元的剩余,生意不好时,可能只有几百元。儿子正在上初三,一家三口,每天的开支全靠清补凉这个摊子的生意,因此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记者看到,陈彬夫妇性格非常开朗,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两人脸上始终挂着笑容。陈大姐笑着对我们说:“我们过的是清补凉的日子,即虽然清淡,但不失甘甜。” 作者: 王颜梅 张生典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