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立的塔吊,轰鸣的机器,穿梭的工程车,繁忙的工地……站在海口市玉沙路北段,无论是近距离观察已经具备雏形的金玉广场,还是眺望远处的几栋高楼,如果不去翻找历史,你根本不会想到,就在两年之前,这里还曾是一个聚集着1400多户人家,以及万余外来人口的城中村。
在拆迁改造之前,这个村落一直被形容为海口的“伤疤”,而仅仅在拆迁改造启动后不久的2008年的一次土地拍卖会上,它就以令人乍舌的价格成为房地产商们追逐的新地王,他们看中的是玉沙村的未来——按照规划,这里将建成海口最有特色、最具人气和繁华度的休闲商务区。
从城中村到新地王这一艰难转变的背后,是海口期望整个城市同城中村一起蜕变的急切心情。
“城市的伤疤”
据史载,玉沙村始于明代,村前沙滩绵延,因其沙如玉,故得名“玉沙村”。30年前,这里依然濒临大海,后来,由于海口不断地填海造陆,玉沙村慢慢地远离海岸线,逐渐被雨后春笋般冒出的高楼所包围和淹没。
未拆迁改造前的玉沙村北临滨海大道,与万绿园隔路相望,东接玉沙路,西通明珠路,南邻繁华国贸区,周围现代建筑林立,商贸发达,是海口最大、最典型的城中村。由于初建时缺乏规划,玉沙村存在着建筑物间距过小、村中道路偏窄、夜间照明度不够、无消防通道、排水系统不畅等诸多缺陷。同时,由于玉沙村民收入以出租房屋为主,居住情况复杂混乱,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玉沙村存在的缺陷严重制约了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了海口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
由于上述现象,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村庄自然而然地,被视为城市“伤疤”。有媒体如此描述它:“周围高级酒店、写字楼林立,只是村里却是另一番模样,与周边街区格格不入:房屋老旧危房多;路巷狭小、电线乱拉,消防隐患突出;管理混乱,不法活动猖獗。每次严打,这里都是重点。”
城市规划者则认为,玉沙村“严重地影响了国贸片区的建设规划、功能统一完善和品位提升。”
但话说回来,不管外面的世界是用怎样的眼光看待玉沙村,但居住在村里的人,不管是土生土长者还是外来谋生者,都很少理会,而是在自己的村庄里,在悠闲二舒适的时光里自得其乐。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