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这样形容:如果说海口是镶嵌在琼州海峡的一个金元宝,那么海甸岛就是镶嵌在元宝上面的那颗圆溜溜的宝心。但在海甸溪北岸拆迁改造工作启动之前,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渔民老张可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种说法都是文人的一厢情愿,“如果他看过我们的生活环境,可能就不会用那么漂亮的词了!
老张原来居住的地方叫过港村,是一个小而破败的渔村,但现在它已经和周围的建筑一起消失在挖掘机以及铲车的轰鸣声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建筑工地,按照政府的规划,这里未来将被建成海甸岛水上广场门户节点、滨河特色休闲商业带、海甸北宜居居住区。
不过,老张现在最关心的不是这些,而是自己什么时候能够迁入目前正在节节拔高的安置楼。但相对于已经接近竣工的安置楼而言,整个海甸溪北岸的未来图景才刚刚展开。
繁华之后的落寞
海甸溪北岸是海口最早的老城区之一。据史料记载,海口市最初的雏形源于海甸岛。早在汉唐时期,岛上白沙门一带已有渔民居住。唐代在这里设白沙津为琼州城的外港,设有古渡驿站,也曾有过繁荣。宋代以后,海甸岛开始走向萧条,岛上居民渐渐越过海甸溪,南移至现今海口市中山路一带,形成街市。海甸岛渐渐被沼泽、水塘所占据,成为被人遗忘的土地。
而留在海甸岛上的居民,大多也都依海甸溪而居。直至1970年代末,居民仍集中居住海甸岛在东片地区,主要是人民桥附近的一路和二路的沿海甸溪一带,其他地方基本上荒无人烟,如今的海甸二路以北几乎全是水洼之地。1980年代中期,今日海甸岛的轮廓方初步显现。
海甸溪历史上滩涂广阔,有丰富的鱼、虾、蟹、蚌及水鸟等资源,且村庄又靠近港口、码头,因此,打渔、拣拾水生物等就成了村民的生计。而沿着海甸溪,有很多个小码头,那个时候是海口货运的水运要道。从内地运水泥、沙子、小货物,都通过海甸溪港口到达海甸岛,再从海甸岛运往海口市区。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海甸岛一度迎来了开发高潮,在原来较为荒芜的海甸岛北部海滨地区,大学建成了,酒店开业了,楼盘开盘了……但在海甸溪北岸,却是一片宁静,这里的居民依旧在这条小溪之畔,一如既往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但随着时光的推移,陷落于高楼大厦之间的这些城中村与周围的精致越来越不协调,有人曾这样描述:“从长堤路或是和平桥上望去,一片低矮青黑瓦房座落在海甸溪北岸,看不出有序还是无序,与对岸这边长堤路上行驶的车水马龙和现代气息十足的都市楼房,形成鲜明对比;或是在那一片青黑瓦房的后面和旁边,冒出的一栋栋小楼房,还有那停泊在溪边的打渔船,仿佛在告诉从没到过海口的客人,这是现代都市中的渔村……”
当然,不协调的地方除了高低错乱的民房之外,还有来回游走的商贩,满地乱流的污水,成堆发臭的垃圾,以及各种各样的治安案件。
艰难而漫长的拆迁
尽管居住在海甸溪北岸的居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拆迁改造之前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的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要离开自己世代居住的地方。
但有人不这么认为。
在规划专家的眼中,海甸溪、长堤路的夜色可与新加坡的新加坡河、驳船码头比美;傍晚时分,站在人民桥上观赏夕阳西下,在中山路等老街里寻找海口历史,这般美景确实是海口的亮点。海口核心滨水区中,海甸溪把万绿园、秀英港、南渡江入海口、新埠岛水域连接在一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未来旅游观光的黄金水道。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