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见证了人类社会古老的历史。历史上流通的各种形态货币,反映了历代社会统治权力的更迭,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交换形式的发展和演变。日前,记者就海南历史货币的相关问题对省钱币学会原秘书长张书裔老先生进行了访谈。
海南近年出土钱币一览
2006年3月1日,海口市石山镇一村民在栽树时从地里挖出大量古钱币。铜钱上印有 "熙宁重宝"、"乾元通宝"、"宣和通宝"、"嘉定通宝"、"庆元通宝"、"开元通宝"、“元佑通宝”等2O多种不同名称的货币,有的货币上还印有日、月印迹。经鉴定,这200 多枚在铜钱基本都是北宋和南宋时期使用的货币,但也有一些"开元通宝"之类的铜钱是唐朝时期的,这些铜币距今已有800余年以上的历史。
在此之前的2月18日,三亚崖城镇抱占村一村民在台地水勾中发现一个经雨水冲刷显露的陶罐,村民挖掘中将陶罐打破,从中露出一罐占钱币。该陶罐为褐灰色芭蕉叶袖,肩饰四系耳,高约56厘米,经鉴定为为海南地方窑烧造的较常见的四系罐,时代为宋至明代陶罐内装钱币58斤,每斤重值为52枚,共约3000枚左右。所有钱币通体生坑绿锈,品相上乘,去锈钱文清晰可辨,钱币中最早钱文是北宋仁宗赵帧天圣元年铸造的天圣元宝,最晚钱币是南宋赵阀的嘉熙通宝。其中政和通宝、元丰通宝、元佑通宝、熙宁重宝、元符通宝、绍兴元宝、建炎通宝、嘉定通宝等较多,而且多数为折二、折三钱,小平钱稀少。经鉴定,此罐藏钱币时代应在南宋末年,距今800年左右。
此外,2002年文昌东阁镇出土宋代钱币,数量30斤左右。2003年琼山甲子镇石帅村出土一罐藏钱币,数量约为35斤。种类以北宋、南宋钱币最多。另也有唐开元通宝、清康熙通宝、乾隆通宝等,为清代钱币窑藏。2004年琼山南渡汪村民挖沙时挖出钱币5P余斤,以南宋钱币为主,海口市博物馆闻讯进行了调查回收。据了解,这些出土钱币的发现对研究海南货币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海南货币流通特点
据张书裔先生介绍.海南岛货币的流通过程是从贱金属铜钱到贵金属银两、银元,再到近代 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发展演变过程,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
一是没有经历流通贝币的历史阶段,流通使用历朝全国通用货币的起始时间较中原地区为 晚;
二是从14世纪至近代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后,外国货币相继进入流通市场;
三是新民主主兑革命时期,琼崖人民政权发行了自己的货币,在某个历史时期甚至占据了重要的或主要的地位。
海南流通货币种类
张书裔老先生说,因于上述原因,也使得海南岛内货币流通市场形成了多元化混合流通的特点。
铜钱:海南古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缓慢,铜钱是主要流通货币。但海南历史上从没有自行铸造过铜钱,大都使用历朝全国通用的铜钱。海南自西汉王朝开拓,自至民国初年废止铜钱流通,铜钱在海南流通将近二千年。
银元:俗称"光银"、"光洋"。l8世纪外国商人带来中国进行贸易所支付的机制白银铸币,俗称"番银 "洋银"飞。清嘉庆年间,洋银元在琼州流通已占晾州货币市场的50%,而海南自己铸造的银元则是在1949年。l949年l l月广州解放,国民党政府在解放军即将解放广东前夕,将"广东省第一造币厂"迁往海南,铸造仿 "袁头九年"及"孙头"纪念币两种银元。在海南市场流通的各种银元成色高低不一,因而严生差价。
纸币:海南流通的纸币,自元朝开始,明清两朝也都流通过纸币"宝钞"和"银元票"。但是元、明两代的 "宝钞"都是政府发行的不兑现的纸币,只发不收,越发行越滥,导致通货膨胀,纸币贬值,最后以失败告终。至近代民国时期,实行"法币政策"后,纸币才真正作 为市场流通货币。同时也产生了以琼州、琼崖、海南来命名的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钞票。(其中,l942年发行 的琼崖革命根据地货币、l949年国民党政府海南特别行 政区长官公署长官陈济棠筹建"海南银行"发行的一套纸币等都十分具有收藏的价值。)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时期,中共琼崖特委领导F的人民政 权,在革命根据地里发行过纸币"光银代用券"。l950 年5月海南解放,同年6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海南分行成立,发行人民币,人民币成为唯一合法的货币。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