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零收益” 海口城中村改造谁获益最大
政府“零收益” 海口城中村改造谁获益最大
来源:人民网海南视窗     作者:许甲猛    2009-09-29

“城中村”村民认为自己在拆迁改造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政府坚称自己在改造改造过程中严格遵循了“零收益”原则,开发商则认为自己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拿地无可厚非,不应承担如此之多的舆论压力……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海口“城中村”改造最主要的参与方,居民、政府、开发商均表示自己并非“城中村”改造的最大受益者。那么,在这场多方博弈的拉锯战中,谁是最大的获益者?

  不满意的村民

  搬迁不是搬房子那样简单,随之改变的,还有自己的谋生方式。而这正是“城中村”村民们最大的担心。对于习惯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城中村”村民而言,他们最关心的并不是政府如何改造“城中村”,而是改造之后的生活来源问题。

  打渔、种田曾经是玉沙村和海甸溪这两个“城中村”村民最主要的谋生方式。现在田没了,鱼少了,人们的生活一下变得拮据起来,多数人靠打零工、出租房屋和摆烧烤摊维持危机,尽管不算丰厚,但满足一家大小的生活费用还是勉强可以的。

  “拆迁后,自己住的环境肯定会好很多,但换的新房子不如以前的老房子宽,不能再租,损失了一笔收入。”在海甸溪拥有一栋4进老房的居民老陈说,老房子的拆迁费可能换不回一套安置房,如果划地自己建,从老房子拆下来的材料还可以再用,能省下一笔钱。

  据了解,在玉沙村和海甸溪,50%以上是外来人,房租在居民收入中占很大一部分。因此不管是玉沙村,还是海甸溪北岸,拆迁之前大部分村民均表示,如果要改造,宁愿政府补房补地,且环境要好一点的,因为按补贴标准补到的钱不一定能在海口找到合意的好房子。而玉沙村里一些有铺面出租的人家则表示,自己每月几千元的出租金是一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如果改造后,政府安排的房子没有出租的铺面,那么将来如何维系一家的生活。

  或许正是为此,尽管被拆迁的村民也按照标准领取了相当数额的补偿,但从内心来说,他们是不满意的,一方面是这“花了就没”的死钱远比不上自己房屋被拆迁前细水长流的“活钱”,另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为城市改造作出了巨大牺牲,理应得到更多的补偿。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