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从城市伤疤到"地王" 海口玉沙村的前世今生
从城市伤疤到"地王" 海口玉沙村的前世今生
来源:海南经济报     作者:许甲猛    2009-09-30

海口玉沙村的土地多少钱一亩?今年8月22日,位于滨海大道与玉沙路交会处西南角的一块约6.8亩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卖出了海口历史上的土地最高价,达到每亩816.7万元。这比海南房地产泡沫时最高价每亩680万元高出100多万元。

  应该说,玉沙村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从海口最大的“城中村”化身成为海口未来最繁华的国贸商圈,还被冠上了一个漂亮的英文名:RBD(休闲商务区)。

  过去:玉沙村承载着海口历史

  史料记载,玉沙村始于明代,村前沙滩绵延,因其沙如玉,故得名“玉沙”。30年前,这里依然濒临大海,后来,海口不断地填海造陆,玉沙村慢慢远离海岸线,逐渐被雨后春笋般冒出的高楼所淹没。自然而然地,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村庄被视为城市“伤疤”。

  “周围高级酒店、写字楼林立,村里却是另一番模样,房屋老旧危房多;路巷狭小、电线乱拉,消防隐患突出;管理混乱,不法活动猖獗。每次严打,这里都是重点。”这是许多人眼中的玉沙村。

  郭景民(化名)从四川来海南打工已经有12年光景。直到玉沙村消失,他一直居住在村里,多年来他把自己当成了玉沙村村民。因为“每月800多块钱的工资,除去200元的房租和300元的伙食费,在玉沙村还是可以生活的”。他说,他干完活回到住处,常到邻居家串门,听老人们讲村里的故事,看孩子在小巷中来回奔跑……安逸的生活让他深深爱上了这片异乡的土地。

  2007年11月19日,海口市龙华区政府拉开玉沙村拆迁序幕。郭景民和他的邻居们不得不拖着简单的行李离开了他们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他们一步一回头,心中有太多的不舍,因为他们知道离开后,将永远不可能回到这里。

  现在:摇身一变成“地王”

  就在玉沙村拆迁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2008年8月21日,玉沙村被公开拍卖。唯一一家拥有竞买报价资格的安中国际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在开拍后10分钟内毫无悬念地拿下了这块地。今年8月22日,位于滨海大道与玉沙路交会处西南角的一块约6.8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卖出了海口土地历史最高价,达到每亩816.7万元,成为海口的“地王”。

  在各大房地产商瞄准这块宝地的同时,海口市政府对玉沙村的拆迁户也给予了“四个一”的承诺,即“每户一套房、每人一处铺面、每人一笔收入、一个优美的环境”,这给玉沙村原村民带来了希望。

  根据海口市政府发布的消息,在生活保障方面,每位玉沙村原村民可以3500元/平方米的综合成本价购买18平方米商业铺面(市场价超过8000元/平方米);住房安置上,原村民以人均40平方米的标准置换安置房,这一面积超过了国家建设规划的2020年小康住房人均35平方米的标准……海口市有关部门测算,按现行市场价,一个玉沙村原村民3口之家,改造后房产和铺面价值至少100万元。

  未来:海口最繁华的休闲商务区

  如今,改造后的玉沙村已初具规模。在政府的改造计划中,玉沙村将被打造成海口最有特色、最具人气和繁华度最高的RBD(休闲商务区)。

  现在仍住在临时安置区的玉沙村村民符大爷今年已经77岁了,他在玉沙村生活了大半辈子。自搬迁后,符大爷每天都会步行到玉沙村拆迁现场,看着自己在玉沙村的记忆一点一点被“拆除”,符大爷却并不悲观,他希望玉沙村能像城市一样,而不是“落后”的代名词。符大爷说,他相信政府的承诺,当他再回到“玉沙村”的时候,他和老伴儿的新生活也就开始了。(记者王焕娟李雪冬)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