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坡节:海南民俗的展示台
军坡节:海南民俗的展示台
来源:     作者:吴耿    2009-03-09

  军坡节是民间纪念冼夫人的节日,也是海南最独特最典型的民间节日,而新坡镇的军坡节在海南影响最大。在新坡,军坡节又称“梁沙婆期”。

  “梁沙婆期”,古风犹存

  3月8日清晨5点。海口市新坡镇保礼村。天还未亮,一群身着战袍手持刀枪的兵士早早来到梁定川门前。为了今天的活动,梁定川特意放下海口的生意于昨晚赶回老家保礼村。今早他必须到冼夫人纪念馆将“婆祖”(冼夫人)的神像迎回家中。一年一度的军坡节今天就开始了,做为这届军坡节的“婆头”(管事人),梁定川今天有很多事要做:斋戒,退神,装军……

  上午8点,新坡镇街墟那原本不算太窄的街道,一下子变得拥挤不堪。从各地赶来的万余名群众,几乎要将整个小镇挤裂;房前、树间,小摊上、人手中,无处不在的“百通令旗”将小镇映衬得焕然一新。

  从今天,也就是农历2月初6(3月8日),直到农历2月12日,整个军坡节期间,新坡镇将一直如此拥挤和热闹。琼剧从昨晚就开始上演了,接下来的日子里天天通宵达旦;由1000余名群众扮成古代的兵士天天在街上巡游,以摹仿冼夫人当年出兵,称为装军;卖桑叶、桔枝、蕃茨、芋头、韭葱的小摊天天忙于交易。有一摊点说头天卖出了800斤芋头。

  军坡节是民间纪念冼夫人的节日,也是海南最独特最典型的民间节日,而新坡镇的军坡节在海南影响最大。在新坡,军坡节又称“梁沙婆期”。据说,军坡节所纪念的祖神冼夫人,当初来到海南时,就最先驻军在新坡镇的梁沙村,梁沙村人后来就将她供奉为自己的地方神,称为梁沙婆。1601年,该村进士梁云龙在村里建起梁沙婆庙,由于前来朝拜纪念者日益增多,1812年,当地民众集资,将梁沙庙扩大规模并迁址到今新坡镇上,庙名也逐渐变为冼夫人庙。

  军坡节的各种仪式和细节,几乎都与冼夫人的传说有关,例如军坡节期间遍布大街小巷的百通令旗,就有一“令”传下,百事百顺的传说。

  “百通令旗”,传情千年

  冼夫人(公元513-602年),黎族,南北朝时期,高凉郡(今广西境内)人。冼氏世为当地首领。冼夫人自幼聪敏,熟谙军事,后嫁汉族人冯宝为妻,促进了当地俚汉融洽。梁朝时,高州刺史李迁仕欲谋反,冼夫人智破叛军;公元540年,为解决海南与中央政权长期脱离问题,冼夫人“请命于朝,置崖州”,并与冯宝率军3下海南,结束了海南“久乱不统”的局面(也有学者认为,冼夫人并未真正到过海南,只是恩及海南而矣)。

  在海南期间,冼夫人设置崖州,恢复了与中原的联系;还多次平定匪贼叛兵,使得地方安定,百姓乐业。她从内地组织移民开发海南,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如推行牛耕、兴修水利、选种施肥等,还无偿地向农民提供种苗、种子,又设法向人民传授纺织、制衣技术。其丈夫冯宝在海南办学兴教,还把医疗知识传授给人民。海南人民爱戴冼夫人,尊她为冼太夫人、谯国夫人、诚敬夫人、圣母娘娘、郡主夫人、懿美夫人等,以至将她奉为神灵。

  军坡节的各种仪式和细节,几乎都与冼夫人的传说有关,例如新坡军坡节期间遍布大街小巷的百通令旗,就有一“令”传下,百事百顺的传说。相传梁沙坡附近有座山,进山者多迷失方向,群众以为有鬼。冼夫人给进山者一面“出入平安”小旗,让他们进山逢小丘插上一支,群众终于能顺利返回。当地人男女授受不亲,以至有人婚后多年不育,冼夫人发下“无所顾忌早生贵子”令旗,并传话“夫妻同床睡觉无所顾忌”,多年不育的夫妻果然生子。还有“财源广进”等旗,相传都与冼夫人有关。军坡节上,出售最火的桑叶、芋头等5大吉祥物,据传也与冼夫人有关。传说冼夫人驻军新坡时,倡导多种蕃薯、芋头等作物,并无偿提供种苗。因此这些作物都是吉祥象征。事实上,蕃薯繁殖快,象征多子多孙事业发达;芋姆头大,象征稳妥发展;韭葱根长,象征长寿;桑、桔海南话与财、吉同音,象征吉祥发财。军坡节时,前来朝拜者必买这5种物品到婆祖神像前上供。

  尤其“装军”,是军坡节最具特色的内容,它的每一步程式都能看出冼夫人的影响。百姓每年定期“装军”是为了接受冼夫人的检阅,表示抵御外辱,保家卫国的决心。“装军”的同时,必有一批农产品展卖,一批娱乐节目上演,也是百姓安居乐业,追求幸福生活的心愿的表达,并以之告慰先灵。

  军坡节期间,除装军、吃军饭外,一些最具海南特色的民俗活动纷纷展示,如过火山、上刀梯、婆祖巡游、舞狮摘青等。

  各地军坡,形式各异

  军坡,也叫军期,海南民间称之为“闹军坡”、“发军坡”、“吃军坡”、“行军期”等。这个由民间自发兴起的传统节日相传已有 1300年历史,一般以纪念冼夫人为主。虽然都叫军坡节,但海南岛各地日期却差别非常大,据说各地以冼夫人出兵到达本地时间作为军坡节日期。各地军坡节日一般集中在农历2月到3月之间。但万宁市禄马苗乡闹军坡的时间早在农历1月11日就开始,而最迟的闹军坡的日子是农历10月。

  有资料说,海南的军坡节一般分为“公期”和“婆期”,指的是公祖或婆祖的生日,主要是祭祀先祖和历史人物。一般一个村子有一个“公”或“婆”,其实质就是一地之神。公期婆期时,全村人抬着神祖像在村中挨家巡游,祈求平安。村民则举行祭祀仪式供奉神祖,还遍邀亲朋来家聚餐。

  事实上,军坡节与“公期”关系非常复杂。据省群艺馆馆长陈光洲先生介绍,在形式上,军坡节与公期相近,例如海南东部的琼海中原、临高多文及万宁、原琼山一带,都闹军坡,有些地方的军坡实质上就是公期;但在有些地方,既在一个大的范围内过军坡节,各村子又有自己的公期。例如新坡镇,全镇各村既有共同的军坡节,但各村还有各自的公期,如梁定川所在保礼村的“公”称为灵山大王———也许是当地的一位英雄人物。因此,有人将“公期”又分为“大公期”和“小公期”,军坡节时供奉范围比较大的神祖称大公,而各村自己的神祖称为小公。

  黎族也有自己的军坡节。据资料介绍,琼中一带的黎族人民,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举行军坡节。但这一节日在黎族地区已逐渐淡出。

  各地军坡节都是展示当地民俗的大舞台。据万宁市丘名广先生回忆,万宁禄马苗乡坚庄村军坡期间,苗族少男少女还有对歌习俗:一般男唱女应,一旦双方心有所动,行完军坡便带对方回家喝酒吃饭定下终身。过去,少数民族百姓赶军坡都会穿上民族服装,现在见得少了。

  据一些老人回忆,过去,新坡镇军坡节上,还有精彩的“八仙骑八兽”、“土地公背娘子”、“狮口吐童子”等表演,而临高的军坡节,自然少不了人偶戏来助兴。军坡节期间,除装军、吃军饭外,一些最具海南特色的民俗活动纷纷展示,如过火山、上刀梯、婆祖巡游、舞狮摘青等。

  可惜的是,各地军坡都已淡化了原来的民间习俗,只有新坡的军坡还有些古老的气息。

  在海南这样一个移民复杂的土地上,军坡节起到融合地域、民族文化和各种宗教信仰的作用。这一简单的民俗活动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军坡文化,深刻神奇

  表面看来,军坡节只是各村(或更大范围内)祭祀各自的先祖或当地历史名人,但事实上,在海南这样一个移民复杂的土地上,军坡节起到融合地域、民族文化和各种宗教信仰的作用。这一简单的民俗活动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从新坡镇的军坡节来看:首先,大家在一个大的范围(10个村)内信奉冼夫人,同时,信奉冼夫人的每个村里又有各自独立供奉的境主(公或婆),而这两种信仰居然能并行不悖。

  在海南这样一个经历了长时间、广地域、多民族移民的地方,每一位新移民的到来,最初总会与原先居民(或不同地区的人同时住到一地)之间总有文化、信仰等各方面的差异。同处一村,人们既要处理好邻里关系,也需要维护自己独有的信仰或文化,能够将如此微妙复杂的关系协调起来,实在需要开放的心胸和莫大的智慧。于是,一村之内自造一个共认的神,村与村交往多了,再认一个更大范围的神,而全岛之内,通过名称或形式的统一,共同拥有一个较为松散的节日。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节日,或许就包含着海南人民信仰发展的历史。

  新坡军坡节的斋戒同样值得关注。斋戒大约来源于佛教。佛教有不可杀生之戒,因此忌吃一切肉食。佛教的信众,在一些大型活动时,往往就行斋戒。然而,奇异的是,佛教要求忌吃一切肉食,而新坡镇的军坡节只戒猪肉制品,其它肉食可以照常享用。这里也许体现了对其他宗教信仰的尊重。在中国,在同一仪式当中揉合不同宗教内容是司空见惯的,例如在葬礼中,既可见僧人念经,又可见道士做法,而司仪所宣布的程序及语言,俨然又来源于儒家。儒释道杂揉合一处处可见,但将伊斯兰风俗也融合进来,大概也是独此一家了。

  同样有趣的是,有文章指出,军坡节原本应该是海南黎族人的节日。冼夫人当年来到海南,海南大部分地区还是黎族人,而冼夫人本人也是黎族。汉族大规模移民是在冼夫人之后,宋明尤盛。因此大部分汉民并未身受冼夫人恩泽,但恰恰目前在黎族较少居住的东部地区,盛行以祭祀冼夫人为“婆”的军坡节。这完全可以看作是黎汉两族文化融合的结果。

  细读新坡军坡节

  闹军坡无疑是海南最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一种成熟的民俗活动一定具备一套完整而严格的程式。严格的程式造就神圣的气氛,神圣的气氛更引发出参加活动者的虔诚。这种虔诚既是对先人的崇敬,也是对文化的皈依。透过民俗活动的程式,我们更能明了它所包含的文化内容。我们来看看新坡军坡节的具体程式。

  卜选“婆头”

  虽然正式的节日在农历2月初6才开始,但新坡的军坡节,却要在正月初4这天就做准备。他们要早早选出一个人来料理节庆期间的事务,被选中的人称为“婆头”。

  婆头只能以卜卦形式选出。正月初四清早,青壮年男子扮起武装,舞狮敲锣到冼夫人庙里将婆祖迎回本村,安置在宗祠里(也可安排在“公”庙里),然后燃香供祭,开始“打卜”,中卜的人就当“婆头”。婆头高高兴兴地将婆祖接回自己家中坐堂一阵,再将婆祖送回庙中。

  斋戒·退神

  农历2月初6,天亮之前值年村庄的装军队伍要和婆头一起,将婆祖像接回婆头家中,举行“斋戒”和“退神”仪式。斋戒仪式由道士主持。斋戒期开始,家家户户清理洗涤餐具和家具,同时忌吃猪肉及其制品。斋戒直到农历2月12日结束。

  斋戒的习俗来源于一个传说。据传,冼夫人幼年从师习武,每逢比武考核,师父总是告诫徒弟们,要提前7天戒吃猪肉及其制品,出场之时,一定要身着新装。后来,冼夫人谨记师父叮嘱,阅兵或出师之前,照例也会斋戒7天。

  退神是指将婆祖的神灵从偶像上请下来,送上天庭,然后用清水洗净偶像,重新为她换上新衣(即重新漆上油料)。

  圆军

  农历2月初7圆军。装军前,各村的军队集中排练,以摹仿冼夫人当年阅兵,称为“圆军”。

  据说是摹仿冼夫人当年拜访各部落首领,以感谢他们对她驻军当地的协助。所谓娘家,是指梁沙村梁云龙的故居,因为当年梁云龙最早在梁沙村建立冼庙。

  下午3时,圆军开始。各村装军队伍准时到达冼夫人点将台前聚合,然后出街演练。先是“文装队”,后跟“武装”队,鱼贯而行在新坡墟上演练三周。圆军后,婆头村庄的队伍再到本村绕村巡视三周,因为这里将是婆祖驻军的大本营。

  此后直到军坡节完成,除有活动外,婆祖开始日以继夜到各村庄“打将”,形式如公期的“抬公”。这一活动,大约是摹仿冼夫人当年到各地访问部落首领。

  装军

  农历2月初10至12日,每天下午3时都要装军,即摹仿当年冼夫人出兵。

  装军队伍分“文装队”和“武装队”。

  文装队伍前,4名壮士举旗敲锣开道,后面是双双对对的锦伞、绣扇,俊男美女们也举起琳琅满目的头牌紧随其后,还有一对对金童玉女挑着花篮打着苏罗。

  武装队里有舞狮舞龙和舞鹿的,手持十八般武器的将士们一边行军一边对打。队伍行军到街墟上,街边的住户会用长竿悬起桑枝、桔叶或红包,狮队来到时便叠起罗汉,直到狮子用口咬下长竿顶上的物品,满街便爆发出叫好声。这称为“摘青”。

  其它环节

  当年,冼夫人平息叛乱班师回朝时,必须上朝参奏皇上,军坡节中摹仿这一点的环节叫“上朝斋”,时间为农历2月11日凌晨。届时,在婆头的院子里,几位道士同台唱作,还有各种音乐伴奏,场面华丽热闹。

  2月12日凌晨,举行解除斋戒的仪式。随后,装军队伍将婆祖送到点将台,设斋占卜当年年情。

  12天之后,即农历2月24日,还要“洗口”,即摹仿当年冼夫人犒赏将士。传说,每次出征归来,冼夫人都要让将士休整12天再行犒劳。这天,各村装军人员及庙中管理人员分别集中会餐,各家还摆案供奉婆祖。下午,婆祖从婆头家回庙正座,军坡节至此才全部结束。

  民俗越“土”越有味

  在参加军坡节期间,不少人表示,这节似乎越来越现代,但味道却不够浓。

  新坡镇军坡节从去年换名为“冼太夫人文化节”。民俗活动不全是迷信,而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

  古代乡村生活,活动范围小,交往圈固定,人们彼此需要一种文化认同感。相同的习俗,能够使人们彼此觉得亲近。同时,通过一成不变的仪式,民俗还提醒人们,我们的生活并没有中断,而是在持续着,这些一成不变的仪式,是生活在乡村社会的人们对稳定、持续、协调等理念追求的现实化,它起着一种社会稳定剂的作用。

  从文化的角度看,民俗更是一种具有特殊魅力的文化,其特殊就特在它的“土”,唯其土,其它地区就不可能有也无法克隆,对外地人来说,它就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这使它有可能成为一个地区独有的旅游资源。

  军坡节发展成“冼太夫人文化节”,在某些方面无疑对它是一种提高,例如,丰富了文化节目,增加了商贸活动。但是,问题就出在文化节目上,如时装展、流行歌曲赛等。这些处处可见的节目,人家不一定非到一个民间活动上去看,特别是旅游观光者。当然,人的需求不一样,但相信,越是现代的人,越会对传统的东西感兴趣。所以,时装展不如改黎族服装展,流行歌曲不如改儋州调声等。

  总之,要让军坡节发扬光大,丰富内容,倒不如将其办成一个平台,以尽情展示我们海南所特有的民俗;甚至每年的“欢乐节”就可以此为基础来举办,既省钱省力,又可让省外游客多见识海南原汁原味的民俗。

  我省的民俗文化已引起省外学者的兴趣。记者了解到,在冼夫人文化节期间,中山大学有位博士生专门蹲在新坡镇研究闹军坡。相信我们丰富的民俗资源会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和发扬。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