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苗族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
海南苗族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
来源:     作者:吴耿    2009-03-09
  八人秋
  即八人秋千。苗族传统的体育器械。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每年立秋这天是苗族的"赶秋节"(也叫“调秋会”)除了玩“狮子灯”、“龙灯”、“打花鼓”,还要玩“八人秋”。传说,以前有个苦孩子叫“苦人”,从小死去爹娘。有一天,他上山打猎时,看见天上飞着一只叼着绣花鞋的岩鹰,苦八岖把岩鹰射了下来。他想,做绣花准的人。一定是心灵手巧、美丽善良的姑娘。苦八蚯照着水车的样子做了一个八人秋,送给了调秋会,好在调秋会上找绣花鞋的主人。终于找到了做绣花准的花妹,苦八岖 向花妹讲了射绣花鞋的经过,并表达了对花妹的爱慕,他俩结成了 终身伴侣。从此玩八人秋就成了赶秋节上不可缺少的活动。在八人秋架上,分别坐着四男四女,架下站着两位老人--秋公和秋婆,先由秋公、秋婆念几句诗,再唱“开秋歌”,然后由秋公秋 婆转动秋千,这就是“开秋”。当快速旋转的秋千停下来以后,谁停在最上面就要唱歌。因为玩八人秋有“竖秋千八人坐,谁转上面就唱歌”的规则,在上面的两个人对歌,一直到大家满意为止。
  搓麻线
  苗族妇女喜爱的体育项目。要求参加者在跑步前进中将五根麻丝捻成一根能纳鞋底的麻线。比赛开始,参加比赛者立即拿起放置在自己起跑点的五根原麻,在奔跑中飞快地搓捻,跑到终点后交给裁判员,裁判员根据到达终点的时间和搓麻线的质量排定名次。
  打花棍
  苗族传统武术运动。参加者多为女性。花棍木质,长100-150厘米,直径4厘米。表演时,八人分四组对打。棍与棍,棍与地做有节奏的碰击。攻守进退,均有章法。
  打麻由
  苗语音译,意为打手毽。打手毽是苗族、水族男女青年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每年正月间,盛装的男女青年成双成对地聚集在毽塘上,对抛对打,边打边唱。打毽时,男女双方相对而立,女方向男方抛出花毽,男方立即拍回。花毽落点时时在变化。打毽者眼明手快,毽子推去打来,不使它落地。他们边打边对歌,飞舞的花健常常把许多素不相识的男女青年联在一起。
  赛龙舟
  苗、傣、汉等多民族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多在喜庆节日举行。历史悠久。苗族赛龙舟,于每年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在 "龙舟节"举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节日期间,数十只首尾装成龙形的龙舟,并架在水面上。船长20米,宽1米,由直而长的松木挖成槽舱,每艘船上有三十八名水手,另有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任鼓师,一名男扮女装的小孩任锣手。比赛时,炮声响后,各船水手即按锣鼓节奏,划浆前进。
  投绣球
  壮、苗、瑶等民族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流行于桂西、桂北一带。绣球以彩绸制成,直径约6厘米。内装各种豆类或沙子,重约150克,底部缀有十数条穗带,球顶连接一根长约60厘米的飘带。赛场上竖起一根约4米高的投球竿。杆顶为一块近一米见方的木板,木板中间是一个圆孔,用红纸将圆孔贴住。人数相等的男女双方各站一边,每次选一人出场,投球者手执飘带一端,旋转绣球,并将球向圆孔投去,若球能破纸穿过孔,即算获胜,投不进去的被罚一人出局。如此反复进行,群情振奋,直到对方无人以对才算全部获胜。然后另换男女两队继续比赛。投球活动一般在春节或“三月三”各圩时举行。
  爬花杆
  苗族群众“踩花山”的活动内容之一。传说,花杆是为了纪念苗族英雄孟子右而立的。孟子右在率众反抗残暴的统治者的战斗中,不幸牺牲。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坟前,竖起了一根又高又滑的木杆,顶上挂有酒肉,以示悼念。爬花杯流行于贵州西部和云南的部分苗族中。在场地上竖一根五、六米的木柱,杆顶上放一张票额较大的钞票。表演时,一男青年双足紧缠花杆而上,头朝下吹芦笙,接着上身猛腾,翻转一百八十度,头朝上吹笙。如此反复循环,直达杆顶。旋即以脚趾夹住钞票,双足伸出杆外亮相,然后趾夹钞票蛇行而下,至离地面数尺,翻筋斗着地。爬杯时自始至终签声不断。如果趾夹的钞票不落,即作为奖金,给胜利者。否则仍置杆顶,另由他人表演。一般地区是,表演者上杆时头朝上,下杆时头朝下,上下都要以快者为胜。
  踢枕头
  是苗族男女青年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多在春节举行。枕头用稻草扎成,长方形,长约20厘米,宽10厘米。比赛时两人相对而立,相距3-4米,各置枕头于脚前,每人轮流踢三次,以将枕头踢过对方头顶次数多者为胜。三次均未能将枕头踢过对方头顶者,罚出场外。另换他人上场比赛.如果双方都未踢过,则两人同时被罚下场。另换两人上场。
  走竹杆
  苗族人民传统体育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居住在云南、贵州省的苗族群众在欢度“客家年”时多举行此项活动。用两方桌放在场中央。相距5-6米,中间架一根10厘米左右粗竹竿,并加以固定。表演者在上面边吹芦笙,边做跳跃动作,要求整个表演过程,动作不得停顿。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