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琼剧、“公仔戏”、临高“啊罗哈”与木偶戏
琼剧、“公仔戏”、临高“啊罗哈”与木偶戏
来源:     作者:吴耿    2009-03-09
  琼剧

  


 


 

琼剧,亦称海南戏、琼州戏,属南戏一支。琼剧历史悠久,是海南岛大众百姓和海外华侨十分喜爱的剧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琼剧与粤剧、潮剧、汉剧同称为岭南四大剧种。琼剧表演形式灵活多变,唱腔曲调优美,慷慨激昂,喜怒哀乐,尽在曲中。行当角色起初只有生、旦、净、丑四个大行当,清同治至光绪年间才发展为生、旦、净、未、丑、杂六大行当。
  琼剧的艺术遗产丰富。它的传统剧目分三部分:一是以唱功为主文戏,如《槐荫记》、《琵琶记》等,计有800多出剧目。二是以做功、武打为主武戏,如《杨家将》、《封神演义》等历史、神话小说戏等,计有400多出剧目。三是文明戏,又称时装旗袍戏,如《空谷兰》、《断肠草》等,计有130多出剧目。
  琼剧建国后经过整理、改编、创作和移植,出现了一批久演不衰的优秀剧目,如《红叶题诗》、《张文秀》、《搜书院》、《狗衔金钗》等。故事动人,通俗易懂,富有哲理。
  海南最大最专业的琼剧团体是海南琼剧院,另外海南岛全部18个县市也都有专业琼剧团。从事琼剧艺术活动的人数达2000多人,许多乡村也成立有业余琼剧团,演出活动十分活跃。

  “公仔戏”

 


  “公仔戏”是在琼北一带流行的木偶戏。几张长凳上铺上木板就成了台底。在台底上,用木条“斗”成一座小屋样的台架。挂上布景,就搭成了一个小戏台。随着时代的变迁,公仔戏也标准化起来了。公仔是木头疙瘩,需要人操纵。这操纵者就叫“驶公”,“公”就是公仔。看“公仔戏”,实际上是听“戏古”。艺人最善于观察事物。他们不仅熟识民俗俚语,唱词生动通俗,又都是全才,一人可以同时驶几个公仔,表演起来,既可以妖冶,又可以斯文。

  临高木偶戏


 


 


  临高木偶戏是人偶同台演出的木偶戏。它主要流传于海南岛西北部的临高、儋州、澄迈地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演出时不设布幛,演员擎仗头木偶化装登台,合扮同一角色,人偶交叉表演,主要唱腔“阿罗哈”和“朗叹”,用临高语演唱,伴奏以双锁呐为主。
  临高木偶戏原来的木偶,只有拳头般大小,造型也不大讲究,1979年以后,对木偶进行了改进,演员一人一偶,按照剧情登台表演,时而以人为主,时而以偶为主,常获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临剧土调“啊罗哈”

  同是用临高方言演唱的临剧,是在临高人偶剧基础上新创的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剧种。上世纪20年代后,不少临高艺人纷纷尝试放下木偶,而只用临高方言来唱词和表演,颇受群众的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临高县文化部门决定在人偶剧基础上创办一个放下偶像、单纯用人表演的新剧种,并于1961年12月成立了县临剧团。1968年,临剧团曾被解散,但县内仍有一些地方组织业余剧团来演唱。1978年,县临剧团复办后,既演临剧,也演人偶剧。
  临剧的唱腔,主要是民歌土调,如“啊罗哈”、“郎叹”、“哩哩美”、“小放牛”等,以民歌和民间音乐经整理创作而成。过场音乐和道白伴奏,除了搬用临高本地的八音舞曲、民歌小放牛等外,还大量吸收了琼剧的唢呐曲牌和民间音乐,以及一些从潮州等地流传过来的民曲。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