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苗家别具一格的命名习俗
海南苗家别具一格的命名习俗
来源:     作者:吴耿    2009-03-09

  海南苗家人在旧社会里,由于他们多居深山老林,很少与汉族人民接触,因而各人的名字独具特色,仅限于口头使用。为了便于口头表达,各人的名字普通采取单音。苗家人中间存在着恋故土、尊长辈、重教道的美德,有的采用三联结的名字——本名加父名,或者本名、父名加地名,或者本名加地名。

  海南苗家人名字的来历习俗,别具一格。在旧社会里,由于他们多居深山老林,很少与汉族人民接触,因而各人的名字独具特色,仅限于口头使用。为了便于口头表达,各人的名字普通采取单音。特别是,苗家人中间存在着恋故土、尊长辈、重教道的美德,所以,他们有的采用三联结的名字。本名加父名,或者本名、你名和地名,或者本名和地名相联结的形式。例如:某人本名叫“引”,父名是“基”,寨名是“朗达”,他就叫“乌基朗达”。第三是本名加寨名,如“保洞哈”,这个名字,“保”是本名,“洞哈”便是寨名。

  对于婴儿,若满了三朝,父母就得设“三朝酒”,为他取个乳名。这个乳名,往往同父名组合起来,有的地方还同寨名或沟名或山名组合起来,作为婴儿的名字。这个乳名有时候一直使用到他成家立业、养育孩子。

  海南苗家人世居深山老林,具有勤劳朴素的民族气质与喜爱天然景物的情操。因此,往往在名字中也有所反映。譬如,男性多取名“两”,即田,意为勤耕田;“南”,即柴刀,意为勤打柴;“令”即镰刀,意为勤割草。“也”,即石头,意为坚硬;“章”,即杉树,意为正直;“满”,即枫树,意为魁梧。

  至于女性,则多取名为“笨”,即花,意为貌美;“乃”即谷,意为勤种谷;“丫”,即秧,决为勤插秧;“莴”,即菜,意为勤种菜;“欧”,即“水”,意为勤挑水;“诺”即鸟,意为精灵;“烈”,即苗布,意为光亮,如此等等。非常明显,苗家人的名字,多以周围的事物,特别是田间作物、劳动工具等成为自己命名的对象。

  新中国成立后,苗家人,尤其是身在他乡的人,在给自己子女命名时,总喜欢用上“苗”字,以牢记自己的民族成份。男孩多取名“精”,意即男孩;女孩多取名“配”,意即女孩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