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黎族人的编织技术领先于中华其他各民族。早在战国时代,黎族的祖先就已懂得利用木棉织出非常精美的布单。从公元1世纪的汉武帝末年开始,黎族织出来的广幅布就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征调物品,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掠夺。到了宋朝,黎族筒裙已驰名国内。元末明初,我国纺织革新家黄道婆曾在天涯海角的崖州(今三亚市),学习过黎族的纺织技术,然后返回家乡,促进了大陆纺织技术的发展与提高。
在过去刀耕火种、男猎女织的历史中,黎族女子是以织品的优劣来比较是否聪明能干的。黎族的编织工具十分简单,从采集木棉花絮到织出漂亮的成品,一般要花费两个月的时间。黎族妇女一般都会自己动手编织。她们勾勒出丰富多彩的图案,既有星月云月,也有稻草花木;既有春光灿烂的田园景象,也有持弓带箭保卫乡士的勇士……无不栩栩如生。
随着时代与文明的发展,黎族妇女,尤其是青年姑娘所穿着的古老民族筒裙,已演变成更加千姿百态的民族艺术时装。不仅黎族本民族妇女依然喜爱筒裙,其他民族的妇女对这种民族特色浓郁的服饰也偏爱有加。
筒裙是黎族妇女的主要标志,狩猎则是黎族男子一项十分普遍而重要的生活生产活动。黎族的狩猎方式很多,但最有趣的要数每年春节前举行的集体狩猎活动了。
集体狩猎也叫围猎,是黎族一种带有原始共产主义残余色彩的传统狩猎习俗。每年春节前,黎族男子汉们趁着农闲时节,由最有经验的猎手做领队,组织村里的男人出动进行集体围山狩猎。参加围猎的猎手们一清早就喜气洋洋扛上猎枪,手提弓箭,腰挂猎刀,带着猎狗到集合地点集中,在领队的带领下开始一天的围猎活动。
到达围猎地点后,猎手均按照领队的指挥布置,一部分伏狩在野兽可能出入的山路口,一部分则由领队率领,赶着猎狗进山林中,驱赶追逐猎物。在猎手们粗犷的吆喝声和猎狗的吠叫声中,隐没在山林的黄猄、山猪、狐狸等各种野兽,受到惊吓,乱奔乱窜,纷纷成为猎枪和弓箭下的猎物,围猎活动一般从早晨开始,直到傍晚才结束。此时,猎手肩扛手拎枪挑着猎物归来,兴高采烈,笑谈风云。
围猎后分配处理猎物颇有一番风趣。先由领队者按传统的习俗仪式,把一碗猎物内粥和一块兽肉倒在地上,以祈祷狩猎的丰收。分配猎物时,先把兽头分给领队。接着,第一枪打中猎物的猎手获得猎物的一条整腿,剩余的猎物才开始集体平均分配,凡出猎者每人一份,猎狗和猎枪也有一份。猎物内脏、头、脚煮熟由全村人共同享用。这一晚,热闹非凡,不论是来走亲方友的,或是路过的外村人,也都能被热情的主人邀请同享口福,一醉方休。
黎族这种有趣的集体狩猎习俗,如今在一些村寨依然沿袭下来。虽然许多地方由于开发山地后,野兽比较少了,但每年春节来临之前,黎族同胞也都要举行一次象征性的围猎活动。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