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献计海口乡村游
献计海口乡村游
来源:海口晚报网     作者:李文婷    2009-10-2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压力的加大,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休闲的生活方式,原生态乡村游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庆声在描述海口乡村游的前景时说,未来3到5年,海口将建成30至50个可以开展农家乐的村庄,形成吃住行为一体的产业链。

  本报自7月28日推出《乡村旅游的海口张力》系列报道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8月2日,记者再次来到琼山区的几个文明生态村,在接触的20几个家庭中,有10几个家庭是在看到本报报道后,慕名来到各个村庄,他们在体验农家乐的同时,也对乡村游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路真难找”,急盼乡村游地图

  早上10时15分出发,因为轻车熟路,记者11时20分就抵达了龙鳞村。在龙鳞村文化室的操场上,已经停了3辆车,分别来自海口万众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海南航空国旅等企业,这些业内人士除了带家人休闲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考察乡村游的线路。

  11时30分左右,市民黄先生、谢先生、汤先生陆续驱车赶到,对乡村的新奇,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一会儿躺上吊床,一会儿跑到池塘边钓鱼。

  对于一路的旅程,3位家长一下车就三个字———“路难找。”

  目前,海口市已有1000多个自然村建设成文明生态村,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一半以上。除琼山区先期开展农家乐的6个村庄外,其余各区村庄也在跃跃欲试。但百转千回的道路,让许多城市居民摸不着头脑。

  连续几天来,本报经常接到读者的咨询电话,询问加乐湖、龙鳞村怎么走。李先生说,看到报道后,很想去龙鳞村参观游玩,但又不知道确切的地址,万先生、陈小姐等人也来电询问龙鳞村的详细地点。

  “路真的不好找。”市民汤先生带着一家老小驾车而来,上午9时多出发,一路上兜兜转转,11时30分才到达龙鳞村,一下车便饥肠辘辘,只得直奔村里的食堂点菜。

  黄先生说:“我车上的导航仪有三门坡镇,却没有龙鳞村,出发前我在网上查找了许多关于龙鳞村的地图,还是一头雾水。希望能有一个乡村游的手册地图之类的东西,方便我们认路。”

  吃完午饭,其中3个家庭又前往田心村,继续乡村之旅。出了龙鳞村,在返回223国道上也没见到指示牌,同行的司机韩师傅说,虽然凭着进村时的记忆,勉强能找到回去的路线,但乡村公路岔道多、拐弯多,难免会造成不便。

  显然,寻找田心村比龙鳞村更难。没有一个明确的路牌,领头的司机韩师傅一下就冲到了大坡镇多谷屯村的路牌前,来过几次乡村游的游客发现走远了,又掉转头再次寻找起来。经过努力的寻找,由大致镇往田心村蜿蜒的公路一个拐角深处,发现一块路牌,终于才找到田心村。

  “我们村的路难找,是因为路牌没有设在明确的地方,很多游客会迷路,现在我们的路牌正在修建中,我们会尽快做好这个路牌,让游客们少走冤枉路。”田心村村长陈随献说。

  除了路难找,乡村停车场也考验着乡村游的接待。8月1日,龙鳞村里一下子来了100多人,车子不仅把村里的操场都停满了,而且路口也都停满了车。

  三门坡镇龙马村委会团支部书记、龙鳞村村长唐吉说:“其实我们早就意识到停车场的问题,我们现在正筹建一个大型的停车场。”

  在来龙鳞村的路上,黄先生在弯曲的水泥道上碰上了一辆三轮车,错车还费了一番周折。“幸好没有碰上大车。”黄先生说,“由于乡村公路狭窄,开车极为不便,会车道很危险,白天可以看着路小心行驶,可到了晚上就麻烦了。”

  对此,唐吉说:“专家建议道路每隔500米设一个会车道,可是村里现在还出不起钱来建设,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及早配套资金,解决这一难题。”

  由于缺乏道路指引,也使得乡村游失去了部分潜在客源。作为海口力推乡村游、并将乡村游作为主打产品的旅游企业,海口万众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子曼说:“目前我们正准备推出海口乡村游自驾手册和海口乡村游地图,将介绍海口哪些乡村好玩,各有什么特色以及行车线路等。”

  “细节服务”,还需市场化运作

  8月2日,高子曼及海南航空国旅一行15人来到龙鳞村体验休闲,中餐有鸡有鸭、有荤有素,一行人吃得胃口大开。但是,后来的连老先生一家仅5口人,随便点上一只鸭,就有10多斤,一家人吃不完,而这里又不能半只半只地出售,于是,连老先生遇到了难题———“吃还是不吃?”此外,连老先生点菜时,服务人员却找不出菜谱。

  目前,龙鳞村开设的游客食堂,一般都是在周末为游客提供服务,平日里人流量少。虽然也配备了冰箱等,但是宰杀了的家禽毕竟不能长久存放。一位厨师说,客人来了也不喜欢点冰箱里的东西。

  对此,连老先生建议,食堂一定要形成标准,最好是市场化运作,这样才能满足游客各种不同的需求。唐吉说,目前食堂由龙鳞村集体负责,下一步考虑承包给个人。

  “乡村游要做大,细节服务不可忽视。做好游玩的向导、村庄的介绍、菜肴的介绍等一些细节服务,都会大大增加游客对村庄的印象分。服务要至善,就需利益到户,到个人。需要企业化的管理,市场化的运作。”连老先生如是说。

  “这里空气新鲜,让人心旷神怡,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76岁的潘老先生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潘老先生是第一次来龙鳞村,在赞叹之余,他还诚恳地给龙鳞村的村长唐吉提了建议:“这真是个好地方,但很多地方还需完善,乡村景点不能成为公园翻版。而有些农庄,要么是整齐划一的果树,要么是一排排葡萄、草莓大棚,鱼塘都是水泥砌岸,杂草少,萤火虫自然就少。不少地方标榜为生态区、生态大道,两边却是如列兵仪仗队式的树,连地上的花草都被摆成各种几何形状,修八角亭、砌九曲桥,活脱脱一个城市小公园。其实城里没有的东西,才是乡村游的卖点。像这钓鱼的池塘多美、多原生态啊,这个就别修了,一修就没鱼了,就没自然美了。”

  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的廖忠宝说:“乡村游是人们在向往回归自然、渴望返璞归真的需求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它强调的是乡土味、自然味和原始味,其实质就是生态旅游。”

  “都市人之所以钟情于乡村游,正源于他们梦中的‘香格里拉’不在都市,而是在乡村。”因此,一些市民建议在乡村游发展中,首先要防止标准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对“乡村性”的侵蚀。政府要加强管理和引导,在建筑风格改造、公共厕所、停车场、垃圾处理、清洁能源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时,要防止乡土文化的丧失,特别是一些独具海南特色的建筑都是独特旅游资源,保留一些旧的、荒凉的东西反而更能吸引人。

  “过上一夜”,探索留客之道

  来农村游玩的游客一般是上午过来,玩一天,吃过晚饭就开车回家,很少在村里住宿。“其实很想在这多玩几天,但一天中钓钓鱼、吃吃饭、打打牌,可以玩的也就玩完了。若有更丰富的活动,相信留下来的游客会很多。”游客李女士很惋惜地说。

  “怎样才能留住客人,解决客人的住宿问题,这也是我们目前一直思考的问题。村里现在共有50个床位,村民黄良还在建设3个带空调的标准客房,估计两个月就可完工。”龙鳞村村长唐吉指着一栋还未完工的楼房说道。

  “你们不能只盯着城里的在职人员,赚周末两天的钱,还有我们这些退休的老人,也是一个很大的客源。”75岁的连老先生激动地说,“乡村游,是个很休闲、很怡情的旅游,退休老人很希望能到这些乡村走一走、住一住。”

  唐吉说:“我们这里一般除了法定节假日,周一至周五客人很少,也就是周末两天客人较多。退休老人这一群体,确实值得我们重视。”

  成为琼山区的文明生态村样板之后,龙鳞村与海南泰美乡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唐吉说:“泰美乡居公司主要负责将城市老人带到村中进行中长期的休闲度假,到旅游旺季,北方的候鸟老人增多,到时长居型的乡村游市场就会扩大。”

  乡村游市场需要消费者推进,游客也需要市场引导。“来也就是打牌,打完吃饭,吃完再接着打,然后就回到市里。”龙鳞村一位村民这样看待一些来游玩的城市居民。

  “只要游客能住一夜就好了,我们的收入就能翻一番。”如今,各开展农家乐的农户也意识到这一问题。以龙鳞村的25间客房50张床位计算,每个床位收费25元,住满一天收入1250元,再加上餐饮等消费,农户的收益就会大幅度攀升。但是靠什么留住游客呢?各开展乡村游的村庄都在摸索。

  唐吉说,今年内,将在村头的东边,开辟一处菜地,让城市居民来这里认种菜地,这样下来,不仅可以吸引长期的客源,也多了一些体验性项目,让游客住下来。

  业内人士葛冬梅说:“在发展乡村游时,游客可享受亲自参加耕种,在娱乐过程中,向游客讲解该农作物的土壤、气候、肥料要求以及生命周期、生长特点和农作物特征等常识,使乡村游集生态、休闲、娱乐和增长知识于一体,才能延长游客的消费链条。”

  “今年5月份,荔枝成熟时,村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龙鳞村的黄守平说。人们从海口城区接踵而至,采摘荔枝。

  在龙鳞村游玩时,市民王小姐还建议,除了利用丰富的热带资源,乡村游还可打节庆品牌,多举办一些庆祝活动。如荔枝节、香蕉节、木瓜节等,加之配套一些娱乐互动或学习节目,这样不仅有助于调动气氛,增加趣味性、互动性和教育性,还可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扩大宣传,吸引人气。

  “多方推动”,乡村游需助推器

  至2008年12月31日,海口市机动车保有量28.7万辆,私家车人均拥有量居全国前列,并且新车入户以日均100辆、年均3万辆的势头在高速增长。

  撬动三分之一的私家车家庭,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龙鳞村游玩时,黄先生算了一笔账:“海口170多万人口,城区人口近百万,每天吸引一万人参与乡村游,收益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目前乡村游客源也多是自发组织、自驾出行,并且经营乡村游利润并不高。”海口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坦言。

  真正的乡村游尚未排上各大旅行社的日程,海口100多家旅行社,只有极少数旅行社推介乡村游路线。和国内长线游、大景区旅游相比,乡村游的利润太薄了,一般的乡村也不会按业内惯例与旅行社分享利润。

  自2006年开通了海口一日游以来,海口万众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不遗余力地推动乡村游,几年来,公司员工几乎考察了海口所有的文明生态村。目前,该公司也正积极筹备推出新的海口乡村游线路。

  公司总经理高子曼说,在乡村游推动前期,肯定是赚不到什么钱,只有线路、产品形成气候后,客源增多,才能实现薄利多销。

  乡村游的推动需要企业的助推和参与,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大力作为。乡村旅游规划由于涉及大量的不动产和不可再生资源,需要政府投入足够的智力支持,并能协调开发商、当地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利益。这不仅涉及旅游开发,更涉及到地区的整体经济规划,应当作为政府的当务之急。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指出,乡村游的前期,可以通过发动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参与,一方面可以汇聚更多的客源,带动农户参与乡村游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社区居民、企事业机关干部员工的切身宣传,把乡村游推向全社会。(记者 祝勇 实习生 王华 李里 /文图)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