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的海口阴雨无尽缠绵,一场接一场地下着。府城的那些小巷也便时时笼罩在茫茫雨帘之中。这种若隐若现仿佛是现在府城古巷的一种隐喻———那些曾经的繁华与喧嚣已经随着岁月逐渐远去,那些曾经见证历史的建筑与古井正在消失,现代文明的实惠与改造越走越近。
打铁巷
古巷深处有古韵
10月20日,尽管细雨连绵,文庄路却依旧是车水马龙。顺着文庄路,拐进打铁巷,世界突然安静了,似乎一切的喧嚣都被那窄窄的巷口所遮蔽。
巷子里有的只是一辆辆不时驶过的摩托车轻微的马达轰鸣声。或许在很多怀旧人的心中,这里弥漫的本应是工具敲打金银时发出的叮当声。在老人们的记忆里,这里曾经是有几家金银首饰店铺的。当铁锤吻上金银器具时,巷子里便传来阵阵金属的鸣响,于是得名打铁巷。
隆隆行驶的历史年轮总会在创造新的文明的同时,逐渐抹平昔日的遗迹。站在打铁巷口,举目远望,整条街的路面被打磨平整的石板所覆盖,昔日那刻满市井故事与风情的老旧火山石不复存在。入内寻觅,一片水泥钢筋的气息。
打铁巷13号的黄阿婆是此街的老居民,她说原来的古道虽令人怀念,但却凹凸不平,像她这般年纪的老人时常会摔跤。
打铁巷31号两扇木门将古香古色的庭院与外界紧紧隔绝。黄黑色的木门上两张门神格外醒目,一是关公,一是张飞,与全国通用的门神———秦琼、尉迟敬德大不相同。“可能是海南人太崇拜官老爷的义薄云天与武神风采吧!”匆匆而过的张先生如此说道。
细雨落在打铁巷前那高低不平的火山石古道上,将古道涂抹得油亮。20号的王宅是一处百年古宅。古旧的宅门上镌刻着对联“凤纪日长微月令、麟书春焕仰奎光”。此等吉祥话刻于木门之上被称为桃符。
此间主人王先生称这栋房产是清光绪年间所置。当时,其祖爷在朝廷内当官,便置下了这份产业。这些门联也是当时传下来的,每到春节,王家便用油漆重新粉刷一番。这样的对联在王家随处可见。宅门上书“守东本王招言为善最荣,遵司马公家训积德当先”,房门上刻“春来也鱼龙变化、时至矣桃李芳菲”,“初月光风都有致、秋芳春颖谷生新”,“天地无私为善自然获福、圣贡有教修身可以济家”。廊房上有“云呈五色文明盛、运际三阳气象新”古人言君子远庖厨,王家连厨房都有嘉联点缀门上:右联“芬芳日进盘中味”,左联“甘脂时调席上珍”横批“鼎乐调和”。
迈步进屋,王家处处古香古色。院内影壁上的“寿”字已经被岁月磨砺得几近看不出。六盆鲜花杂陈于影壁之前。镂空花盆高约半米,据说是民国初年的器物。屋内家具一色的古旧模样。八仙桌上镂空雕刻的麒麟连毛发的纹理都非常清晰,椅子上镂空雕着蝙蝠等吉祥物。卧室内一张古床依旧硬朗。王先生说家中的家具都是老物件,都是当年祖母的嫁妆。在海口这样的空气里,这些家具历经百年却未曾腐朽,不禁令人惊奇。洁白的底盘,透明的灯管,暗红的灯饰,堂屋的房梁上一盏老油灯一尘不染。王先生说每到逢年过节,这盏煤油灯将被点燃。
达士巷
昔日名士今何在
穿过熙熙攘攘的马鞍街,一个绿底白字的铭牌———达士巷便在眼前了。“一里出三贤”、“五里三进士”,府城向来是个文化璀璨、名人辈出之地。而达士巷里的名士风流更是府城人永远也说不厌的骄傲。明代进士郑廷鹄、钟芳,清代进士吴典,晚清学者王国宪、清代大孝子郑存礼,410米长的达士巷当年是何等的荣光。
在府城人的故事里,达官贵人曾经竞相在此建宅,如今昔日的亭台楼阁难见踪影,有的是耸立的出租房和低矮的瓦房。时近中午,一群小学生放学了。“动画片里谁跑得最快?”“喜洋洋,灰太狼都跑不过他。”“懒洋洋最懒。”孩子们说着感兴趣的事,踩起满地水花,欢快而去。而在百年前,乃至数百年前,达士巷里的名士们或许也在这条路上纵论天下,指点江山。历史的车轮总在这新旧交替间不知疲倦地前进。
进得巷口十余米,康王马皇庙即映入眼帘。康王、马王皆是生而为人,死后为神的世俗神。康王本是宋代忠臣康保裔,力抗金人,战死疆场,后人立碑纪传,奉为真神。马王爷原是西汉大臣金日磾。此人本为匈奴王子,归附汉朝养马,后人遂在农历6月23日祭祀,祈求六畜兴旺。世俗神的庙宇自然是世俗景。庙内虽然也是焰火缭绕,法相庄严,庭院里却是市民的乐园———打牌、聊天,自得其乐。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