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定安 品尝美食感受记忆中的味道
走进定安 品尝美食感受记忆中的味道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李文婷    2013-06-06

  味道

  

 

  

 

  定安粽

  定安粽子与儋州洛基粽、澄迈瑞溪粽并肩齐名,成海南三大名粽之一。

  定安粽子不仅满足当地百姓人家的需求,还成为家庭社会交往中的馈赠礼品。因味佳馅美而驰名宝岛的定安粽子,越来越受到海南百姓的青睐。

  定安粽子外观上呈方锥形,米为精白纯正的糯米,馅料多为切方块的猪脚、新鲜的瘦带肥肉、咸蛋黄、虾仁、火腿叉烧、红烧鸡翅,配以美酒、虾米、精盐、酱油、姜汁、蒜茸、五香粉、冬菇、枸子、胡椒粉、桔汁、味精搅拌腌制,做出来的粽子软绵、浓香、味透、馅多,食而不腻,回味无穷。

  定安粽子的制作方法较为繁杂,道道工序俨然,丝毫马虎不得。事先将每片棕叶泡过两日煮透晾干,逐叶擦净。再浸泡糯米半日至柔软,淘在簸筐里滤干水,用少许精盐调匀。腌制好的肉馅,色泽呈金黄褐色,咸蛋黄橙红滑溜。

  包粽时先将三四片棕叶子铺开,薄薄地放米一层,肉馅一层,循环三四次,咸蛋黄放置中间。双手将棕叶一边合拢折叠,封住斗口,多余的棕叶沿粽子轮廓折回剪齐,用五彩丝线或细小麻绳拦腰扎紧,呈瓷实的锥体状。扎绳很讲究技巧,用力要均匀,绳子扎得太松米馅容易泄露,扎绳太紧粽子成歪瓜裂枣状,外观煞不好看。

  煮粽子十分讲究火候,水滚的时候,粽叶和糯米香气四溢,蔓延周遭。煮粽时间的长短决定着粽味的浓厚醇香。十几个小时不断地加柴添火,按叶加水,煮出来的粽子才够味道。

  每年端午节前夕,送往销往省城或岛内的定安粽子将近六七十万个。

  定安这个地方因此形成一种比较独特的商业形态,单打独斗的家庭式作坊逐渐多了起来,小巷深处人家,往往生活着很多经验丰富的包粽高手,有些已是家传几代以包粽谋生、延续几代人生活梦想的老字号。

  菜包饭

  定安城人爱吃菜包饭,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全家聚集着吃菜包饭,有“齐心协力,拢住家财不流失”之意。 菜包饭是把肉、菜、饭混在一起,用菜叶包着用手捧着吃的一种吃法,在定安县定城及邻近村庄老百姓中十分流行。这种吃法有点原汁原味的野性,但味道独特,还有特别的寓意。

  制作菜包饭是颇费功夫的。首先是要煮好干饭,饭不要烂,凉后最好能分粒;接着把包饭用的油菜洗净滤干备用;再备些香味较浓的菜,如蒜、芹菜、韭菜、大头葱,外加四季豆、尖椒、酸菜等,肉是瘦肉或鸡肉、腊肠。三大原料备好后,先把菜、肉炒好,再用蒜头、虾仁、鱿鱼干起锅炒饭,然后把菜、肉倒进饭里拌匀。吃时还可选用你喜爱的酱料如虾酱、辣椒酱或什锦酱洒在油菜叶上,趁热把饭打进菜叶里,用手拢成团捧着吃。别有一番风味。

  清末拔贡生莫家桐在《定安乡土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正月初三祭赤口吃菜包饭。”可见定城人吃菜包饭的习俗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古时的定城人正月初三赤口日不串门不拜年,全家团聚吃菜包饭,有拢住家财不流失之寓意。

  野菜骨头

  野菜骨头汤是定安的特色菜。

  定安黑猪是海南省老牌地方优良品种,是引进美国杜洛克公猪与定安本地母猪杂交培育出来的,具有繁殖力强、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早熟、耐粗饲、肉质好等优点。定安黑猪在海南市场上有较高的认同度,畅销省内海口、三亚、琼海、琼中、白沙等市县。定安骨汤店也在琼北开了近百家。

  菜有十来种,一堆堆分开,有百花菜、路边通、益母草、参叶、麻菜、东风仔、万卷菜、革命菜、野旱菜等等。筒骨和玉米淹没在汤里端上来,很美味的模样。调料盘也上来了,蒜粒、香油浸的姜粒、红辣椒、生抽、花生酱,自己动手做搭配。先喝一碗汤,清甜,猪骨没有一点腥味,除了鲜还是鲜,上面附着的肉脆中带点韧,嚼起来有快感。汤则是加了老汤的。洗好的野菜被盛在篮子里拿上来,每样一些,投入汤中,等汤再沸就可以吃了,新鲜野菜苦味回甘,汤浓郁味美,野菜清新清口去燥。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