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烈庆祝海南省琼剧院建院50周年
庆祝大会今天16时在海南戏院隆重举行
1982年,当时的广东琼剧院访问泰国时与当地海南会馆负责人合影留念
省琼剧院组织创作演出的新编现代琼剧《下南洋》荣获了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和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最高奖优秀剧目奖
1957年,琼剧首次晋京,在中南海演出后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
1960年2月,周恩来总理在海口接见《红叶题诗》剧组演职人员
1982年,琼剧恢复出访海外后,当时的广东琼剧院在新加坡演出《狗衔金钗》时的剧照
1987年,当时的广东琼剧院再访新加坡时演出《秦香莲后传》的剧照
省琼剧院创作演出的新编历史琼剧《苏东坡在海南》荣获了文华新剧目奖
1982年,当时的广东琼剧院访问新加坡时演出《搜书院》的剧照
琼剧,是海南省唯一的大戏剧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省琼剧院,是琼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主要责任单位。
在中华民族的戏曲百花园中,琼剧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远超京剧、越剧等大戏剧种,可谓源远流长,堪称南国梨园奇葩。
琼剧至今仍深受海南观众厚爱,且早已随着琼籍华侨的迁徙,远播海外。琼州古韵,南疆丝竹,长年悠然飘荡在南洋及欧美各地海南人心间,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作为琼剧界历史最悠久的艺术传承团体,海南省琼剧院建院至今,已走过整整50年光阴!
50年来,南国奇葩花开花落,闪耀在琼剧舞台上的,是数不尽的名剧、明星和名流;
50载间,海南省琼剧院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留下了它华丽蜕变的靓丽倩影;
50春秋,琼剧已与海南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值此海南省琼剧院建院50周年之际,谨向一直关心支持琼剧事业发展的海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以及全省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海南省琼剧院沿革
海南省琼剧院前身为1956年8月成立的广东琼剧团,由集新剧团原班人马组成;1959年1月,再由广东琼剧团、海口市琼剧团和文昌县联合琼剧团合并成立广东琼剧院,首任院长黎良德。“文革”期间,广东琼剧院一度被整编为海南行政区文工团琼剧队、海南行政区琼剧团,“文革”结束后,广东琼剧院恢复。1988年海南建省后改为现名,现任院长陈军。
海南省琼剧院是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直属正处级单位,具有演出、示范、培养、研究的性质及职能。剧院现有演职员151人。其中,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70人,初级职称35人。剧院现设一团、二团、办公室、创作研究室、业务部、琼花公司和海南戏院。
(二)代表性琼剧剧目
建院50年来,海南省琼剧院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以保护琼剧遗产和发展琼剧艺术为己任,共整理继承、创作改编了300多个剧目,挖掘整理传统唱腔、曲牌、伴奏曲谱200多首,出版发行琼剧音像资料60多个品种。重要代表性剧目包括《张文秀》、《搜书院》、《狗衔金钗》、《红色娘子军》、《海瑞回朝》、《红叶题诗》、《梁山伯与祝英台》、《金菊花》、《石井村》、《招工记》、《红树湾》、《苏东坡在海南》、《状元桥》、《鉴真大和尚传奇》、《下南洋》等。
1957年4月,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广东琼剧团便与潮剧、汉剧一起晋京,演出了琼剧代表性剧目《张文秀》、《卖胭脂》、《狗衔金钗》。其中,由陈华、王英蓉主演的《张文秀》“偷包袱”选场,还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后接见了全体演职员,为琼剧写下了历史上最精彩的新篇章。
广东琼剧院成立后,坚持以“出人出戏”为宗旨,在“挖掘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创作现代戏”三并举政策指导下,长期坚守海南农村一线演出阵地,创作演出了现代琼剧《红色娘子军》,新编历史戏《海瑞回朝》等新剧目,挖掘整理了《搜书院》、《梁山伯与祝英台》、《乌鸦戏凤》、《秦香莲》、《林攀桂》、《狗衔金钗》、《十五贯》、《嵇文龙》、《庄有恭中状》等众多传统大戏。
1960年,广东琼剧院演出的《红叶题诗》又为琼剧赢得了荣誉。邓子恢副总理观看演出后,亲自对剧本作了认真修改;周恩来总理在海口观看后指示抓紧加工提高,又特别点名邀请该剧晋京,为当时召开的全国“两会”(第二届全国人大、政协会议)进行专场演出。
1962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戏剧家田汉来琼访问,观看《红叶题诗》演出后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并对该剧进行修改润色。当年6月,珠江电影制片厂将《红叶题诗》拍摄成琼剧艺术影片,由陈华、王英蓉、王黄文、李长城、谭飞飞主演,成为至今为止唯一一部拍成的琼剧艺术影片,享誉海内外。
1966年“文革”开始后,广东琼剧院一度被整编为海南行政区文工团琼剧队、海南琼剧团,和全国所有地方戏一样,艺人被下放劳动改造,琼剧舞台被革命样板戏占领,曾排演样板剧《红色娘子军》、《沙家浜》、《海港》、《红树湾》等。“文革”结束后,广东琼剧院恢复,复排和移植了古装戏《张文秀》、《彩楼招亲》、《百花公主》、《春草闯堂》、《汉文皇后》、《七品芝麻官》等。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海南建省以后,海南省琼剧院坚持改革开放、打造精品、面向农村等工作方针,排演了《青梅记》、《苏东坡在海南》、《鉴真大和尚传奇》、《状元桥》、《女御医》、《汉武之恋》、《风流才子》、《状元桥后传》、《秦楼春雨》、《贞洁情侣》、《梅龙镇》、《海青天》、《下南洋》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受到内地剧坛刮目相看。
(三)代表性琼剧名家
海南省琼剧院人才荟萃,行当齐全,阵容整齐,实力雄厚,剧目繁多。
在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中,海南省琼剧院涌现出了著名琼剧表演艺术家郑长和、韩文华、王凤梅、陈丽梅、王广花、郭远志、陈乐元、王黄文、林道修、陈华、黄红梅、王英蓉、梁家梁、陈进和、李桂琴、吴坤和、王小文、苏庆雄、李长城、谭飞飞等,深受观众厚爱。近年来,海南省琼剧院又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中青年演员,如曹秋菊、张卫山、韩海萍、刘秀兰、符传杰、吉劲旅、林川媚等,担当起了琼剧舞台台柱子的重任,在省内外乃至海外都有了较大影响。
在琼剧编剧中,先后产生过蔡兴洲、潘先纲、陈世民、钟少彪、李放、冯所庆、邢纪元等有影响的剧作家;在琼剧导演中,产生过范仁俊、杜家杰、周冰、符传琼等知名导演;在音乐中,有何名科、李永盛、陈世文、莫茂彬、陆铭芳、朱成燕等名流;在琼剧舞美方面,有陈敬军、杜长深、柯行裕等专才,他们的出色业绩,促进了琼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为南国琼花的繁茂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省琼剧院获奖一览
1989年9月,琼剧《青梅记》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并晋京汇报演出。
1997年,海南省琼剧院与海南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戏曲电视剧《东坡劝学》,荣获当年中国戏曲电视展播三等奖、组织奖和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
1999年,新编历史剧《苏东坡在海南》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晋京献礼演出,并获第九届“文华新剧目奖”。
2003年,海南省琼剧院因长年坚持面向农村、面向老少边穷地区演出,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9年11月下旬,海南省琼剧院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共同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成为海南获此殊荣的两家单位之一。
(五)《下南洋》为琼剧争光
虽然琼剧有过五次晋京的光荣历史,然而与全国其他剧种相比,仍然囿于地理、交通、语言等障碍,难登全国戏剧大舞台。海南省琼剧院组织创作演出的新编现代琼剧《下南洋》,终于让琼剧这朵南国艺苑奇葩跻身全国地方戏大舞台,并为琼剧艺术争光添彩。
从2008年4月开始酝酿,到2009年4月在海口首演,省琼剧院仅用一年时间,便完成了组织创作和排练展演《下南洋》的重任。其中,海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领导对《下南洋》的充分重视,省委宣传部、省文体厅的大力支持,省琼剧基金会及其理事长李桂英女士一直以来的鼎力相助,以及社会各界热心文化建设的有识之士和企业的无私帮助,都助推着现代琼剧《下南洋》一步步走向成功。
《下南洋》不负众望,先是在2009年6月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南方片)展演,并最终赢得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后又于8月26日、27日晋京,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再度获得中央有关领导和京城媒体高度评价;12月6日、7日,又从全国127台报送剧目中脱颖而出,跻身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28台展演和参评剧目,亮相厦门海沧文化艺术中心剧场,12月13日,《下南洋》又一举夺得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成为琼剧在全国戏剧舞台展演比赛中获得的最高奖,为琼剧艺术赢得了史无前例的良好声誉。
《下南洋》一炮打响,不但标志着琼剧艺术正从传统的广场艺术向现代的舞台艺术成功转型,也充分证明海南省琼剧院现任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协作的班子,用心做事、主动做事、能做成事的班子。
正是缘于有这样的好领导班子,所以在2009年建院50周年前夕,海南省琼剧院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下南洋》在2009年一年内连续夺得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和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最高奖优秀剧目奖,实现了琼剧在全国戏剧展演比赛中获得大奖的突破,向建院5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二是在2009年一年内,省琼剧院先后出访了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以及在内地的杭州、宁波、北京、厦门等地的四次跨省展演,实现了一年内进行文化交流最多的突破。
(六)海外文化交流
海南是华侨之乡,拥有琼侨达300多万人,琼剧在海外琼侨心中,至今仍占着极高地位。海南省琼剧院建院50年间,经常参加海外文化交流,目前在香港,已建立起了常年演出海南省琼剧院琼剧大戏的访港演出形式。
早在1982年,当时的广东琼剧院第一次组团赴新加坡参加琼剧访问演出,一连6场琼剧表演,场场爆满,取得了轰动性效应。
此后,海南省琼剧院多次访问泰国、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受到当地琼籍华人、华侨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
2009年6月,海南省琼剧院又带着三台大戏访问美国,拉开了省琼剧院与旅美海南乡亲交流演出的序幕。
2009年10月,海南省琼剧院在多次访问新加坡的基础上,又带着5台大戏访问狮城,受到新加坡海南乡亲热烈欢迎,也为当时在狮城举办的第11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增添了极富家乡魅力的乡音。
通过琼剧交流演出这条纽带,海南省琼剧院承担起了联络旅外乡亲情感的重任,担当起了海南对外宣传的形象大使之责。特别是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和省政协领导关怀下,在省委宣传部、省文体厅直接指导下,由省琼剧院发起、省政协牵头成立海南省琼剧基金会以后,省琼剧院在省琼剧基金会、李桂英女士及众多热心琼剧艺术的企事业单位支持下,近年来开展了更频繁的海外文化交流演出活动,琼剧的足迹,正在向着亚洲、美洲以外的地方如欧洲、大洋洲迈进,在新世纪,琼剧仍将成为联络海外琼侨的精神纽带,传递家乡亲情的最佳载体。
(七)琼剧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注入文化内涵
目前,海南正在掀起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高潮,海南省琼剧院作为琼剧艺术的龙头,将在努力保护和传承琼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注入特色地方文化内涵。
乘着《下南洋》被内地媒体和评论界喻为“一张崭新的海南文化名片”的东风,省琼剧院将积极发挥琼剧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中的作用,努力打造更符合现代观众审美习惯的琼剧精品,以崭新的琼剧剧目,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注入更多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促进和谐海南建设,为推进海南地方特色文化事业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贡献更多力量。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