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清海像往常一样,买回了一些简单的蔬菜,就赶回了庙堂。
本期摄影师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和“武圣庙”和谐共生,记录着城市进步的足迹。
2009年12月26日,周六,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子,吴清海像往常一样,来回穿越大片废墟急匆匆买回了一些简单的蔬菜,就在庙堂里忙碌起来,他不是为了辞旧迎新过元旦,他是为了给那些虽不太多但很坚定的进香者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水岸人家精神家园
有人来叩拜吴庙公就会帮忙点燃香烛
守
望
者
□黎家美沙酮
本报记者 林莹/文
一位阿婆来庙里,虔诚地叩拜诸公,她已过世的老伴是个泥水匠,曾参加过这个庙的修葺。
吴清海是海口市海甸溪沿岸诸多庙宇之一的 “武圣庙”的庙公。海甸溪边的每一个村,不仅以一庙、二庙、三庙等作为自己的村名,各个村内还有好多个庙宇,而位于海甸岛和平北桥头西侧原二庙村内,建于清嘉庆戊辰年、已有200多年历史的这座古庙,拜的是关公,曾多次重修,最后一次是1996年1月,由本坊村民捐资100多万重修,所需建材大都由内地隔海运来。
原籍定安县雷鸣镇同岩村委会的他在2001年1月份到这里当了庙公,是因为二庙村委会的领导看他忠厚老实,就让他做了这里的管理员,一干就是好几年。平时他吃住都在庙里,很少外出走动。以前这里的香火很旺,农历每月逢三、六、九进香日,村民们都会来这里烧香拜公,祈福还愿。现在这里已没了原来的村落,因属于海口拆迁改造规划范畴,这块地盘重建后将成为水岸阳光安置小区的一部分,村里居民早已搬迁他处,等待着重新搬回的那一天早点到来。许多人尤其是妇女和老年人,还是隔三差五的来到这座周边拆迁区内唯一存留的建筑物内顶礼膜拜。
庙,是老海甸溪人的精神家园,虽说每座庙祀奉各自信奉的神灵,村里人也会根据自己所需选择不同的庙宇来进行祭拜,但最终,庙逐渐演变成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成了居民休憩、娱乐的公共场所。这些庙宇内的雕刻、石碑、条幅、壁画等都镌刻着有血有肉的传说与故事,构成了有生命力的城市记忆……正因为如此,庙也成了居民最放心不下的事情之一。在拆迁过程中,居民希望把庙留下,这样,就可以延续海甸溪人以往的生活方式了。村委会就此向美兰区政府打了报告,政府部门尊重民意作出了把二庙作为当地的民风民俗的代表保留下来的决定。吴庙公也就能继续守望在这红墙绿瓦之中。
一位阿婆穿过随同庙宇保留下的古树冠进得庙门。吴庙公帮她点燃了香烛,阿婆虔诚的叩拜诸公。78岁的她有5儿一女7个孙子,她的祖上参加了民国初年对庙的重修,现在后院石碑上还能找着先祖的芳名,她的老伴是个泥水匠,也曾参加过这个庙的修葺,老两口到庙中祭拜从不中断,老伴73岁时离她而去。而坚持到庙堂里拜望成了她生命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她说,每次来给“公”说说话都会觉得心里轻松开朗好多,她相信祖上在天上保佑着她和全家呢。
“武圣庙”孤零零坐落在海甸岛和平北桥头西侧原二庙村内的废墟中
庙里的雕刻、条幅等都镌刻着有血有肉的传说,是有生命力的城市记忆,吴庙公不时地抚去“记忆”的尘埃。
黎家美沙酮,海南近代史研究工作者,资深传媒人。被评为2008年阳光岛十大摄影师之一。2009年亦获提名。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