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昌八门湾:红树村边合 碧海林外斜
文昌八门湾:红树村边合 碧海林外斜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陈曼莉    2010-02-02


八门湾,红树村边合。


红树林村庄里的阿婆,生活自足悠闲。


文昌清澜港红树林保护区管理站,掩映在绿树丛中。


八门湾渔民收获的喜悦写在脸上。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对于居住在海南省文昌市八门湾的村民们来说,这不是梦想,而是一种美丽惬意的现实。海湾像打开的一扇门,呈八字形铺展在村庄面前,上万亩红树林沿着海湾生长。村民们逐海而居,踏着夜色赶海,顶着晨雾收获。因了红树林这道天然的保护屏障,台风也刮不倒他们的家园,人与红树林相伴的生活,恬淡而闲适,妥当而安稳。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的诗句到了文昌市八门湾得改成:红树村边合,碧海林外斜。

    1月10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文昌市清澜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头苑管理站时,村民陈文学已经捕渔归来,正在他的渔船上补网。头苑管理站外侧就是八门湾,八门湾两侧是铺展绵延的红树林。紧挨着红树林的是村庄,近处,有村民放养的海水鸭在浅海上游动觅食,稍远处,是村民放置的渔网,再远点,便是渔船了。

红树林养育了村民

    “我们祖辈都在这里打鱼为生,是红树林养育了我们。”陈文学告诉记者,他是峡场一村人,每天晚上到八门湾里安置捕虾的“火车网”,早上5、6点起来收网,捕到的海虾每天带给他百余元的收入。

    文昌市清澜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曾传智告诉记者,八门湾东边有文教河流入,西边有文昌河流入,两条河水交汇在出海口,构成了“八”字,像两扇打开的门,被当地人称作八门湾。八门湾狭长曲折,沿着八门湾分布着6个乡镇,即头苑、东阁、文城、清澜港、文教以及东郊,清澜港自然保护区只不过是八门湾的一部分。“这6个乡镇里,有很多村庄就在红树林旁边,有的村庄甚至就建在红树林里。”曾传智说,这些村庄的村民世世代代依靠在红树林沿岸捕渔为生,生活自足悠闲。

    “我们在海边居住,没有可耕的土地,全部的收入都来源于红树林。”陈文学说,村民没有更大的资金造大船出深海去捕渔,但村边红树林里海产丰富,鱼、虾、贝、螃蟹、螺,应有尽有。10时30分,当记者跟随曾传智驾船出海时,峡场一村的陈老二正在收网,他举起一条刚捕获到的海鱼,在海面上远远地向记者大喊:“这条鱼有一斤多重!”

    从文昌市重兴镇嫁到峡场一村的陈东嫂说:“我嫁到这里23年,天天都有新鲜的鱼虾吃,你看我比当姑娘时多长了30来斤。”说完,陈东嫂高兴地笑起来,丰满圆润的脸上满是知足幸福。“这里的渔鲜新鲜,品种又多,味道比别的地方要好。”陈东嫂家捕渔为生,捕到的鱼虾留一部分自家吃,余下的拿到市场上卖,每天有100多块钱收入。

    68岁的张爱秋在村子里生活了几十年,对村子前的这片海、这片红树充满了感情。“这里环境好,空气清新,食物又新鲜,在这里住,人都要长寿不少。”张爱秋说,她四年前把瘫痪在床上的母亲从海口接回村里住,“当时病得很重,饭都不能吃了,你看,我把她接回来后,她现在活得好好的,每天能吃两小碗干饭了。”

村庄与红树和谐共处

    记者曾经跟随省人大立法跟踪评估小组到八门湾调研,到过文城镇下场村。这个村子就建在红树林中间,在这里,人与红树林和谐相处,村民精心保护红树林,茂密的红树林又成为一道天然的屏障保护村庄。“达维”台风肆虐之时,村子除了受到上涨的海水浸泡之外,下场村几乎没有受到风灾,损失很小。评估小组调研回去后,立即形成调研报告:加强海南沿海红树林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下场村60多岁的村民赖广泰说,下场村共有45户人家,200多人,村民们一向都很爱护村庄四周的红树,从来都不乱砍乱伐,外面有人来砍红树,村民也会自发地前去阻止。赖广泰还说,文昌市林业局、清澜红树林保护站的同志也经常到村里来宣传法律法规。“村民都知道《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赖广泰说,这是一部很好的法律,它保护了下场村的红树林,就是保护了下场村。

    村民对红树林的感情,不仅来源于红树林的自然庇护,抗日战争时期,八门湾也是革命老区,老百姓、共产党,还有地方上的爱国抗日队伍,都是藏身在红树林里,和日伪军打游击战。“日军想烧掉红树林抓人,哈哈,浇了那么多汽油下去,也烧不起来。”赖广泰说,日本鬼子后来只有望林兴叹,撤退了。

    因此,红树林就成了村民心里的守护神。赖广泰告诉记者,大家都主动种红树林,村庄离海近,不少村民就在自家门口种。赖广泰家门口就有两株很高的红树,是1972年种下的。“红树林防风防潮,如果没有这片红树林,在达维台风中,我们村就保不住了。”赖广泰说,“达维”台风后,海南又经历了“天鹅”等多次大的台风,也奈何不了红树林,村庄受到了红树林很好的保护。

    记者在下场村看到,村庄距大海几步之遥,四周都是高大茂密的红树林。由于保护得好,红树密密连成一片,在村庄前形成了一道自然的防卫墙,保护着下场村。村子的一侧,有一株数百年高龄的红树,是海南省最大的一株红树,树高达15米,树围有5米多。下场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下场村的红树连片成林,风景很好,希望政府能帮助村民好好地利用红树林资源,搞旅游开发,“但是砍树就不行,如果开发要砍树,我们就反对就不开发。”


“烧火做饭都捡枯枝”

    无论是在峡场一村,还是下场二村,记者看到,每户村民屋前都堆放着椰树巨大的叶柄以及红树的枯枝。“我们从来不砍红树,烧火做饭都是到林子捡枯死老死的树枝,还有椰子树老死的叶柄。”

    曾传智也告诉记者,保护区与村民的关系非常融洽。“村民保护意识强了,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曾传智说,八门湾一带的村民对红树林都有很深的感情,有些村民还自发成立了红树林保护的民间组织,自己育苗自己种植红树林。冠南村就成立了冠南民间海洋资源保护协会,发展了100多名会员。他们没花国家一分钱,成立7年多,培育种植成活100多亩红树林。

    “红树林没了,鱼虾也就没有了。”陈文学说,老人代代相传下来一个道理,红树林里的水质好,营养丰富,鱼虾特别多,谁要是把红树林砍了,鱼虾就没有生存的地方了。村民们不仅爱护红树林,还买进虾苗鱼苗投入有红树林的海域。冠南民间海洋资源保护协会拿出10多万元,投入几百万尾虾苗和10多万尾鱼苗到村边红树林的海域里。

    而八门湾一带,有些商品意识较强的村庄,如排港村,已经利用景观优美的海湾红树林和鲜美的海鲜,开发农家乐。游客在八门湾,可以划船逛红树林、钓螃蟹、租网捕鱼等,海趣无穷,还可以吃绿色、环保的农家菜和风味独特的八门湾海鲜。

    峡场一村35岁的村民陈明胜不单只在八门湾里捕鱼,他还善用红树林资源,在湾里养鱼养虾养海水鸭,收入颇高,在村子里算是富裕人家。记者告别峡场一村时,陈明生热情地邀请记者:“我们村正在搞文明生态村建设,我们要把村边的红树林保护得更好,到时候开发农家乐。明年你们再来啊,来看美丽的红树林,还可以在海湾里划船打渔。”八门湾年轻的一代不仅比上一代更具红树林的保护意识,还知道如何在保护中充分开发、利用红树林资源,他们对未来有着更美好的希望和憧憬。(记者 范南虹)

相关资料

    清澜港红树林保护区:保护区地处文昌市清澜港沿岸一带。保护面积达2948公顷,有林面积达2732公顷。管辖范围包括冯家港、铺前港等。该保护区于1981年批建,原为县级,现已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红树林面积大,树龄长,如有海莲林树龄达百年以上,海桑有树龄高达300多年的。

    红树的呼吸根: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往上长出地面,出露在空气中。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可以帮助红树呼吸氧气。 (范辑)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