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国际旅游岛需6大自由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国际旅游岛需6大自由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许甲猛    2008-09-25

  本报三亚9月24日电 (记者谭丽琳邱大军)在今天的汇报会上,将军出身的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讲话简明有力,连用6个“自由”描绘了他眼中的国际旅游岛,并指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对提高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把我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王志发指出,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从省情出发,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指示要求的具体战略举措,这不仅得到了国家层面肯定,也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充分共识。

  站在我国参与国际旅游竞争的高度,王志发指出,海南的热带旅游资源在全国旅游版图上占据特殊的地位,对于推进我国成为旅游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他说,从某种意义上看,我国的旅游目的地产品虽然丰富,但多为观光型产品,缺乏具有国际水平的、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产品,而海南最有条件填补这一空白。

  在谈及国际旅游岛的概念时,王志发指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核心是国际化,特点是开放性。作为一个海岛型旅游休闲目的地,海南要具有国际知名度,而非只面对国际客源,而是要兼顾国内和国际市场。其国际化和开放性的内涵是指旅游产品建设、公共服务质量、营销水平以及政策环境等要与国际全面接轨。

  王志发对国际旅游岛的形象描述是:人员自由进出、货物自由通关、货币自由兑换、免税品自由购买、旅游项目自由落户、国际旅游规则自由对接。而这些“自由”必须在大政策的框架内,但同时也要依托特区的特殊政策优势,对传统做法有一定程度的突破。

  海南如何去建设国际旅游岛?王志发认为海南已经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逐步取得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他指出,海南把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在争取、制定政策时要和这个主体目标相适应。他同时提到了西沙的旅游开发,认为这既有利于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品质,又有利于守边巩防。

  王志发表示,国家旅游局将尽最大努力帮助海南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我省旅游界希望??

  创新体制建设国际旅游岛

  本报海口9月24日讯 (记者杨春虹实习生任奕洁)“建设国际旅游岛,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报今天《我省出台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意见》这一报道,在我省旅游界引发热议。旅游界人士希望,要以特区精神,创新体制来建设国际旅游岛,并调动全省人民的热情,共同把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型国际旅游目的地。

  进行体制创新

  “如果仅仅是把建设国际旅游岛作为海南旅游的发展战略,或是海南未来的发展战略,是远远不够的。”省旅游发展研究会秘书长王健生认为,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提出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特区先行先试的优势,探讨中国的国际化之路,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之路以及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之路。王健生认为,国际旅游岛没有现成的模式,所以,更需要以特区精神,进行体制创新。

  参与国际竞争

  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长杨哲昆认为,海南位于东亚旅游圈,决定了一开始就必须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而且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是国内最有条件参与国际度假休闲市场竞争的。中国旅游业起步晚,虽然近年来发展速度非常快,潜力巨大,但却不了解和熟悉国际旅游市场的运作,现在可以利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契机,让海南旅游业在国际化方面先行先试,率先与国际接轨,并进而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开放。

  调动全社会热情

  海南陵水猴岛旅业董事长代国夫认为,建设国际旅游岛,首先要让每一个海南人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国际旅游岛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要让每一个从业者,每一个海南人,都能够真正参与到这项行动中。就像北京申奥一样,要调动起全社会的热情。要与国际著名的旅游岛屿进行比较,从政府部门行业都来找一找我们在思维方式、理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与他们差距,看一看我们的公民精神面貌、文明程度等符不符合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要求。

  可学习巴厘岛经验

  博鳌水城旅业公司常务副总谢越崇今年刚考察了巴厘岛。他认为,巴厘岛的经验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有很好的启示,比如在航空和签证方面值得海南学习,海南要实行免签证、航权开放、延长游客逗留时间等政策,为国外游客来海南创造便利条件;在旅游资讯和宣传方面,海南在机场和城市中心要设国际标准游客到访咨询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亭等,做到服务零距离;在休闲娱乐方面,海南可以利用丰富温泉资源建设SPA水疗中心、建设国际酒吧一条街、大型民族歌舞表演中心等;民族文化方面,要突出海南民族风情特色资源,挖掘海南岛历史文化传统,像黎族和苗族舞蹈、临高木偶戏、儋州调声、海南八音地方音乐等都可进行挖掘。

  旅行社面临新机遇

  海口中旅总经理崔新宇认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旅行社来说是一个机遇,旅行社要开展国际旅游业务对接;根据国际旅游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创新产品,重新优化设计,制定度假休闲路线;开展“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加强语言、国学修养和个人环保意识,培养储备专业旅游人才。

  省政协委员热议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又好又快发展的突破口

  本报海口9月24日讯 (记者黄晶特约记者吴可义)近日,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一经公布,社会反响强烈。我省多位政协委员纷纷表示,该《意见》是新时期新阶段海南经济跨上新台阶的实质步骤,更是海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走上又好又快发展道路的突破口。

  国际旅游岛建设符合海南省情

  省政协委员、海南大学教授王毅武认为,海南的省情有三个明显标志:一是热带,二是海岛,三是旅游,而这三者最佳的结合点就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因此该《意见》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实际,是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的重大举措。

  “海洋中国,热带中国,唯有海南具有这样的双重优势。”省政协委员、农工党省委常委代红认为,海南举全力建设国际旅游岛,是发挥自身优势促发展的有益尝试,不但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有利于做到节能减排,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

  国际旅游岛建设应练好内功

  各位政协委员在为我省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拍手称快的同时,也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看法。

  “客观地说,我省目前的旅游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代红说,国际旅游岛建设不是一个行业、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全体海南人的事,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应练好内功,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代红举例说,她曾经到美国的夏威夷旅游,那里的居民不但会说多国语言,更是通晓许多国家的特殊习俗,接待标准十分国际化,可谓人人都是夏威夷的“旅游形象大使”。

  纵观我省,旅游配套服务建设还需亟待完善,比如现代化的医疗机构数量不足,分布不均,道路交通设施也难以顾及边远市县。

  省政协委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海南省分行副行长刘丹认为,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我们应构建其完善的海陆空立体交通模式,以方便世界各国游客上岛旅游。

  国际旅游岛建设应有国际眼光

  “国际旅游岛,重在‘国际’二字,这就包含了国际游客、国际资本、国际化的管理模式。”王毅武认为,目前海南旅游的对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宣传手段也要创新,借助多样化的传媒载体来搞旅游促销。

  刘丹表示,海南借国际旅游岛建设之机,最好制定一些更加开放的金融政策,比如外币兑换,外资进入许可等,以最优惠的政策吸引国际资本。

  代红建议,海南旅游不仅要提升文化内涵,还应开展多种旅游内容服务,诸如现代农业观光,工业长廊体验,借博鳌亚洲论坛的国际影响,深入开拓会展旅游,对国际旅游岛建设都会大有裨益。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