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桥海村:傍着高尔夫球会的“球童村”
桥海村:傍着高尔夫球会的“球童村”
来源:海南特区报      作者:陈曼莉    2010-02-22


  万宁市礼纪镇有个桥海村,这个小渔村因为一所高尔夫球会变得与众不同。全村2000多人口,几乎每家都有人在高尔夫球会工作,十几年来高尔夫深深影响着桥海村这些世代捕鱼种地的纯朴村民,将一个渔村与高雅时尚运动联系在一起。高尔夫球会里,80%以上的球童都来自桥海村,这个滨海渔村也因此被称为“球童村”。
  
  从海口出发沿东线高速行驶约1小时30分钟,下了高速再向东走5分钟,就到了美丽的桥海村。一进村子,路的两边尽是鱼塘虾塘,与其他渔村一样,村民家门口的竹竿上晒着渔网,院子里摆着风干的鱼和水产品。唯一不同的是,1995年南燕湾海滨高尔夫球会在这里落成,高尔夫这项运动开始影响这些渔民的生活。
  
  南燕湾海滨高尔夫球会在桥海村旁的海边,与石梅湾相邻,距桥海村委会磅石村仅8分钟路程。15年来,桥海村的村民与高尔夫结下了不解之缘。桥海村委会曹书记告诉记者:“我们村每家至少有一个人在高尔夫球会工作或曾经在那工作过,大部分村民在里面当球童。”除了当球童,还有一部分村民在球会的草坪部、保安部和餐饮部工作。
  
   参加球童培训学3门外语
  
  潘梅兰去年刚刚从球会辞职,她是最早进入高尔夫球会当球童的村民之一。1995年,南燕湾海滨高尔夫球会建成,1996年3月份,潘梅兰正式成为球会中的一名球童。说起当年进高尔夫球会,潘梅兰记忆犹新:“当时建高尔夫球场征用了我们的土地,开发商答应让我们在球会里工作。当球童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当时我没什么文化,根本不知道球童是干什么的,家里人说:‘那么多人竞争,你长的又不漂亮,怎么可能选上呢?’那年我二十多岁,想试一试,就去了。”当时与潘梅兰一起报名参加培训和考试的一共有30个人,此前,球会声明只要7个人。
  
  对于这些习惯出海打鱼,上岸卷起裤腿种地的农民,进高尔夫球会工作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谁都不知道球童是做什么的,唯一的感觉就是工作的地方非常漂亮。潘梅兰说:“当时参加培训,教练教我们熟悉高尔夫球的规则和礼仪,教我们看码数。由于当时高尔夫球会是日本老板经营的,经常有很多日本客人、韩国客人来打球,我们除了要讲好普通话和英语外,还要学习一些日语和韩语。”经过几个月的培训,潘梅兰通过了笔试和面试,成为7个年轻活泼的幸运儿中的一个。她在高尔夫球会球童部一干就是14年。
  
   拿了外币小费舍不得兑换
  
  成为球童后,潘梅兰的生活规律改变了,每天早上7点半要准时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中午休息两个小时,“公司管理很严格,不过待遇也很好,基本工资450元,每次出场陪客人打球还有几十元的出场费,一般客人都会给小费,算下来,当时的收入让村里很多人都羡慕。”潘梅兰说,外国客人打球给的小费有美元、日元,这些外币对在渔村里生活了几十年的渔民来说很新鲜,很多人都不舍得到银行兑换,而是压在玻璃底下收藏起来。
  
  杨娇洁和潘娇玉也曾在高尔夫球会当过球童。杨娇洁2003年进入南燕湾高尔夫球会,她告诉记者:“当球童比种地轻松,每天还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人,长了很多见识。”潘娇玉说:“客人打完18洞72杆,一般情况下都要4小时15分钟,上班的时候帮客人推车,递球杆,打球时要帮客人报码数,还要引导客人熟悉球场,也挺辛苦的。”有些客人打球时间长,她们就要加班。潘梅兰说:“夏天太阳很大,天气很热,为避免皮肤被晒伤,我们都要穿长袖的球童服。”
  
   高尔夫球场成村民休闲场所
  
  韦亚军今年30多岁,是桥海村委会磅石村的村民,在村里承包了虾塘。韦亚军的妻子卓莲香也是最早进入高尔夫球会当球童的村民之一。卓莲香下班或休假的时候,会脱掉球童服种地或帮丈夫养虾。在高尔夫球会的旺季,家里的很多事情全都是韦亚军一手打理。有客人预约的早的话,卓莲香早上不到7点就要到高尔夫球会做准备工作。起初,韦亚军并不支持妻子的工作,他认为在里面挣不了多少钱,还花时间。后来,韦亚军去了几次高尔夫球场,自己也喜欢上了那个地方。此后,韦亚军没事干的时候就骑着摩托车到高尔夫球会里转一圈,像韦亚军这样的桥海村村民还有不少。高尔夫球会成了很多桥海村村民的休闲场所。
  
   村里很多年轻人会打高尔夫
  
   2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南燕湾高尔夫球会。由于下午没什么客人,球童们都坐在休息室里。站在柜台后面的韦美玲在高尔夫球会当球童6个年头了。球童分为A、B、C三个级别,韦美玲属于最高级别的A级,坐在旁边的邱琼棱指着韦美玲说:“她是组长,组长都是A级。”邱琼棱刚来高尔夫球会工作不到一个月,这里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新鲜,“即使挣不了多少钱,我也很开心,很喜欢在高尔夫球会工作。”
  
  韦美玲说:“我很喜欢这里的工作环境,也很喜欢打高尔夫球,平时没客人的时候,我们经常下去打,感觉挺好的。”喜欢高尔夫的不仅仅韦美玲一个人,在桥海村,很多村民都喜欢高尔夫这项运动。韦美玲说:“村里很多年轻人都会打高尔夫球。”
  
   许多村民能与外国客人交流
  
  进入高尔夫球会后,球童们每年都要接受培训,长年累月的培训让生活在桥海村的这些村民们与其他村村民有了很大不同。桥海村里很多人的普通话讲的很好。凡在高尔夫球会工作过的村民除了标准的普通话,还会讲英语、日语和韩语。桥海村里,能用简单的英语、韩语、日语和外国客人交流的村民很多。韦美玲说:“我们之前都没有多么高的文化水平,学外语有点困难,但只要自己努力什么困难都能克服。”韦美玲说:“日语和韩语比英语好学,接下来我想把英语水平提高一点,经理说以后外国客人会越来越多,海南建国际旅游岛,学好外语肯定有用。”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 一天
  • 三天
  • 一周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