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纪燕玲实习生莫燕铭摄影报道 热热闹闹过了大年,但海南人的年可没有过完!元宵,海南人俗称为“年仔”,意为小年。春节过“大年”,元宵过“小年”。只有过了小年,这年才算完了。 元宵,琼岛各地的年俗不尽一样。定安地处琼北地区,过元宵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今天,记者邀您跟一起去感受定安元宵的热闹氛围。 ![]() 文笔峰元宵节前装扮得分外漂亮 定安艾粑飘出椰香浓 彩车巡演花灯闹 艾粑飘出浓浓椰香 “小年”的悠久历史 小年有其真正的时节,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即古俗所谓的“小年”。 《崖州志》亦有载,“腊月二十三夜,以茶酒纸马送灶神。除日迎神如之”。南宋文天祥诗中也说:“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可见古时小年在大年之前。 但是谁也说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由于什么原因,海南的小年变成了春节之后的农历正月十五。或许岁月变迁,或许口耳相传的失误,小年在海南的文化传承中进入新的时节。 定安县龙河镇茶根村80多岁的薛奶奶告诉记者,记忆中的小年就是农历正月十五。每年过完大年,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小年。小年一过,年也就过完了。问及是否知道真正的小年在春节之前,薛奶奶直摇头,“小年就是元宵节。” 定安人对“艾粑”很熟悉,但“艾粑”并非它本身的书面语,而是由海南地方方言直译而来,连海南居住的本地人也不知道它的书面语怎么写。元宵吃艾粑,是定安各地的传统。 艾粑是用糯米粉包馅料制作的小吃,有各种馅类,芝麻类、花生类、椰丝类等。但它并不注重馅料,而更为注重糯米皮是否蒸得柔软滑而不粘,这才是真正的功夫。 “刚做好的艾粑,又香又甜,软软的,可好吃呢。”薛小姐介绍说,定安的艾粑在县城的各家老爸茶店或是小吃摊上都能找到。“它是定安出了名的小吃,到定安不吃艾粑是一种遗憾。” “剥掉外面的一层绿绿的叶子,轻轻地咬一口,粘粘的,滑滑的,甜甜的,软软的,一股清清的椰香。原来,糯米也能做出如此味道。”潘先生一个外地朋友第一次吃艾粑时感叹不已。 据了解,“艾粑”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椰丝。除此之外,里面还放有芝麻,蔗糖。薛奶奶特地向记者介绍了艾粑的做法,“先把糯米磨成糯米粉,然后装在袋子里,用石头或是其他的重物放在上面用力压。过了一段时间,待到糯米粉中的水分被挤压掉,这道工序就完成了。然后,把做馅的原料,比如芝麻、椰丝、白砂糖水等融合在一起,用小火慢慢熬。馅做好了,再把装艾粑的空壳用椰子树叶折好,就可以准备捏艾粑了。把糯米粉揉成一个个小团,蘸点食油,放在手心撑开,再加上准备好的馅料,捏成一个个立体椭圆的艾粑,放在空壳中。最后,把艾粑放入锅中蒸熟,打开闻到椰香扑鼻,可好吃了。” 记者了解到,元宵吃艾粑象征吉祥和幸福,甜蜜和芬芳,丰收和欢乐,友好与情谊。不但自家人吃,还可赠送亲戚和朋友,寄托家乡人的淳朴感情和美好的愿望。而有些人家也会春节过年一样,做年糕庆元宵。 |
彻夜灯火迎元宵
鞭炮声声庆佳节
既然被誉为“小年”,定安人过小年的习俗也和过大年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除夕之夜,点灯长明,等待新年的来临;元宵节前夕,同样是彻夜灯火迎小年。“老人说把灯点亮了,照亮屋子,祛除黑暗,来年又是红红火火的一年。”薛奶奶的孙女薛小姐告诉记者,从以前的煤油灯,到现在的白炽灯,不管灯的形式如何变化,点灯的习俗一样流传久远。“不止是电灯打开,我家每年元宵节都会重新购置煤油灯,在过年前专门点煤油灯。”
煤油灯点燃,升起缕缕飘渺的黑烟,白炽灯的灯光在黑夜里显得特别明亮,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睡梦中期待第二天元宵节的来临。窗外,鞭炮声不时响彻黑夜。“过年放鞭炮是最传统的年俗了。”谈到元宵节,龙门镇大山村的潘先生首先想到放鞭炮。
“定安人很传统,逢年过节鞭炮声噼里啪啦,寓意一年比一年更喜庆。我现在外地上大学,很多大城市都禁放烟花爆竹,防火防事故,这可以理解。不过,过年少了鞭炮的声音,在我看来缺乏过年的气氛。”潘先生说,他还是喜欢在家,听着节日里鞭炮的声音在耳边一次次回响,心情很喜庆。
拜公祭祖吃水芹
拔河比赛来凑热闹
薛小姐说,每年元宵节家里都会备齐瘦肉、鱼、水芹等食物。早上,家人会把鱼肉等祭品放上八仙桌,恭敬地祭拜祖先。等到拜公之后,才能开始吃饭。“吃水芹,意味着一年里勤劳诚恳,生活越来越好。”薛小姐记得奶奶曾经这么说过,“瘦肉和水芹不只要炒着吃,也要煮着吃。”曾经她因为年年要吃水芹觉得很反感,后来长年在外读书,反倒对家乡的传统年俗很挂念。
拔河比赛,既简单又经济,在定安随处可见。一根绳子,村里组织人员,一场拔河比赛就可以开始了。每当这个时候,难得有休息时间的人们会携家带口,坐在看台上观看各种娱乐赛事。
“1、2、3,加油!”看拔河比赛的村民比参加比赛的人还要起劲,边喊着“1、2、3”,边划动着手加油,热火朝天的场面,使村里的拔河场面充满了活力与欢庆。“胜负不是关键,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好玩啊!年轻人都在外工作,就过年能回来聚聚了。”薛奶奶告诉记者。长年在外打工的唐小姐也说,平时哪有时间回家,过年了在家和亲戚朋友聊聊天,串串门,看场比赛是很惬意的一件事。
据了解,除了拔河比赛,有些乡镇政府还组织了排球、篮球和多种游戏活动,让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尽情享受过年的欢乐气氛。
彩车巡演花灯闹
热热闹闹过元宵
直至2009年元宵节,定安县政府已经连续三年举办彩车巡演庆元宵活动。正月十四晚上,全县各镇的人民齐聚定安沿江公园,观看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2009年,花车巡演从塔岭工业区开始,一路到沿江公园。沿路密密麻麻围满了观看的群众,即使人多拥挤,也挡不住大家过节的疯狂劲。
薛小姐说,每年元宵节的彩车巡演是一家人最兴奋的时候。“正月十四下午,县上会进行交通管制,限制车辆通行,为晚上的花车巡演做准备。所以,我们家会早早地出发,坐车到县城,就为观看晚上的花车巡演”。
潘先生用“举城欢庆”来形容巡演活动的影响,“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扶老携幼,倾家出动来到县城,看花车、赏花灯。”
如今住在定城镇的唐小姐回忆,小时候花车巡演时,她都会哭闹着让爸爸妈妈带她去观看。而平时忙于生意的父母,这时会尽量满足女儿的要求,带上她,赶到县城。“那时还小,观看表演的人又太多,爸爸只好把我扛在肩头,一个晚上下来,我开心得不得了,爸爸也累得不行了。”
除了花车巡演,还有各单位或学校组织的文艺表演。看完花车巡演,群众可以得到暂时的歇息,悠哉地在沿江公园观看文艺演出。元宵节也是花灯的节日,街头上随处可见装饰得漂亮华美的各样花灯供群众观赏。
据了解,元宵节赏花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节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曾经,过年舞龙舞狮是定安常见的场景。但是,谁也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舞龙舞狮渐渐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以前好像还有这种活动,村里会舞龙狮的人穿上服装,舞着狮子带着队伍在村里巡游。小孩子看见了,很兴奋地跟在后边蹦蹦跳跳。大人们也在一旁说说笑笑,场景很热闹的。”薛奶奶回忆。但是,80多岁的她也感叹现在很难再看到元宵节舞龙狮的场景了。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