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盘点海南全岛各地的过年风俗
盘点海南全岛各地的过年风俗
来源:南海网     作者:Lily    2010-03-08

    关注海南年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海南各地是怎么过年的,海南年俗文化有什么独特奇妙之处?站点:海口

  仪式:三十祭祖初六行袍

海口人的年可谓繁琐,但也最热闹,走上海口老街博爱路便能感受到浓厚的年味袭来。祖辈居住在博爱北路振龙坊的吴小姐细数了海口人的年俗习惯。

   据介绍,三十前夕,海口人均要张罗的一件事就是“采屋”除尘,把家里的被服、衣物、窗帘统统清洗一遍,希望在新年到来之际万象更新。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海口人“做年”的起点算,实际上更早,在腊月二十三的时候,海口人就已经开始“送灶公”。在年夜饭之前,海口人要举行一项重要的仪式,那就是在家里祭祀神灵和祖先。一盘盘的鸡和排骨肉端上了八仙桌,插香摆酒,礼毕后合家才吃年夜饭,这个仪式至今承袭。

  在海口,大年初一这一天忌讳颇多:不能吃药、米缸不能空着、不能扫地、不能出口污言、不能动手打人等等,所以过年无论遇上多生气的事也不骂人。海口人从初六开始“行袍”,这是海南方言的说法,实际上是“迎神赛会”,相当于北方的庙会。就是把本村庙宇里的菩萨或神灵请下神案,抬着到村里的各家各户去放灯、驱邪。

  美食:围炉斋菜饭包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年过下来,不少城市男女都到了伤食的地步,足见吃在年俗中占了多大分量。吴小姐说,年夜饭总是过年中的“重头戏”,传统上,海口人把除夕的年夜饭称为“吃围炉”。全家人围着一个火炉,火炉上架着一个锅,家人就围在旁边吃饭。鸡肉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当地的名吃——乳羊。锅汤滚开,用筷子夹着切好的肉和菜往汤里氽,滚熟了就可以吃,蘸上佐料,味道鲜美。

吴小姐说,吃斋菜是个至今传承下来的年俗活动。大年初一,海口人必定吃“斋”也是流传于海口民间的传统习俗。海口斋菜煲的制作方法非常讲究,先将腐竹、粉丝、黄花菜、冬菇、黑木耳等干菜分别浸发漂洗干净,在开水中过一下,滤干,再分别用热油炒匀,入味煨熟待用;把黑豆芽、甜菜、水芹等分别洗净切好,煸炒入味;黄豆腐干切成长条状,热油略炸成黄色,再加味料至入半味。接着净锅烧热,油热后将全部菜料放入,下清水,调入适量生抽、味精、麻油,慢火煮透。然后将煮好的斋菜分别按其原料的颜色间隔摆放入砂锅中,用中火煮开即可上席了。初一吃斋,意思是来年不杀生。  

    娱乐:大年麒麟舞送福

  我省民俗专家符策超告诉记者,大年初一,海口人还有这样一项娱乐:乡镇里的人会请人挨家挨户地跳麒麟舞,寓意给每家每户送福。被“送福”的人家也会给麒麟舞的舞队师傅包一个大红包。麒麟舞在海口历史悠久,但现在也仅仅是在秀英、东山一带还有人过年的时候舞麒麟。

  传承:麒麟舞入选海口非遗

  麒麟舞这种用于节庆的舞蹈发展至今,传承已见式微,此状况近年来也引起了重视,如今麒麟舞已经入选了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将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保护和支持。

站点:定安

  “菜包饭,包裹金银财宝”

  大年初三,老家定安的莫先生一家必吃“菜包饭”。莫先生说,“菜包饭”是定安特有的过年美食,每年的大年初三,家家户户都会备上一顿“菜包饭”。“包的不是白米饭,是金银财宝,预示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喽!”,莫先生乐呵呵地说。

  据介绍,“菜包饭”不是简单地用菜把饭包起来就好了,大蒜、豆角、虾米、韭菜、生菜都是菜包饭必备的,“把白米饭倒进锅里,和韭菜、大蒜、豆角等一起炒好。然后,铺好生菜,放在手心,接着添上早已炒好的饭,双手并拢,将生菜叶卷起来,让热饭将生菜烫熟,就可以吃了”。

  大年初三不出门

  小燕至今能记得,小时候每年的大年初三,爸爸都不让她出门。她说,爸爸告诉她,定安人认为,初三这天小孩子是不能出门的,过了初三出门则可以平平安安。当然,如果非要出门不可,就要戴上平安符。


  大年初四吃粉

  海南粉是定安人过年必吃的东西,又细又长的粉代表老人新年更长寿更健康,年轻人事业更进一步。大年初四走在定安的集市,到处可以听到卖粉吆喝声。这也是海南粉集体“亮相”的时间。

  文体活动闹新年

  既简单又经济的体育比赛,春节期间在定安随处可见。一根绳子,村里组织人员,一场拔河比赛就可以开始了。“胜负不在关键,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好玩啊!年轻人都在外工作,就过年能回来聚聚了。”排坡村的莫伯父告诉记者。

  有时,村里会邀请剧团来演出海南传统琼剧。劳累了一年的乡亲可以借此机会在一起听听琼剧,拉拉家常。

站点:文昌

  新年第一顿吃白糖配饭

  说到文昌过年的习俗,娘家在文昌市翁田镇九良乡罗马村的杨女士滔滔不绝:“我出嫁20多年了,但记得可清楚呢!大年初一不能杀鸡。一家老老小小围坐在桌前,吃新年第一顿饭——白糖配饭。”

  “白米饭配着白砂糖,嘴里嚼着甜味,寓意来年甜甜蜜蜜”,杨女士说起来甜滋滋的。吃饭之前,还有“拜公”的习俗。家里人把专门准备的咸鱼、“椰点心”等摆上八仙桌,一家人祭祖之后,才开始一天的新年活动。

  罗豆镇南山村的符奶奶已经70多岁了,她告诉南国都市报记者,大年初一不能大声说话,怕叨扰了神灵;也不能扫地,那会把新年的运气扫走。他20多岁的孙子符先生对风俗感受很深:老一辈人很注重习俗,大年初一不能使用剪刀、针等利器,我们现在也都严格遵守。

  约定俗成全村共同燃放爆竹

  杨女士所在的村子大年初一要燃放三次爆竹。第一次,全村指定一个专门的人在特地的时间点燃爆竹,然后,全村各家各户依次燃放,在全村形成大循环。“每当这个时候,全村的爆竹声连成一片,响个不停。”杨女士对此记忆深刻。第二次,是“拜公”结束后,家家户户按照各自的时间,点燃爆竹。最后一次,则是吃完新年团圆饭,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等待爆竹再次点燃。“一般家境越富裕,爆竹声响得越久。”杨女士说道,“每年我们都会注意着哪家的爆竹响得最久,哪家近年进账最多。”

  传统的农村,传宗接代的概念很深。符奶奶说,每年家里都要“送灯”到祠堂,有男孩的人家才有资格举行的仪式。因为“灯”和“丁”谐音,“送灯”也意味着希望人丁兴旺,香火旺盛。

  体育赛事丰富春节假日

  作为华侨之乡的文昌,春节期间华侨或政府会出资举办各种体育比赛。排球,是文昌人最爱的体育项目。“每当举办排球比赛,各家携家带口出现在球场,为运动员加油助威,也是增加家庭过年氛围的好方法。”符先生说。虽然他对传统的一些仪式并不热衷,但是,体育比赛是他每年过年必关注的事情。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 一天
  • 三天
  • 一周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