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再看海南:不会重蹈泡沫覆辙的四个根据
再看海南:不会重蹈泡沫覆辙的四个根据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陈成    2010-03-19
新闻关键字:国务院,海南,房价,投资,经济

  再度踏上海南的土地,你会感受:今日的海南,已非20年前的海南。

  国务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总体规划的批复,让各路资本再次登陆海南这块热土。对于多年来一直谋求发展的海南来说,这似乎又来得过于凶猛。首当其冲的是令多方敏感的房价,一周可涨几千元,这也惊动了尘封的历史记忆:等待海南的将是下一个泡沫?

  人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泡沫轮回论”对于海南具有警示意义,却不免危言耸听。经过20年,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微观机理都已发生深刻变化。

  首先,宏观环境不一样。20年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则尚未完善。而当时的海南,除了特区概念和未经开发的荒地沙滩外,几乎没有任何规划蓝图和制度设计。这也导致了还未学会走路的海南就开始强行奔跑,最终跌倒并不意外。如今,这一切都趋于成熟。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不只是针对海南。正如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所言:海南的房价与一线城市相比,只是一步到位。而年后的房价回落,恰是市场理性回归给出的答案。

  其次,市场需求不一样。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日益提升,养老保健需求和休闲度假需求日益强盛,“候鸟型”居住模式渐成规模。“有时落后就是进步”。20年来的缓慢发展,恰好让海南得以留存一方净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如今爆发出空前的竞争力。随着国际旅游岛概念的提出,海南已不仅仅是海南人的,更是全国的海南,世界的海南。站在全球经济的高度,反观海南的发展和打造国际旅游岛的国家使命,也许是我们需要重新寻找的考量角度。

  再其次,资本实力不一样。在上一次海南投资热当中,银行资本占据绝大多数,这也成就了泡沫破裂时的破坏力之强、损害之深。今天的海南,资本多来源于市场主体,现金交易占有很大比例,金融体系的投资风险降低,政府反而可以利用海南吸收市场过剩的货币。

  最后,市场运作不一样。当年的海南市场,以皮包公司的买空卖空为主,大多数项目刚刚挖了个坑就被多次倒手,最后到银行抵债的很少有建筑实体。如今市场运作规范,且主体大多是大型民企和国企,有的已经扎根数年,有着长期发展的意愿,对旅游地产的开发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但是,仅仅是不重蹈泡沫覆辙,对于如今的海南而言还远远不够。国务院的批复开启了海南吸纳各路资本的大门,但要真正实现国际旅游岛的宏伟蓝图,海南需要回答的问题还很多。

  第一,什么是国际旅游岛?虽然酒店的星级与房价已经提前“国际化”,但游客仍然以本国为主。不可否认的是,海南目前的旅游服务产业依然未达到实际的“支柱”地位,城市配套、公共服务以及各项软硬件标准尚不完善,要与夏威夷、巴厘岛争抢国际游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第二,如何摆脱对房地产业的单纯依赖?2009年海南房地产开发投资达316.63亿元,而2008年海南省全年综合财政收入也不过317.17亿元。在海南的三大产业结构当中,旅游服务业占比不高,高效农业与新型工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结构的失衡,不仅令海南经济缺乏可持续的内在增长动力,也有悖于决策层对海南“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定位。

  第三,如何保证把惠及民生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对本地居民的关注?如敏感的房价问题对本地居民的影响。因为,海南要走向世界,走的是一条强岛富民之路,这是起点也是终点。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