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租车是一个城市的流动服务窗口,也是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出门打车本是件轻松不过的事,可在海口,有时候打车却成了市民的一件难事。连日来,不断有市民向商报记者来电反映称,海口更新投放了不少出租车,但有时打车还是有点难,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和下雨天。希望交通部门本着为民办实事的思想,尽快解决海口打车难的问题。
针对市民反映的乘车难的现象,商报记者调查时发现,今年一月份报废的运力到目前依然没有更新上路。运力新旧不接导致的“断层”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市民打车的难度。
海口新增运力不足,导致出租车“青黄不接”,市民在上下班高峰期打车困难。商报记者李雪冬摄
市民抱怨:
上下班高峰期打车等半小时 市民王先生对时下出现的打车难现象颇有感触。“昨天下午5时40分左右,我在海秀路拦了半个多小时出租车,就是拦不到一辆车,最后赶到龙昆南路时,朋友的聚会都快结束了。”李先生说,高峰时段打车难的现象他已经注意了很长的时间,也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但到现在还没有回音。
“每次都有解释的理由,但就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不少市民反映,上下班高峰期还有下雨天打车较难。
“有时候很长时间都没辆车来,来了车上又有人,到底车到哪里去了?”很多市民都有高峰期出租车难觅的感觉。
的哥质疑:运力“青黄不接”人为造成?
除了主管部门一直强调的加气难、道路堵塞、下班人多等理由,记者在调查时发现,其中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运力存在不足。而这种运力上的不足并非运力配置不够,而是因为车辆报废多时,却一直没有更新补充运力,人为造成运力紧张。
出租车师傅周先生说,由于今年报废的出租车迟迟未能更新,新车无法上路,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高峰时间市民打车的难度。对此,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司机,均表示赞同。
不少受访司机提出质疑,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在今年初还专门通过海南日报、海口晚报、海南经济报、南国都市报等各大媒体强调,今后出租车投放方式实现常态化管理——当月到期报废车辆,次月下达运力许可。改进以往集中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更新车辆指标一次性下达的做法。
该局的解释是,这样的做法将有利于缓解运力短缺和市民“打的”难的问题。同时,由于及时缓解市场供需矛盾和缓解驾驶员承包车辆难等问题,有利于从源头遏制在出租车更新投放中出现的违规违法问题,有利于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
按理说,今年1月份报废更新的车辆,2月份便可更新车辆,补充缺少的运力,但事实上1月份报废的车辆至今已经3月底依然没有更新。这点也得到了该局有关人员的承认。
既然作了信誓旦旦的承诺,却又没有去执行,交通主管部门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引起了不少质疑。有出租车司机认为,出租车报废后必须及时更新,这是明文规定的,也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措施,但为何主管部门自己作了承诺,却又不执行呢?这很难让人理解。“可能他们自己都忘记了。”一位车辆已经报废、至今仍无车开的老车主说了这样无奈的话。
主管部门:
已着手研究处理计划6月前投放 对于市民、司机提出的质疑,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的副局长王辉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初的确是在媒体上作出过这样的表态。目的是为了让报废的运力能够及时得到更新,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对于今年1月和2月份报废的车辆更新问题,必须按程序来,目前已经上报市政府等待批准,应该在6月份前就可以投入新车辆了。
不过,由于企业购车、车辆配置以及办理手续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上车时间,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交通局的重视,并作了研究。目前,相关工作已经进行中,对于给市民带来的不便该局表示歉意。
该局表态,这次的事件仅仅是个意外,今后继续推行出租车投放方式实现常态化管理,及时更新已经报废的运力,满足市场需求,方便市民出行。
记者手记:
事后解释不如及时改 2008年2月,海口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决定》。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也是其中的责任单位之一,2010年是“机关效能建设年”,然而市交通局的这种承诺当空话的做法,还谈何机关效能建设呢?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党的宗旨和人民的愿望,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无论从机关的性质和任务,还是从当前的形势要求看,开展机关效能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希望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能从实际出发,在目前公交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按照规定及时更新出租车运力,让市民出门也方便点吧!这总比总是事后解释好得多,也更让人容易接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