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有造家里的“宝树书斋”藏书超过万册。
儋州“怪才”谢有造,对儋州当地的民间民俗、乡土文化有着卓越贡献,他获得的各类奖项放满了箱子。他家是书香世家,几代人读书氛围浓郁,这主要得缘于家里藏书达1万多册的“宝树书斋”。
一家世代均为书香门第
8月20日上午,走进60岁的谢有造家中时,记者便感到这里文化氛围非常浓郁,几只鹦鹉、八哥等小鸟正欢快地喊叫,客厅中摆放着《海南日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等各种报刊,电脑室里有一台正上网的电脑。
从1996年起,谢有造这一家就订阅有不少于2种的报刊,每年用于买书等文化投入不少于2000元。这一家世代都是儋州著名书香之家,曾祖父与二祖父长期在儋州中北部广大地区兴办学校,传播文化。谢有造从小就爱好收藏历代地方传书及各类图书,著编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儋州革命风云》等多部专集,有多篇通讯、散文、论文在全国获奖。谢有造目前仍担任儋州市作协主席、市民间文艺暨调声山歌协会会长,系省作协会员。
“宝树书斋”藏书1万多册
“陋室见天下”。走进占地两间小屋的“宝树书斋”,眼前的书柜里摆放整齐着各种书籍,数量之多让记者目不暇接。里边有《康熙字典》《历代鸟兽鱼虫诗词大观》《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中共党史高层人物评传》《王羲之书法字典》《徐志摩散文集》《翡冷翠的一夜》《名家藏书》等书,另还有谢有造的曾祖父谢燕庭手抄本《清代儋州进士举人考文选抄》。藏书涉及面很宽,各种学科应有尽有。记者约莫数了一下,藏书不下于一万册。
据谢有造介绍,他家的藏书有三部分,先辈存书2000册,谢有造的3个子女存书3000册,其余书籍都是谢有造从1966年参加工作以来购买而来的。由于存书数量太多,谢有造不得不将有些不常用的书籍放在儋州新州镇泮山村的老家里。
谢有造对儋州史的研究已有了相当深的造诣,省内外有关于儋州发展史、东坡文化、调声山歌等各种采风活动时都离不开他。记者注意到,“宝树书斋”墙壁上还挂着谢有造与李岚清、成思危等国家有关领导的合影。谢有造的次女获得的全国“迎接香港回归读书活动”一等奖奖牌也摆放在书柜上,另还挂着三十多幅书画作品。
为保书籍将书藏在水缸内
据了解,从谢有造的曾祖父以来,这一家6代人对书都极其痴迷。在谢有造的二祖父生活的年代,迫于形势混乱,二祖父不得不偷偷地从当时的儋县中学运出5牛车的书本,然而在运出途中却被人抓住烧了个精光。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保护藏书,谢有造与爷爷将书藏在老家墙边的几个大水缸里,然后再筑起围墙,将水缸封在其中,那些书籍才得以保存。
1966年,从广东临高师范学校毕业的谢有造开始参加工作,当月的工资大部分便被他用在了买书上,之后他每次在省内或省外出差,都去当地的书店或书市买回一些新书,有一些藏书还是他从地摊上买回来的。
由于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谢有造的子女也利用各种出差机会买回一些难以见到的书籍。
谢有造儿子长期坚持收集学习资料,曾被香港出版社聘任《中国现代教育研究杂志》副主编,他收集了国内各大专院校教授、讲师论文发表。
谢有造的女儿也曾获全国“迎接香港回归读书活动”一等奖。孙女从三岁起练字背诗,学习电脑。
吃年饭前三代人晒书
谢有造一家的“宝树书斋”由于藏书丰富,不少如党史办、档案馆等机关单位人员为查阅资料经常往那里跑,考察儋州的革命史时还得要谢有造带往,由此,谢有造带着考察人员走遍了儋州的335个革命村庄。
爱护这些藏书也得花功夫,这一家人每年要在书柜里放樟脑,一年之内起码将全部书籍搬出晒三次。谢有造说,家里有一好传统,就是每年大年初一吃年饭之前,全家三代人能动笔的要先用毛笔写上“新春鸿禧,龙马精神”字样,再将100本书籍搬到楼顶晒,之后才能吃饭。这一习惯已沿袭有上百年。
经儋州市委宣传部、儋州文联有关人员介绍,谢有造这一家藏书之多就一家庭而言,可堪称“儋州第一家”。(记者 郑邦京 摄影报道)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