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踏访海口石山镇荣堂村的火山遗风,到琼海博鳌南强村看看百年沧桑的蔡家大宅,抵达三亚时,顺便去“海南第一村”——崖城水南村追寻倒流的时光,最后不忘到陵水新村港品尝疍家人渔排的鲜美海鲜……驴友老欧不记得,已是第几次重复这样的线路了。每次有朋自远方来,老欧总不忘展现这幅原汁原味的海南岛乡村画卷。
乡村给海南旅游带来了新的特色和空间,海南旅游的“跳步”也给乡村游带来了市场需求和机会。热带海岛的自然生态环境、民风民俗,完全可以打游”造出独具海南岛特色的“中国乡村游精品”。
乡村游蔚然成风
可以说,海南乡村游起源于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
2000年9月,海南正式启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截至2007年底,全省建成文明生态村7360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32%。成为文明生态村的地区,无论村容村貌、基础设施,还是生态、经济都有了很大变化,这些正是发展乡村旅游必具的条件。
随着人们对旅游产品需求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对海南的乡村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黄金周高峰期,许多游客会避开拥挤的城市转向乡村。渐渐地,特色乡村游文明生态村悄然兴起。2002年,文昌宝芳镇美柳村开始接待游客,其优美的田园风光向人们展现了海南的现代农村的新貌。
2006年五一节期间,三亚天涯镇的文门村以黎家特有的方式迎接了首批旅游团。在这里,家家户户发展兰花、槟榔等庭院生态经济,让人采菊东篱不忍归。这标志着海南乡村游南北呼应,蔚然成风,由点到片、由片到线在逐步发展。据省旅游局去年的统计,全省已有6个市县、近30个村庄开展了乡村游,而游客自发去踏访、游赏的村庄更是不计其数。
两年前,文昌百莱玛度假村就把金沙岛渔家乐项目和客房组合销售,渔家乐游客基本消化了百莱玛50%的客房。依托渔家乐项目,附近高隆湾的经纬、金融酒店客房也被带动起来。去年,文昌金沙岛渔家乐、美柳文明生态村的接待游客量分别达到1.51万人次和1.22万人次。
产品正在转型升级
旅游专家认为,目前,中国乡村游基本和发达国家70年代的产品相似,一般限于乡村度假和体验农村生活为主,乡村游开发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实,乡村游是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兼容了观光、度假和休闲等性质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专家认为,“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三个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旅游专家魏小安也提出中国乡村旅游的5种模式,即大城市近郊的“农家乐”;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农业新村,特点是经济发达、乡村城镇化,在发展中有意识地使本村成为有特色的目的地;古村落的开发;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桂林的龙胜梯田和云南的元阳梯田等。
目前,海南旅游正在转型升级,急需旅游产品的更新与完善。乡村游在结合海南本土特色的基础上,依托海南原有旅游资源,增加了假日旅游产品的供给,可望发展成为海南旅游的延伸点、新产品。
“三色”旅游突出特点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做到规划先行,杜绝盲目开发。”专家认为,要搞好乡村游规划,防止低标准、低层次开发,避免盲目性、随意性。在农家旅馆、新屋新舍等配套工程建设中,应强调与周围环境自然和谐;对达不到相应标准的村庄,不准许其作为乡村旅游地区来开发。
旅游专家提出,在空间布局上,乡村旅游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海南地理格局东西差异、南北异同,以及各地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差异。从海南适合推出周末、黄金周、冬季等三个重要时段出发,确定海南乡村旅游的景点选址在城边、路边、旅游区边等“三边”地区。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地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沿海村镇可以打造“蓝色乡游”;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不妨做成“红色乡村游”;具有大面积连片农业种植区的村镇,则可考虑朝“绿色乡村游”方向发展;文化底蕴深厚又有独特性的村镇,可依托邻近区域,深入挖掘当地民俗、民风,培育“古色乡村游”,走一条古朴的“文化乡村”之路。
良好的旅游资源,是产业持续发展的资本。专家认为,乡村游开发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而应适度开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有条件开发乡村旅游的村庄,开发前应对开发前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资源破坏等情况做出相应评估;对于乡村旅游条件尚不成熟的地区,有关部门也应给予高度重视,尤其应对村内的古建筑、民居、文物等进行专项调查统计,并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