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陨石坑直径3.7公里,其坑唇墙的形态皆完好。此坑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陨石坑,比著名的美国亚力桑那坑和前苏联的爱沙尼亚的年代都久,乃是距今7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坠落此处爆炸形成。此坑对研究古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是科学家考察旅游的好地方。海南著名的白沙绿茶便产于此地。该茶色泽光润,香浓味永,十分耐泡,且营养成分高,或许是吸收陨石坑灵气之故。
从国营白沙农场 24队附近几百米高的峨剑岭山顶俯瞰,有一个大坑,虽被茶树、橡胶树所覆盖,却依稀可辨。这个大坑就是著名的白沙陨石坑,是我国唯一被确定了的陨石坑。白沙陨石坑1992年被发现,当时,在我国地质界、天文界引起轰动,但如今读者对它的不凡的来历,大多闻所未闻———
探访白沙陨石坑,是在初夏的一天。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和国营白沙农场宣传部门同志的指引下,记者在白沙县牙叉镇,换乘吉普车,向东南方向进发。十几分钟的光景,经过国营白沙农场场部,进入了一片地势较为平缓的育茶区。举目四望,只见群山环抱,郁郁葱葱。山谷里的茶树已拔出了片片嫩芽。绿荫中,茶农正井然有序地劳作着,一切都那么的平静。
如果不是 8年前,国内一批科学家蜂拥进山,谁又知道,在70万年以前的远古时代,这里曾有“天外来客”的不期造访呢?
据随行的当地同志介绍,我们时下所处的位置,便是早已名扬世界的———白沙陨石坑区域。只是因为其面积辽阔,所以身居其中而浑然不觉罢了。
远古,“天外来客”登陆
据国营白沙农场的干部老吴回忆:上世纪 90年代初期,不远千里来此的科考人员告诉他们,70万年前,有一枚巨大的陨石块体,在高速穿过大气层后,自高空坠落于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东南9公里的国营白沙农场处,砸出了一个如今而言弥足珍贵的陨石坑。
据我国科学家估算,这枚陨石块直径大约 380米,而这么大的一块陨石,在剧烈撞击地面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60颗投放在日本广岛上的原子弹(见《海南岛白沙陨击坑》一书,王道经等著)。
有关资料显示,白沙陨石坑直径 3.5公里。海南的母亲河———南渡江恰好从其东面环绕而过。在经过了70万年的风化剥蚀后,陨石坑原始面貌虽然发生了损毁,但其天外来客的“足迹”仍是清晰可辨。
除从遥感图象上看出构成坑唇的环形山以密集的地形等高线突出外,实地考察,还有岩石柱状节理、基底岩石震裂构造、冲击角砾岩等证实“天外来客”登陆时的“足迹”。
在坑内,还有陨石碎块,有地球上其他地方没有,而只存在于陨石中的一些矿物。据查,该陨石类型为无球粒石陨石,这是国内唯一的发现。
据老吴回忆, 1992年,中科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王道经研究员,初次独自一人长途跋涉来到场区山地时,没有跟场部或当地政府打招呼,就戴着一顶草帽背着个书包一头扎进了山里。见其打扮,农场的干部职工刚开始都以为他是当地外出人员回来扫墓或寻找故居之类的,便就没在意。
后来,看到这名老者一连数月不间断地进山、出山,在离开场区山地两三个月后又带着一名几乎同样打扮的年轻人进了山,再后来又有大批看样子大部分上了年纪,但精神矍铄的老者,纷纷自全国各省赶来,场区的干部职工这才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什么“大事”?!
有一天,当满脸激动的王道经研究员手捧着两块奇异的石块走进场部后,这里的干部职工才茅塞顿开。原来, 1992年,王道经研究员在一次对海南航空遥感图象进行地质构造解析时,发现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境内有一奇特的环形影像,酷似陨石坑的“环形镶边坳陷”。随后,经亲自进山进行实地考察验证,从构造型相、结构特征、冲击变质现象等方面初步认定是一个保存较好、剖面清楚的陨石坑。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