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画家笔下的康康舞
画家笔下的康康舞
来源:     作者:周筱    2010-05-18

  朱自清在《巴黎》一文中这样描述巴黎的蒙马特:充满故事、文人和艺术家的圣地。他们在这里喝咖啡,过着吉卜赛人般的生活,自由而惬意地在都市里流浪着。“十九世纪画家住在这一带的人不少,画红磨坊的经常有。”而画红磨坊的画家中,最有名的算是雷诺阿和劳特累克了。奥古斯特·雷诺阿出生于一个穷裁缝家庭。他描画的红磨坊舞蹈重点不是人,而是光线的流动。半个多世纪以后,1955年,他的儿子导演让·雷让·雷诺阿重新回到了法国电影界,带来了《法国康康舞》(French Cancan)。把我们带回了19世纪末的法国,妩媚,充满了无限可能。他镜头下的康康舞蹈如同流动的印象派油画,或许是对他父亲和那个年代的致敬。

  “劳特累克”是对画家“亨利·德·图鲁兹·劳特累克”的简称。劳特累克出身高贵,但肢体有残疾;舞女地位卑贱,但有健美、灵巧的腿脚。他们相互同情,并形成了一种平等的关系。劳特累克作品丝毫没有表现窥视的欲望,画家在画她们,其实也是在画自己,画自己的丑陋、残疾、孤独和痛苦。而她们过着黑夜没有阳光的生活,狭小生活空间产生的摩擦,没有爱的性行为,使得她们变得偏激,有些神经质,时常相互争吵、谩骂,她们龇牙咧齿,突起下巴,胸口起伏。这种形象常出现在画家的作品中,就像《依维特·吉贝尔》中表现的那样。画家笔下的舞女并不美,甚至有几分丑化,丑化中有几分顾影自怜的爱恋和同情。

  画家的《跳舞的玛西儿·伦德》和《跳舞的珍妮·雅芙丽》等作品描绘舞女纵情于康康舞,宣泄热情时表现的机械和单调。而在《走进红磨坊的拉·古吕》中,描绘了领舞者拉·古吕走进红磨坊时,流露出的骄傲、自信而又冷漠的神情。舞女们过着昼夜颠倒、远离常态的生活。在休息厅里,她们不再分辨也无法分辨先生和绅士们的甜言蜜语,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在1907年,劳特累克逝世的第六年,红磨坊又因演出《埃及之梦》而名声大噪,在领舞者柯莱特的带动下,康康舞更加狂热泼辣。我们现在看到的2001年好莱坞《红磨坊》,就是根据这段情节拍成的。此后,康康舞成为法国的典型民间舞蹈,而红磨坊的舞女,主要从事歌舞,不过表演时更加裸露,身上只有几条丝带和几根羽毛做掩饰,赤裸着乳房,抖动着大腿,脸上挂着永远的微笑。红磨坊一度成为有明星梦的漂亮女郎展现自己的渠道。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