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海南日报记者杨春虹图\海南日报记者张 杰
《南风窗》记者、博学里人陈统奎。
桃米博学牵手·再造魅力故乡
海口永兴镇的博学里村村民,学习桃米经验再造新故乡。图为村中一景。
在博学里的一天里,台湾朋友与村民们真诚交流,他们告诉博学里人,要热爱故乡,发现和寻找故乡的魅力,这是再造魅力故乡的第一步。
从去年11月开始学习“桃米”模式的博学里,半年来开展了哪些实践?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这种自下而上的,来自草根的力量所散发出来的社会意义,或许远远大于一座豪华五星级酒店的建设。
文\海南日报记者杨春虹图\海南日报记者张 杰
“值得期待,值得挑战!这是一个面对未来的新开始!”6月2日,站在海口永兴镇博学里古朴的火山石房子旁,台湾新故乡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廖嘉展为博学里鼓劲加油!
与十年前在震后进入桃米里,开始实践自己“在地行动的公共价值”相比,现在的廖嘉展毕竟拥有了在桃米生态村十年的建设经验。他告诉博学里人,现在要开启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态度。
照葫芦画瓢———学习“桃米经验”
坐落于海口永兴镇的博学里,是一个仅300多人的火山村落。与其他的火山村一样,过去也一度遭受缺水的困扰,村里的年轻人也都纷纷离开乡村奔向城市生活。
去年9月,一个博学里人的一次台湾之行,随后在这个寂静的火山村掀起了一阵热闹,开始了一个全新的行动。
去年9月20日,博学里人陈统奎以《南风窗》记者的身份访问台湾,在桃米生态村,陈统奎感受到了一个落后村庄震后重建带来的巨大魅力,便生发出要将这个模式搬回家乡的想法,希望能够借鉴“桃米模式”,为家乡探索一条旅游开发与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与当地居民利益相结合实现共赢的新路子。愿景提出来以后,陈统奎开始带领村里的男女老少一起行动起来。
从建立机制和制度开始,2009年11月25日,博学里召开了“博学里生态社区发展理事会筹备大会”,25名村民代表民主商议并票选出22名理事会成员,推选出理事会领导班子候选人,作为本村知识分子的陈统奎被村民选为理事长,全体村民签署承诺书,授权理事会承担“博学生态村”的领导和实施工作。
“博学里生态村发展理事会”下设5个专门委员会:山地自行车———负责开发海南第一条乡村山地自行车赛道;蜜蜂博物馆筹备委员会———负责蜜蜂博物馆的筹备、规划、选址、筹资等工作;家庭旅馆开发委员会———负责古村落修复和开发家庭旅馆;环境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老村门修复、新牌坊建设,环境整治,庭院家居环境检查评比等工作;美食开发委员会———负责开发乡村书吧、农家乐等餐饮工作。
“如果不是访问桃米生态村,我不可能回家乡做这件事。如果不是桃米已经提供了10年的经验,我也没有信心做这件事。”博学里的主题词是:人的改变,公平社会,让村民看见财富……
桃米打造了青蛙文化,建造了一个“青蛙共和国”,在台湾,人们一提起青蛙,自然就想到了桃米。博学里人于是想到了从小就引以为傲的“蜜蜂”,盛产荔枝的羊山地区是产蜜最好的地方之一,于是,博学里人照葫芦画瓢,提出了“蜜蜂王国”的设想,计划建设一个蜜蜂博物馆。
践行理想———修建乡村自行车道
去年12月21日,作为博学生态村启动的首个项目———海南首条乡村山地自行车道在这里开工。这条车道全长约4公里,途径原始荔枝林、天然次生公益林、现代荔枝园、黄皮园、柑橘园、佛手瓜菜园,骑自行车可以感受原生态火山口地区森林和田园风光及淳朴民风。
开工了,钱从哪里来?面对朋友询问,陈统奎说:“不知道,现在我们一分钱也没有。”朋友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刚开始钱的问题并没有困扰大家,挖土机是由村支书找来的,可以赊账一年。困扰大家的是“路线之争”。理事会下属的“山地自行车专门委员会”3名成员经过调查,确定了路线A,不料一位村干部为了让赛道绕过自己家的土地,又搞出路线B。双方争执不下,就又请远在上海的陈统奎出面协调,但打了无数个长途电话,仍然无法达成统一意见。
后来,失望的村里人甚至问他要不跟海南自行车运动协会打招呼,叫人家取消定于今年2月26日举行的山地越野赛。最后,大家放弃了之前商定的A路线或B路线,重新协商了一条C路线,才解决了“路线之争”。
接下来钱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由于没有明确的筹款来源,修路已经停工20多天,引来了不少风凉话。后来在明确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后,陈统奎召集全村会议向村民借款,他告诉村民,年关将至,不可能等钱来了再修路。如果春节前路不修好,不仅会失信于省自行车协会,耽误赛事,而且在全永兴镇就变成笑料了。
村民们当然不愿意自己的村子成为镇里的笑料,筹款得以顺利完成。钱到位后,自行车赛道的建设也水到渠成。2月26日,是博学里吃公期的日子,这一天,海南省自行车运动协会第一次使用博学村村民建设的这条赛道,举办了“第五届海南省自行车联赛第一站———博学村荔枝生态园山地越野赛”。
6月2日,听到博学里修路中遇到的种种冲突后,台湾朋友笑了,因为这也是他们当初遇到的困难和矛盾。
台湾新故乡文教基金会执行长颜新珠说,社区的意见不合或者理念不合是很正常的状态,随着生态村建设的推进,博学里还会遇到更多、更大的冲突。这时,沟通和交流是最好的办法,特别是要做通村里老一辈的思想工作。
开启新生活———再造魅力新故乡
桃米的经验是否适用于博学里?廖嘉展说,一切改变必须由下而上,由当地人去找寻自己的特色。与台湾相比,海南还没有过度工业化,有很多原生态的东西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需要村民真正去认识到它们的魅力,然后展现出来。
在廖嘉展看来,一个乡村最独特的资产,就是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外界交流。而不要一味去迎合城里人的需求,城里人到乡村来,是来分享这种乡村生活方式的。
在博学里的一天,廖嘉展给村民上课的主题思想就是:重新认识故乡魅力。桃米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钟金发非常形象地告诉博学里人,就是要知宝、寻宝、展宝,把家乡最有魅力的东西展现出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本给忘了。”钟金发说,桃米的成功,其实就是找到了自己的宝,就是生态环境。整个重建工作,其实都是围绕着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和提升开展的。
钟金龙说,外地人感兴趣的东西,往往就是当地最有魅力和特色的东西,但往往本地人却司空见惯,不“知宝”,也就谈不上“展宝”了。
在交流中,有人问:博学里能成功吗?廖嘉展回答:不知道,这要看村民的努力。
建一个生态村需要多长时间?廖嘉展回答:不好说。桃米用了十年,慢慢才做出来。在这里,人是关键,人的因素最重要……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西村幸夫在《再造魅力故乡》中所说:地方的魅力,事实上是由于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魅力而产生的。
与台湾朋友一天的近距离学习、交流,博学里人又一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拿着当天由海南台商朋友捐赠的6万元钱,博学里人并不打算去修路、修房,他们决定用这些钱买电脑、买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推动全村人学习。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