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打造旅游“境区”
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打造旅游“境区”
来源:     作者:陈曼莉    2010-06-22

  借搬迁寻求新生

  

 

  国内野生动物园卖点目前还大多停留在游览、喂食的层面。 王凯 摄

  

 

  东山湖野生栗树鸭。 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关注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搬迁

  在多年探求市场的基础和经验上,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在新区提出要创新中国野生动物园开发新模式,打造中国第一个“动物小城镇”———

  借搬迁寻求新生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杨春虹

  在概念规划中,海南热带野生动物植物园新区将成为国内外动物园升级换代的新标本,其形象定位为:动物小城镇,共生大家园,希望打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与自然和谐的共生大家园。在这里,长颈鹿也许会与你共餐,可以把长长的脖子通过窗户伸到饭桌前,这里是你的房间也是它们的房间;在这里,你还可以租一只经过特殊训练的“旅游犬”去旅游,享受一个浪漫别致的旅程……这像是一个中国版《阿凡达》,令我们既有些好奇,更有许多期待……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搬迁一事,日前在2010第十届亚太华商领袖(海口)论坛上,正式浮出水面。其实,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搬迁之说,一直在业界流传着。

  在此次论坛上,今后搬迁的位置、面积以及定位、发展愿景都一并展现出来:拟迁往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占地面积4500亩。通过融合演丰区域特色经济,构建人类、动物、植物与自然共生休闲旅游产业体系,创新中国野生动物园在新时期开发新模式,打造一个5A级别特色动物王国主题公园和中国小城镇科学发展示范镇———中国首家动物小城镇。

  从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转型

  负责新区概念规划的北京交通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王衍用教授对此的解读是:以搬迁为契机,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突破口,以产品结构调整和功能提升为落脚点,通过规划和设计来改善现有环境。

  同时,在探索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上先行先试,寻找一条动物园科学发展的合理路径,为国内外动物园升级换代提供一个新样本。并针对海口美兰区演丰镇农村发展现状,在全国率先推进小城镇建设科学发展综合试验区,真正实现与自然互为友邻,相得益彰,和谐共处,生死与共,达到人类回归自然的最终目标。

  显然,在规划者眼中,搬迁仅仅是一个契机。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新区,并非原区的简单搬迁或是升级改造,而是希望探索人与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景区与周围村庄、城镇如何实现共赢发展。

  规划者显然注意到了,目前在岛内的近十个大大小小的动物类主题公园,绝大部分生存状况都差强人意。难道是海南旅游市场不适合发展这类主题公园?

  “其实不仅是动物类主题公园,包括大型演出等,与那些滨海旅游产品相比,发展现状都不太如意。”省旅游委巡视员陈耀认为,因为这类旅游项目除了满足游客观光的需求外,更多的是满足当地居民的休闲需求。对于外地游客而言,到海南观光当然首选滨海产品,而海南本地客源市场又非常小,造成了项目发展困难的现状。

  陈耀认为,在15年前以观光理念建设而成的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在以滨海旅游产品为主打的海南,在观光市场显然不具备太多优势。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应该从纯粹的观光景区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景区转型。[page]

  摆脱门票经济打造旅游“境区”

  目前单纯依靠观光市场的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由于距离省会海口较远,且不在主要旅游线上,加之周边又没有其他旅游景点,旅行社在组织线路上比较困难,很容易就被旅行社抛弃。单纯依靠门票收入的现状,使其很难摆脱看天吃饭和命系门票的发展桎梏。所以,一旦路一坏,市场一变化,生存状况就立即急转直下。

  对处于发展初期的国内野生动物园而言,近年来发展速度虽然非常快,但却存在了一些误区:野生动物园更多是孩子的乐园,大多数活动都停留在游览和喂食的层面,缺乏普适性的互动项目;而且所有动物园的动物和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都大同小异,不是狮子老虎大象,就是鸵鸟长颈鹿,动物表演是招徕游客的共性卖点,去过一个就不用去另一个;大多通过高昂的门票收费来实现产出,但由于动物的数量和种类长期不会改变,因此基本是一次性消费,很难与休闲度假相挂钩。

  在新区的概念规划中,王衍用提出将以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依托,以海口城市圈休闲旅游市场为基础,实现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居民、旅游者、开发经营者和谐共进,打造国家级旅游景区———中国5A级旅游景区。

  王衍用认为,项目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海南旅游南热北冷不平衡局面,提高海口旅游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力,同时改变目前野生动植物园景区单纯观光旅游和单一常规购物的经营模式,并使项目从目前单纯的旅游景区向“旅游境区”转变。

  而“旅游境区”是我省去年下半年提出的一个景区发展新概念,被业界称为是继观光景区、观光休闲景区之后,我国第三代景区发展方向。旅游境区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即优越的生态环境,优美的景观环境,优雅的文化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而发展模式则是“大区小镇”,就是以大的景区观光加休闲小镇和乡村度假。

  王衍用认为,通过将野生动植物特色资源和旅游度假进行时尚混搭,可以实现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变单一旅游景区为旅游境区,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个新业态,使海口、三亚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双子星”。

  动物小城镇共生大家园

  新区因此提出要打造国内首个动物小城镇,其形象定位为:动物小城镇,共生大家园,希望打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与自然和谐的共生大家园。

  规划者认为,共生大家园旨在打造一种人与生物和谐共生的社区环境,突破园区概念的空间界限;同时,寻找一条动物园科学发展的合理路径,为国内外动物园升级换代提供一个新样本;并针对海口演丰镇农村发展现状,以旅游为统筹,在全国率先推进统筹城市和旅游的综合改革,借助“大区小镇”的思路,将其打造成为特色旅游休闲度假群落。

  在概念规划中,提出了很多新的开发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开发新区的同时,保护植被、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使人徜徉在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中;

  新与旧的统一:保留历史性的村落,转换具有当地乡村特色的村落,整修、改建村落民居,使之转换为旅游服务的农家大院、农家乐餐厅、农家旅馆、一条街等: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汇:结合中华民族历来怜悯生命的传统,将传统美德用于动物保护思想和现阶段动物保护实践,体现目前的经济发展和现代休闲文明;

  发展与保护的统合:在发展旅游、开发新城市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村落保护、文化保护和乡土风情保护……

  与过去传统景区开发往往需要大规模搬迁不一样的是,规划中特别提出要避免高成本的大规模搬迁,有选择地改善现有村落,转移成为高价值的旅游服务新村,保留并发扬当地历史文化、传统和特色农业产品。

  新区提出了要营造三大环境。一是生境,实现热带动物园、热带植物园、热带花园三园合一;二是情境,实现观光景区、休闲社区、特色度假区三区合一;三是意境,实现关爱自己、家人、他人、社会、自然、未来六爱合一,从而打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共生大家园。

  在这里,或许长颈鹿会与你共餐,可以把长长的脖子通过窗户伸到饭桌前,这里是你的房间也是它们的房间;在这里,或许老虎就是你的“邻居”,你可以近距离观看隔壁那个居住在特殊玻璃材质兽舍中的老虎;在这里,你还可以租一只经过特殊训练的“旅游犬”去旅游,享受一个浪漫别致的旅程……

  规划者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中国版《阿凡达》的故事。这令我们既有些好奇,更有许多期待……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