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面积达4493公顷的俄贤岭自然保护区,是许多奇妙生物的家园。
俄贤岭成片的石林。
俄贤岭记录到的陆栖脊椎动物256种。以石灰岩地质地貌为主的地区,有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我省是惟一的,在国内也不多见
动物乐园
在俄贤岭调查期间,大量珍稀野生动物在这里被发现。3月24日凌晨4点,睡梦中的队员们被一阵清晰而沉闷的“咚咚”声惊醒,这是豪猪的叫声。陈辈乐博士欣喜地说,这种动物近10年来在华南地区极为少见,在海南被记录到的数量近年来已明显下降,没想到这次在俄贤岭能听到它们的叫声。
更让调查队惊讶的是,这里的野猪粪便和痕迹随处可见。20日中午,记者随调查队部分队员翻越离营地不到500米的一座小山坡时,队员留意到路边多了一个野猪刚拱出来的窝,“我上午路过时还没有呢。这只野猪可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刚刚离开。现在窝里还留着它的臭味呢。”队员们开玩笑说。
每天调查队都要早晨6点左右起床搞监测,可树林里更多的是比队员们还要勤劳的主人。“辛苦啦”“辛苦啦”,每天早晨5点左右,几乎没有停歇过的鹰鹃早早又发出了催促的叫声,这种鸟的叫声每节三个音调,听上去很像在说“辛苦啦”。
现在是春天,正是鸟儿的交配季节,很多鸟几乎都会从早到晚不停地叫。晚上叫声稍微会少一点。
6点左右,鸟叫声多起来;7点左右,叫声达到高潮,这些精灵呼唤爱情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颜色鲜亮的山椒鸟,雄的是大红色,雌的是明黄色,在枝头一边跳一边叫。原鸡似乎在开家庭会议,雄鸡做了简短发言后,后面跟着母鸡“咕咕咕”一叠声地应和。
俄贤岭在鸟叫声中渐渐苏醒,山峦在晨曦辉映下,笼罩着娇媚的红色。要过一个多小时后,才会真正容光焕发起来。
10点左右,鸟叫声会少一些,这时爬上山顶,会看到鹰、雕这样的猛禽正在天空中盘旋、俯冲。
国家II级保护动物猕猴,不安分地跳动着,采食珍贵的兰科植物石斛。最眼尖的队员,也只能找到它们在海拔1159米左右的山尖新留下的巢穴,和它们留下的干燥粪便。
科考报告显示,俄贤岭记录到的陆栖脊椎动物256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脊椎动物4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脊椎动物39种,海南岛特有种7种、特有亚种59种,分别占海南特种(23种)的30.4%和特有亚种(93种)的63.4%。说明这里动物种的分化是比较活跃的,具有显著的多样性。以石灰岩地质地貌为主的地区,有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我省是惟一的,在国内也不多见。
俄贤岭上有很多溶洞。它们的奇形怪状,就是由山岭上难以计数的暗流,在岩石间不断流淌冲涮形成的
神秘溶洞
俄贤岭上多溶洞。这些洞大部分在半山腰上,远远望过去,洞口有的大如门庭,有的仅容小飞禽通过。因石壁陡峭,调查队对这些溶洞可望而不可及。
调查中,队员们沿着一条小溪考察水生动物,走在石壁下时,有人惊呼“水怎么突然就没有了?”
专家表示,暗流多,是俄贤岭水系的最大特点。俄贤岭地区是大广坝水库水源涵养地之一,正是这难以计数的暗流,汇聚成大广坝水库这一我省第二大水库。
因为没有洞穴专家,调查队只对溶洞进行了几百米的探访。但这短短几百米的景观,也让队员们流连忘返。
这处溶洞在石壁脚下,洞前有3株挺拔的大树,均高过30米,经验丰富的保护区工作人员说,这是滑桃木和金叶杜英。杂生的灌丛将溶洞掩藏了起来。刚近洞口,就感到一股阴湿之气扑面而来。可能曾有暴雨漫浸过这里,洞口的大石块之间塞满了干枯的细碎木头和草根。抬头看去,溶洞外的石壁上也有钟乳石的存在,石柱粗大,长有好几米,有几根石柱抱团长在一起,粗看像挂在石壁上的大“瘤子”。
进洞几步就没有了自然光线。队员们打开随身携带的电筒。地面上、洞壁上、头顶,处处都有绝妙:水滴天长地久,在地上形成如微缩梯田的景象;洞壁经过水流的冲刷和润泽,触感细腻冰凉,有一处洞壁上露出一片树枝的头,专家说这可能是木化石,亿万年间的某次地壳运动,把山上的树木夹裹在流沙里深深掩埋到地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树木的外表好似没有发生变化,内部却已成铁石心肠。灯光所及,还能看到洞壁上一片结晶发出点点闪烁的金光。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就更多了,它们有的似观音,有的似罗汉,有的似盾牌,有的似帷幔……队员还看到一些不知名的洞穴生物及它们留下的痕迹。
石壁上的溶洞或者蚀洞,更多是蝙蝠和燕子的安乐窝。清晨和傍晚,这些灵巧的小动物像飞箭一样,在洞口飞快的进出。
在俄贤岭,另一种在这里很常见、离开这里又很难寻的生物就是贝类。据初步统计,这里有陆生贝类59种。其中2个陆生贝类新种和6个新记录,是海南陆生贝类多样性最丰富、保存集中的地区。专家解释,这得益于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且在不同地质时期被大海多次浸泡。
坚硬又脆弱的俄贤岭,是造物主遗落在群山间的珍藏,是许多奇妙生物在海南少有的家园。2004年10月,香港嘉道理与省林业局海南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中心签署合作开展我省石灰岩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2005年,俄贤岭地区被列为国有重点公益林区。去年3月,多位专家包括3位院士,联名上书省政府,恳请保护俄贤岭。
关于俄贤岭,还有更多的资源需要摸清,对它的保护,尤其迫在眉睫。
在东方一带,俄贤岭又名俄娘九峰山,当地流传着俄娘的爱情故事 传说中的三月三发源地
根据东方市和昌江黎族自治县的调查,围绕着俄贤岭近7万亩面积的山地生养不息的,有2500多名黎族同胞,分属东方东河镇的俄贤、南浪2个自然村,和昌江王下乡的椰子、三派、牙劳、钱铁4个自然村。
在东方一带,俄贤岭又名俄(娥)娘九峰山,由九座峰组成,西北东南走向,如一条巨龙昂首直冲云霄。也因为这个原因,在霸王岭一带,俄贤岭也被称为“龙山”。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南各地的黎族同胞都会举行传统的“三月三”盛会。关于“三月三”盛会发源地的说法有很多,说发源于俄贤岭的为其中之一,这里还有个关于爱情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俄贤岭上有个大石洞,是乌鸦精的老巢。乌鸦精吞吃家禽,糟蹋庄稼,还到处抢掠美丽的少女,弄得周围百姓人心惶惶,不能安居乐业。一天,美丽的黎族少女俄娘上山采野花,被乌鸦精抓到洞里。俄娘的心上人阿贵悲痛欲绝。这年“三月三”,阿贵带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却被乌鸦精害死了。
俄娘闻讯万分悲痛,趁一天乌鸦精远去归来十分疲倦,睡得鼾声如雷时,用自己头发上的锥子,扎瞎了乌鸦精的眼睛,又用阿贵带来的弓箭,一连三箭射进乌鸦精的心窝,为阿贵报了仇,为黎民百姓除了大害。
此后,俄娘终生不嫁,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都到俄贤岭上唱她和阿贵恋爱时唱过的情歌。黎族人民为了纪念俄娘,将山取名为俄娘九峰山,并在每年三月三这一天,四周未婚的黎族青年男女,都会精心打扮自己,集会于俄贤岭,唱着情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俄贤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让专家们惊喜,也让不法商贩觊觎。此次调查就有让人忧虑的意外发现——— 山涧中的捕龟铁笼
在这次调查中,有两名昌江王下乡三派村的村民跟随调查队上山做饭。其中的阿王今年40岁,一路都很沉默,只有在队员找他喝酒时,话才多一点。记者问他平时管俄贤岭叫什么山,阿王简短的回答“黑”。
“黑”是黎语中“山”的发音。
阿王说,三派村很穷,一直没出过大学生。他的大儿子读书很争气,现在县民族中学读书,算是走出大山了。
邻村有人外出打工赚了钱,回家花20多万元盖了栋房子,“我们这里,交通不好,运费贵,一东风车建材的运费要500元,山外根本不需要这样的运费。”说话间,阿王正烤着一只青蛙。
这是他此次进山第二次烤青蛙吃了,他让记者不要老看着他,他会不好意思。因为他第一次烤时,被专家批评了一下。旁边与他同村的阿民,也是帮忙给调查队做饭的,抓了几只大蝌蚪,“这个可以煮来吃。”阿民腼腆地笑着,却又把蝌蚪给放了。
在与村民的交谈后会发现,他们对俄贤岭的动植物都很熟悉,但他们最关心的是,这些东西好不好吃。
更让专家们忧心的,是躲在村民背后窥视俄贤岭资源的不法商贩。
在调查水生动物时,专家和队员从不到5米长的小溪里掏出10多个崭新的捕龟铁笼。“这种捕龟的方法,我们以前还只在广东见过,想不到现在已经传来海南了。”
这让专家在面对媒体时,也充满犹豫。很多地方的资源情况公之于众后,首先前来的是商贩,他们以低廉的价格雇用当地人,极具破坏性地采收这里珍贵的动植物。
考察结束后,调查队把一个星期的工钱交给阿王和阿民,两人始终少见笑容的脸上,终于换上喜悦的表情。离别前,他们扬扬手:“下次你们再来,我找你们喝酒啊。
喀斯特地貌
指可溶岩(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地表形态类型属正地形的主要有峰林、孤峰、残丘、喀斯特丘陵和石芽。负地形主要类型有落水洞、斗淋、竖井、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波立谷、喀斯特平原、喀斯特峡谷、溶沟和溶隙等。中国仅裸露型喀斯特即约90万平方公里以上,是喀斯特分布最广、类型最全的国家。
俄贤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东方市东部与昌江黎族自治县南部交界处,与霸王岭等同属海南三大山脉之一的雅加大岭山脉。东西长约13公里,南北宽约9公里,总面积4493.26公顷,最高海拔1238米。俄贤岭地质主要由石炭系沉积岩构成,在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影响下,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