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预报降温,照例出行。与往日不同,此次为二日二晚的活动。
从乌石路口拐进,抵达露营点已近夜半,凉意侵袭,出口成气。河滩旁扎营,跨过一带鹅卵石,河水清彻,透过头灯即可见底,触之微温,三五成群,打水起炉,饮茶聊天,可谓一群天南地北的人,说着一些天南地北的事。
天上冷月,亮。
第一晚的帐内,听着流水,依着村庄,枕着软沙,晒着月光。
次日,被久违的鸟鸣吵醒,洗漱间,水温的热气并未完全散去,河面像披了轻纱薄雾,漂渺虚无,随着水流的方向缓缓移动,河边的树木也仿佛沾了灵气,树枝伸展至水边,宛如苗女梳妆,树叶上的露珠镶嵌其上,清翠欲滴。溪水弯处,伸向远方,恍惚中一叶扁舟,上有仙风道骨,白须飘飘,羽扇纶巾,二童摇桨煮茶,谈经论道,摆棋听筝,空谷幽山,如仙境般。
美景如鸿,晨雾散去,拔营合影,整装启程。
阳光洒落,暖。
沿着村边公路,灰瓦白墙,挺拔的小叶桉,远处看去貌似北方的白杨,还有,棋盘似的稻田。
拐进田间小径,路边的野草野花野果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自信地盛放。芒草随风摇曳,高昂着头,向蓝天更蓝处伸展。大片的甘蔗地根粗叶茂,苗家的向导告诉我们,每年春节大年初一,他们不生火不吃饭,除了吃做好的斋菜之外,就是啃甘蔗,我想应该寓有生活甜蜜、节节高之意吧。
左右转行中,不知不觉已经进了山,黎母山区植被茂密,奇石怪树名花异草无须赘述,穿越其中,没有骄阳的暴晒,路况很好,路径也很明显和单一,没有蚂蟥的叮咬,偶有光树影的婆娑,时有山风掠过,吹上湿透的快干衣,会忍不住打上一个冷颤,不可歇息太久,速度自然也就不慢,听从向导的建议,从小路上斜插下去,水声渐近,坡度愈陡,小心翼翼,下至水边时,蛙声一片,水流自充满植被的石壁旁钻出,自上而下,冲过石区,落差不大,泻进深潭,深潭溢水,溢水流石,流石刷壁,蜿蜒前伸,去向远方。阳光普照,水暖发亮,阳光未及,水凉之极。自有贤惠之驴生炉做饭,也有兴奋之驴跃跃欲试,经过一番湿身的挣扎,终于纵身跳下,以身试水,水有些刺骨,再匆忙爬上,沐浴日光,有点冬泳的情趣,据说可以享受到至寒至暖,颇有爽意,大叹此行不虚。
直到我们到达了另一段沟谷。
水径通幽处,潭影空人心。跃过二块大石门,别有洞天,那便是第二个瀑布了。与前遇瀑布不同,它落差较大,与鹦哥岭中的山瀑略有类似,但坡度却相对较缓,可抓着旁边的植被登上瀑顶。
天色渐晚,只见一顶顶全天然、无遮拦、零距离的“瀑景房”依次搭开,由于路途不算太自虐,众驴体力尚好,山里的凉气丝毫也未影响到大家的心情,有人做饭,有人揪面,户外版与美食版异彩纷呈,出现了绝佳的结合点。有人例行洗浴,下水前准备运动充足,下水后仍然被冻的尖叫声连连,间歇的穿插于瀑声中,平日里人迹罕至的一旷谷山野,除了水声鸟鸣,凭此倒也添加了不少生趣。向导点起了篝火,有心的驴友烧起了红糖姜茶,大家围坐一边驱寒取暖,一边烤着衣物,一边听向导讲着海南苗寨的趣事,月亮渐渐跳上了树梢,照着银瀑奔流不息,银瀑为表谢意,一路跃撒着快乐的月光,激流过处,大肆张扬,哗哗作响,似笑声朗朗,平缓过处,百转千回,汩汩私语,才不舍而去。众人笑说今晚的月亮真的像贴子里说的有桶那么大。
向导说,现在冬季水少,要是在雨季,水量全覆盖石面,声势更为壮观。于是相约夏季再来探访,但我心想那时露营在此已不现实。
有了一天的劳累,有了篝火和姜茶,有了瀑景和月光,那一夜睡得很沉很香。
黎母山脉,层峦叠嶂,连绵不绝,毗邻海南最高峰五指山和第二高峰鹦歌嘴,穿过山里的高湾河,每一段都透出它的乐观、忧郁、奔放和美丽,常年绕于山中,尽显本色。黎母山青,高湾河秀,真好风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这些行者呢?应是乐于山水之间吧……
下次再来时,不知踏入的是否还是这一条河?
返程的车里,我这样想着,渐渐的,路灯初上,城市的味道近了……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