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网12月14日消息(本网记者李永金特约记者陈文武):12月13、14日二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保护、利用和发展”为主题的2008非物质文化遗产(槟榔河)论坛在三亚举行。论坛释出将在三亚槟榔河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的利好信息。
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名专家学者、工艺美术大师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特别官员20多人齐聚三亚,交流研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的联系,探讨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并通过对槟榔河乡村旅游区实地考察,献计建言如何建设海南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
目前,国务院公布的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显示,全国共有五百多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有二十多项,其中三亚有二项。
三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勤劳智慧的古崖州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在已经确定的三亚11个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黎族民间打柴舞》和《崖州民歌》已被确认为国家级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余各项目正在向国家和海南省文化部门申报,争取成为省级和国家级重点保护项目。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遗”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在论坛中,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国民间工艺委员会副主任张道一先生在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海南旅游的关系时说,黎族是海南一个古老的、朴素的,有着丰富习惯的民族,它的民歌、工艺品都非常有特色。在旅游开发中,海南可以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因为海南的热带风光、黎族风情不仅是全国人民向往的,还是享誉海外的。
计划投资19亿元的槟榔河国际乡村文化旅游区是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点项目,也是三亚市新农村发展的示范项目,其总体规划提出建设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将以黎族及海南乃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利用和发展作为文化的主脉络。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