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1
2
4
5
① 海棠湾镇龙海风情小镇的效果图。
② 崖城保平村村民平日生活很悠闲,一家人在屋外乘凉。
③ 崖城保平村遗留着大量明清古建筑群。
④ 村落内到处散发出田园风情,令游人流连忘返。
⑤ 每家的院落里面都会晒很多的槟榔。
□南岛晚报记者 胡晓亮/文 孙毅/图
摊开海南特色风情小镇规划蓝图,以三亚市为中心,分布在各区镇的风情小镇无疑最具代表性。从乡野公寓到民俗文化,从休闲村庄到古村聚落,“一镇一色、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模式,尽显三亚别样小镇风情。
目前,三亚规划的共有5座风情小镇,自西向东分别位于崖城镇、天涯镇、凤凰镇、田独镇、海棠湾镇。十一黄金周前夕,本报记者奔赴其中4座小镇,带您探寻每座风情小镇特色,并特别向读者朋友推荐。十一长假,如果您带家人来到这些风情小镇走走,肯定别有情趣。
海棠湾镇
乡野公寓
打造休闲度假新去处
碧海蓝天,白沙泛银。21.8公里的海岸线蜿蜒,13.8公里原生态内河环绕,这片位于海南岛南端、三亚市东部、距三亚市区28公里的海湾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海棠湾。如今,在“国家海岸”的发展理念下,昔日宁静的海滩腹地将崛起一片乡野公寓,成为三亚休闲度假新去处。
9月22日上午,本报记者驱车沿223国道前往位于海棠湾镇龙海风情小镇。国道的一侧,占地2万平方米的小镇样板楼已封顶。施工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龙海多为汉族居民居住,因此在风情小镇设计上选择三亚地区较有特色的明清民宅,同时考虑到台风的因素,设计风情小镇建筑比江南明清民宅的楼高多为2至4层,依照现代人的居住习惯,在使生活更加便利的方面得到改进。在园林绿化上,更多地使用本地花果树木,凸显海棠湾风情小镇特色。
龙海只是海棠湾镇风情小镇建设中的一部分。据了解,在未来3年内,海棠湾将建成包括龙海风情小镇在内的7个风情小镇,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4447亩,总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70亿元。
风情小镇不仅是一项惠及民生工程,更是村镇旅游的重要载体。即将出台的《海南国际旅游岛风情小镇(村)发展规划》为海棠湾风情小镇发展指明方向。《规划》指出,海棠湾镇自然风景优美,气候舒适宜人,应着重发展“乡野公寓”,以满足旅游者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场所。
建成后的海棠湾风情小镇,建筑风貌独特,人文风情浓郁,餐饮、家庭旅馆等旅游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是展示三亚悠久历史人文的重要窗口,是富有地方生活风情的新型旅游社区,将成为中外旅客在海棠湾度假休闲新去处。
凤凰镇
民俗文化 真切体验少数民族风情
海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具有不同民风习俗的族群形成一道独特风景。在三亚市凤凰镇,黎、苗、回3个少数民族齐聚于此,他们操着4种以上差异很大的方言和谐共处,成为三亚最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小镇。
打开地图,凤凰镇以东紧靠三亚城区,由市区驱车沿凤凰路向西行驶约半小时便可抵达。凤凰镇以西与天涯海角景区、南山景区等为邻,以南海坡一带便是美丽的三亚湾,以北群山环绕,一派山地景观。
凤凰镇不仅有丰富的山海旅游资源,更在于瑰丽的民族风情。9月23日,本报记者一行走进槟榔河旅游文化景区,感受小镇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行驶在通往景区的村道上,农田、河流、水鸟……仿佛一首田园牧歌荡漾心间。槟榔河发源于凤凰镇北部山地,河流两岸分布有15个纯黎族自然聚落,人口达5000余人,槟榔是当地的象征,也是主要的经济来源。
槟榔河景区位于槟榔河一片开阔地带,仔细观察便能发现景区和当地村落融为一体,干净的街道、开阔的绿地、整齐的民宅,若不是一群白鹅闯入视野,这里与都市小区别无二致。而在5年前,槟榔河两岸还是一片荒芜。
昔日的槟榔河由于长期的闭塞,黎族村民还是保持传统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经济极为落后。村庄中的房屋建筑多以船型屋风格,多为乱搭乱建,且破旧不堪,每逢台风季节,遇强风暴雨,便出现严重毁损。雨季里村庄道路泥泞,过往难行,且槟榔河时常泛滥,河堤溃塌,淹没周围农田,致使庄稼及农作物欠收,村民们生活贫苦。
2006年以来,三亚市政府斥资数千万对槟榔河实施综合治理,与此同时,在新农村建设期间,槟榔河片区村容村貌发生较大改观。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三亚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国家5A级乡村文化旅游区的目标。一时间,以黎族特色为主的槟榔村民俗风情游叫响三亚旅游市场。
如今,在槟榔河乡村文化景区内,游客不仅能欣赏黎族歌舞,体验黎族人家生活方式,还能品尝地道的黎宅美食,民俗风情别有一番滋味。
以槟榔河旅游景区为核心的凤凰镇,还将开发海坡民俗风情商业街、温泉度假区、乡村民俗文化酒店等项目,为凤凰民俗风情小镇注入新的活力。
天涯镇
休闲农庄
让游客停下匆忙的脚步
从三亚凤凰镇出发,沿225国道向西行驶,滨海风光尽收眼底,沿线景区令人向往。然而,在这条旅游“黄金走廊”上的天涯镇却一度扮演“看客”角色———尽管该镇拥有15公里长的海岸线和内陆延绵起伏的山地资源,但在此停留观光的游客屈指可数,难道天涯镇真是所谓“旅游沙漠”?
9月24日,本报记者深入天涯镇发现,在休闲农庄的带动下,不少过往游客纷纷停下匆忙的脚步,在农家乐中寻找远离喧嚣的乡村风情。
开发乡村休闲游,天涯镇文门村走在前列。据当地村民介绍,文门村是一个具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纯黎族村庄,被称为海南著名的“千年古寨”、“天涯第一村”。时至今日,在这里不仅可见“天涯古道”的蛛丝马迹、石树共生的造化神笔,更保存着较好的独特黎族文化传统。
经过多年的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基础上,天涯镇文门村已经建起了规模比较大的农家乐、黎族博物馆。游客即可在此体验农家休闲乐趣,也可走进民俗博物馆了解村庄的历史。与三亚其他风情小镇一样,天涯镇通过打造休闲村庄,找到了一个“让游客停下脚步”的理由。[page]
崖城镇
古城风韵
探秘古代建筑历史遗存
坐拥三亚西北角的崖城镇自古以来远近闻名。2007年,崖城镇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要想了解三亚的过去,崖城无疑是一处可以追溯历史的地方。带着对崖州古城的好奇,9月25日下午3时许,本报记者沿西线高速驱车数十公里,赶在日落前抵达崖城镇一睹昔日古城风韵。
崖城古镇的历史最早可至唐宋年间,自那时起,历朝历代被被贬官员聚集在此,形成一股独特的文化现象。车下高速直行,一块写有“水南村”的牌坊屹立街旁。据史料记载,古代不少朝廷名仕因被奸臣所害流放崖城旅居于此。宋朝卢多逊曾赋诗赞美水南村:“珠崖风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门。”
事实上,在崖城镇古村群落不止水南村一处。正在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崖城镇保平村值得一谈。保平村位于崖城镇西南方,是一个具有1100多年悠久历史的村庄。在历史长河中,该村一直是海南南部交通、商贸和军事要冲之地,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的天涯驿站。
目前,该镇是我省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古民居群。同时该村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的主要发源地。行走在保平村小巷,随处可见一处精美的壁画、一口残破的古井……置身古建筑群落,仿佛回到遥远的昨天。这便是崖城古村聚落的风景,一张独具特色的小镇名片。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