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娘子”曹慧英:
在海南
邂逅沙滩排球
文\海南日报记者 王黎刚
曹慧英在观看2010亚洲沙排锦标赛比赛。海南日报记者 古月 摄
2010亚洲沙滩排球锦标赛海口站决赛现场。海南日报记者 古月 摄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姑娘手捧世界冠军金杯步出赛场(左二为曹慧英)。
上世纪80年代初,女排姑娘勇夺5连冠,女排精神曾成为振奋民族精神的象征。从1976年至1983年,曹慧英一直担任中国女排队长。在球场上司职副攻的曹慧英作风泼辣凶悍、技术细腻、头脑灵活,被人称为“铁娘子”。
10月24日,2010“天利恒杯”亚洲沙滩排球锦标赛海口站比赛以中国队包揽男女冠军完美落幕。这项亚洲顶级沙排比赛从去年起将连续5年由海口承办,促成此次赛事最终落户海南的就是曹慧英。
2010“天利恒杯”亚洲沙滩排球锦标赛海口站的比赛于10月24日结束。从去年开始,海口将连续5年承办这项亚洲顶级沙排比赛。海口之所以能在国内众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和一个人有关。这个关键人物就是56岁的中国女排老队长曹慧英。看到已经“两岁”的亚沙赛海口站比赛越来越有影响力,曹慧英松了口气。她说:“看来将亚沙赛国内站的比赛放在海口举办,这步棋走对了。”
当了6年老女排队长
上世纪80年代初,女排勇夺5连冠,女排精神曾成为振奋民族精神的象征。从1976年起,曹慧英便一直担任中国女排队队长。在球场上司职副攻的曹慧英作风泼辣凶悍、技术细腻、头脑灵活,被人称为“铁娘子”。
曹慧英的专业排球之路始于1972年,那年她入选北京体院接受排球训练。随后一年,她被选入八一女排。经过刻苦训练,1976年她入选国家队,任队长和主攻手。在1977年第二届世界杯女排比赛中中国队获第四名,曹慧英获得“敢斗奖”、“最佳拦网奖”和“最佳选手奖”。作为队长,曹慧英率领中国女排获得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女排赛冠军,1982年获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1983年,曹慧英因伤退役。1985年,她出任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副总经理。1999年,她“下海”成立了一家体育文化发展公司。
在三亚海滩第一次玩沙排
曹慧英是河北人,但最近六七年她把海南当成了第二个家。“2003年我在三亚买了房子,这几年每年冬天我们一家都是在海南度过的。”曹慧英说。
2003年,曹慧英和家人来三亚度假,没想到碰上了“非典”。此后一家人索性在三亚住了50多天。她说:“就是在那时候,我们在三亚买了房子。”
曹慧英在海南居住的时候,经常开车到海边玩。她回忆说,有一年她和家人在三亚湾的沙滩上赤脚走,遇到一群打沙滩排球的中外游客,她们一家三口便和大家一起玩了起来。曹慧英的女儿和丈夫的身高都比较高,均超过了1.80米。曹慧英说:“打了一会儿后,大家感觉我们一家球技不俗,认为我们是打专业排球的。”后来打球的人越来越多,曹慧英便制定了一个规则,“我们30多个人围成一个大圈,相互传球,球在谁的手上失误,谁就被罚出场跑圈。”曹慧英说,玩到最后场面很有趣,圈内只剩几个人传球,绝大多数人都围着传球的人跑圈。当然,最后有球迷认出了和他们一起玩球的是“老女排”队长曹慧英。“那次玩得痛快极了,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曹慧英说。就是那次在三亚玩沙排的经历,让曹慧英下决心有机会一定要把亚洲沙滩排球赛引进到海南。
看好沙排在海南的前景
1999年,曹慧英成立了曹慧英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并任公司董事长。曾有不少人建议她举办自由搏击、拳击等比赛,都被她一一拒绝。她说:“我是打排球出身的,骨子里有排球情结。我对别的体育项目不感兴趣,尽管有的项目更容易赚到钱,但我办公司的主要目的不是赚钱,而是为了推广运动项目。”在曹慧英看来,室内6人排球赛的比赛赛制成熟,而沙滩排球则大有潜力可挖。
曹慧英说,沙滩排球最早出现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被视为美国排球的“国粹”。一到夏季,老外便涌向海滩,架起球网, 在柔松的沙滩上,充足的阳光下,尽情地跳跃、滚翻、 鱼跃。他们还把游泳、冲浪、打排球结合起来,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乐趣。在欧美,沙滩排球的影响力要比室内排球大,看沙滩排球赛的观众人数也要比看室内排球赛的多。
沙滩排球在国内起步较晚,曹慧英看重的是沙滩排球和大自然紧密结合的特点。她说:“这是一项阳光、时尚的户外运动,有海、有水、有山的地方都可以打沙滩排球。国内需要有人推广和包装沙滩排球项目,我很愿意做这样的推广人。”
广东、广西、福建和湖南等国内多个省份想举办亚沙赛,但最终经过考虑,曹慧英还是说服了亚洲排球联合会,将亚沙赛国内的比赛放在海口举办,而且比赛连续落户5年。“海南风景优美、冬季气候宜人、沙滩的沙子细软、气候好,我看好沙排在海南的前景。”曹慧英说。
亚洲沙滩排球锦标赛海口站比赛经过去年的比赛后,知名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去年赛场边的广告牌并不多,今年则大不一样,场边不但有了主赞助商,还有多家世界著名品牌赞助比赛。曹慧英说:“中央电视台还直播了亚沙赛海口站半决赛的比赛,央视的直播会更加提高亚沙赛海口站的知名度。”
一身伤痛还是最爱排球
现在,国家级运动队在世界大赛上夺得金牌,实现零的突破后,队员往往能得物质上的奖励。和现在相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时,包括曹慧英在内的女排姑娘们得到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褒奖。
曹慧英回忆说:“我们在1982年第2次获得世界冠军后,经过邓小平同志的特批,给了女排几万元的奖金。队里按照贡献大小来分配这笔‘巨款’。张蓉芳、孙晋芳和郎平每人获得3000元,我和周晓兰、陈招娣分别拿到了2000元。”曹慧英至今还小心翼翼地保存着一个小箱子,箱子里存着她运动生涯获得的奖章和奖牌。在这些奖章和奖牌中,她最看重的是八一队颁发的两枚一等功勋章。她说:“在八一队获一等功非常难,一等功通常都授予在重大战役中牺牲或者身负重伤的战斗英雄。”曹慧英能两次获得这份荣誉,实在不容易。
当年的老女排队员退役后有的从政,有的当了教练,曹慧英当年是队长,队友们都称她为“老大”。为何“老大”退役后既没从政也未执教?曹慧英说:“一个好队员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好教练。我比较懒,喜欢自由自在。当教练是个非常苦的差事,一天24小时要跟在队员屁股后面,你要求队员要做到的,教练要以身作则先完成。”伤病也是当年阻碍曹慧英成为教练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的腿断过、腰折过,两个小拇指到现在还是弯的。全身上下全受过伤,身体状况让我不得不放弃退役后当教练的念头。”她说。
在训练和比赛中“不要命”的曹慧英,当年就有“铁娘子”之称。她的两条腿伤痕累累,左腿里还有根植入了32年的钢钉。她开玩笑说:“它每次在机场过安检时都会发出响声,给我带来麻烦。”现在,曹慧英勉强可以上楼梯,但下楼梯时一定要扶着扶手慢慢下。“老女排个个都有伤,前两年袁伟民指导痛心地说,当年把你们练得太狠了。”她说。
每周四老女排的队员们会相约在北京一家健身馆健身和游泳。曹慧英说:“更重要的是,我们请了两个医生给有伤的老女排队员做治疗。”
尽管“下海”多年,但曹慧英一直放不下排球,只要电视台播放女排比赛,她绝对不会错过。她说:“打了20多年专业排球,收获了酸甜苦辣。但说句心里话,回想起我走过的这56年,最值得回忆的还是在球场上那十几年。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选择排球。”
文\海南日报记者 王黎刚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