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接B7/8版)我们借鉴国内新锐媒体“时政历史”的概念,从新闻热点切入,力求结合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以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读历史。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连续推出了《开国大将张云逸》、《亲历大阅兵》、《建国大业背后的历史风云》、《见证开国时刻》等专题,多角度反映了新中国艰辛而辉煌的历史征途;在纪念南洋华侨机工归国抗日70周年之际,海南日报重走滇缅路采访小组从海南至云南,千里追寻,寻找曾经在滇缅公路上为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800多名海南南侨机工的身影和故事,推出了“重走滇缅路”特别策划专题。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我们推出了《“鸽子行动”拯救盟军战俘》、《海南英豪黎宗彦浴血长空》等系列报道;纪念海南解放60周年之际,推出了《一个随军记者眼中的海南解放》、《跨海之战》等独家专题;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之际,策划了《从海南解放到抗美援朝》、《寻访海南抗美援朝烈士》等特别报道。这些报道紧扣重大历史节点,深入触摸还原历史细节,做出了独家视角与特色。
提倡“温故而知新”,为读者提供热点新闻背后的解密性的历史文化新知,是《海南周刊》历史文化报道的一大亮色。我们推出的《谁最有可能毒死光绪帝》、《1908,一项创兴海南宏大计划的夭折》、《1912,海南改省风云》、《1829,百年好官“云青天”》等原创独家文章,对相关历史背景、历史事件进行了揭秘性解读,受到了读者的热烈追捧。此外,依托圆明园鼠兔首被拍卖,日军侵琼70周年,曹操墓发现风波,《孔子》《大秦帝国》《红楼梦》影视剧热映,百年世博在上海举行,圆明园劫难150周年等等热点新闻,我们都迅速组织策划了相关历史人文背景专题:《大秦帝国背后的新文明史观》、《“红学”百年一瞥》《中国与世博的百年渊源》……
实践证明,这样与热点新闻紧密结合的“写史”新方式,受到了读者的热切关注和喜爱。让历史不再寂寞地沉睡于故纸堆,让读者跟随我们的报道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穿越”,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全方位挖掘 展示海南历史文化魅力
海南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得天独厚的优美自然环境,有着血脉相连的华侨文化,独具特色的黎苗风情,与中原大地一脉相承的移民文化,多姿多彩的民居民俗民风……对海南历史文化这座宝库的挖掘与展示,还远远不够“给力”。紧扣热点新闻不遗余力地弘扬海南历史文化魅力,同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
2009年10月,黎锦被列入世遗保护目录,我们迅速策划了《解码黎锦》专题报道,对海南灿若云霞的黎锦文化艺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呈现;2010年下半年海南骑楼街改造工程启动,我们推出《海南骑楼;多少繁华
优雅可重现》,带领读者领略百年骑楼的沧桑与美丽……我们还陆续开辟了“红色琼崖”、“民国海南”、“史上海南”、“海南古民居”、“美食海南”、“琼侨印迹”、“家谱溯源”、“海南绝艺”、“海南百年文化背影”等系列专栏,力求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海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对于热点新闻人物,我们也倾注了极大热情。如雷宇专访,神七航天英雄独家访谈;季羡林、任继愈、钱学森、唐德刚、王世襄、钱伟长、吴冠中等学界文化界名人辞世专题报道等。在这些报道中,我们还努力探寻文化名流与海南的渊源,推出了《吴冠中与海南的画缘》《钱伟长与海南航天梦》等报道,2009年11月16日《海南周刊》重磅推出的长篇特稿《谷牧与海南1980-1987》,真实再现了1980-1987年谷牧为海南开发建设呕心沥血8年的风雨历程,更是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海南周刊》的乐活、行走、电影、收藏、艺术、悦读、随笔等特色文化生活版面,以时尚新锐的新观念、新潮流、新人类、新生活报道,满足读者对新生活理念方式的求知欲,同样受到了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喜爱。
100,是个圆满的数字,但我们深知,我们其实才刚刚起步。100期,之于我们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前方的路,也许并不平坦,我们将一如既往,奋力前行。有读者说,因为《海南周刊》,每周一成了最期待《海南日报》的日子。这份期待与关爱,正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之源。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