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儋州市木棠镇这方动人的水土上,黄皮鸡意韵悠长,欧馍香甜绵软,令人挂怀的美食,在一代又一代的传诵中,还原着最初的乡土滋味。
手撕一块黄皮鸡慢慢咀嚼,黄皮叶的淡淡滋味恰到好处地衬出鲜嫩的鸡肉,让人忍不住再三回味。
深藏于山野、百姓中的乡土美食,总是与一丝飘渺的怀旧情愫深深相连,这些朴素的乡间美食像是一剂调养、滋补身心的绝妙良方,带着我们去寻找一个植根于山野乡土、久违了的清凉世界,在繁杂的生活中猛然发现简单中的美好。
在儋州市木棠镇这方动人的水土上,黄皮鸡意韵悠长,欧馍香甜绵软,令人挂怀的美食,在一代又一代的传诵中,还原着最初的乡土滋味。
北岸有木棠
历史上,一条曲折流过的珠碧江,将儋州自然地划分为北岸地区和南岸地区。北岸地区有木棠、三都、峨蔓等镇,南岸地区有那大、中和、白马井、长坡等镇。
沿着那大至洋浦的公路一路向西,木棠镇扼守那洋公路,紧邻洋浦。这里历来就是北岸地区的交通和集贸中心,每逢集市,附近三都、峨蔓、中和、新州等镇的人都会纷纷赶去,或做生意,或去赶集,场面异常活跃。木棠,两个字的组合充溢着浪漫情怀,却有一个霸气十足的别称———“北岸首都”。
然而这个拥有地利之便的乡镇,降水稀少,在上世纪70年代初修建松林大渡槽解决农业灌溉用水之前,拥有“十年九旱”的贫困记忆,靠天吃饭填不饱肚子的木棠居民,世世代代只能远走他乡,做些小本生意谋生。
据儋州市作协主席谢有造介绍,正是由于天时的艰难与地利之便,造就了木棠人热情好客、粗犷豪放的性格,从骨子里透出坚韧、不服输的品质。木棠人世代外出经商,见多识广、眼界开阔,而集市贸易发达,人流密集,使得木棠能够汇集儋州的饮食精华,由此造就了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木棠人喜欢吃并且吃得讲究。
乡间美味黄皮鸡
锅中放着三只木棠本地小种鸡,上面覆盖着层层的黄皮树叶,原本翠绿的叶子在高温蒸煮后,已经变成深绿。拨开树叶,氤氲而出的热气,飘散着黄皮独有的清香,令人垂涎。挑一只鸡放在盘中,手撕一块慢慢咀嚼,鲜嫩的鸡肉没有丝毫多余的油腻,恰到好处地配合着黄皮叶的淡淡滋味,吃完后,口中依然回荡着黄皮悠长的意韵,让人忍不住再三回味。
海南有句俗话:无鸡不成宴。鸡是海南人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或白切,或盐焗,不同的佐料浸入鸡肉中,成就一道道美食。然而吃惯这些传统做法后,总觉得缺少一份惊喜,但在木棠镇临近那洋公路的一间不起眼的黄皮鸡饭店里,却能让人找回对鸡肉那份纯粹的向往。
黄皮因其酸甜的滋味,深受人们的喜爱。而黄皮的食疗作用,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民间有“饿吃荔枝,饱吃黄皮”的说法,它具有生津止渴、消食健胃的功效,民间喜欢拿水煎黄皮树叶来防治感冒,或者用黄皮树根来治气痛。黄皮的果皮和果核也都是入药良材,有利尿消肿、行气止痛等功效。
黄皮鸡饭店店主薛小三看着客人吃鸡时惊喜的表情,忍不住乐起来。他说,木棠、三都、峨蔓自古以来就有吃黄皮鸡的习惯。这间小店从2005年开始营业,客人多是冲着他做的黄皮鸡而来,每天能卖上十七八只。
黄皮鸡的做法并不复杂,正宗黄皮鸡选用的是木棠本地小种鸡,个体小巧,只有2斤左右。杀鸡洗净后,用盐在鸡身上揉搓,使之入味。将鸡放入铁盆,置于锅中,向锅底慢慢加水,以不没过铁盆为准。铁盆中只放上少许姜、蒜等佐料去腥,再取十几片黄皮树叶盖于鸡上,开火蒸半个小时左右即可。
依照这种做法,就能蒸出味道鲜美的黄皮鸡来,薛小三另外加入一种秘不告人的独特配方,在蒸鸡时放入鸡肚内,让鸡肉的味道有了更丰富的层次。而水蒸汽调和着渗出的鸡油,在铁盆中形成少量的鸡汤,在吃鸡肉时可以蘸着,滋味醇厚。如果喝上一口,会感觉有一股气从丹田迅速向头顶冲来,十分滋补。
近乎绝迹的欧馍
儋州山歌唱道:“长坡米烂洛基粽,木棠欧馍永昌葱;马井红鱼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可见欧馍在儋州的名气之大。然而当记者在木棠镇四处寻访欧馍时却发现,这响当当的木棠美食,已近乎绝迹。
在木棠镇文化站吴站长的帮助下,几经周折,终于找到制作欧馍的传承人———49岁的陈书圣。陈书圣十几岁时父亲教给他做欧馍的手艺,他是木棠唯一一个还会做欧馍的人,但二十几年来他却从没做过,连他的孩子也没有见过欧馍。
陈书圣说,从小时起就知道家里祖祖辈辈都在做馍卖馍,但不知道这个手艺是谁发明的。欧馍所选用的材料,是一种在儋州话里发音为“光都”的麦子。这种麦子以前在木棠有卖,但现在只在相距甚远的雅星镇才有。
虽然多年未做欧馍,但陈书圣对制作工艺仍了然于胸。做欧馍需要一个直径和高均约6厘米的铁制圆柱型容器,容器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处剪出水波似的花纹。而名为“光都”的小麦,要磨成略为粘稠的浆,加入适量糖,放置两三个小时沉淀后,倒入铁制圆柱型容器,放在笼屉上蒸二十五分钟。蒸出的欧馍晶莹通透,顶部向中间凹陷,容器开口处的花纹印在欧馍上,远远看起来像绽放的花朵。
谢有造认为,欧馍的“欧”字,可能原本是“凹”字,指馍熟之后形成的凹陷,因为两个字发音相近,流传多年后,就演变成更为文雅的“欧”了。
木棠镇文化站吴站长小时候很喜欢吃欧馍,他用两手比划着说:“拿个筷子或者牙签,轻轻一拨,欧馍就从那铁制容器中跳出来,将容器还给店主,自己拿着欧馍吃。欧馍很小,一口就能吃进嘴里,像凉粉一样软滑,吃完后感觉嘴里还甜甜香香的。”
得知还有那么多人记得欧馍,陈书圣倍感意外,但他说:“欧馍是小本生意,当初只卖5分钱、1毛钱,现在一来原料难找,二来制作耗时较长,做起来也赚不了多少钱,无法坚持下去啊。”
乡土美食的精髓
在木棠镇的街道上,不时能看到几只鸡在街上游逛、觅食,为了一只小虫叫着争来争去,它们在纯天然的状态下生长,没有喂食任何饲料,长了七八个月后,仍然不到2斤重。做正宗黄皮鸡就要选择这种木棠本地小种鸡,相比其他肉鸡,其肉质更加紧实鲜嫩,再浸入黄皮叶的清香,才能做成美味的黄皮鸡。
9月10日,记者再次来到黄皮鸡饭店,惊觉黄皮鸡的口感不如以前,黄皮的香气没有进入鸡肉当中,肉质柴而无味。老板薛小三解释说:“今天没有买到木棠本地小种鸡,所以就用其他的肉鸡来做。”其味道差异很大,价格也相差不少,普通肉鸡做的黄皮鸡45元一只,而选用木棠本地小种鸡做的黄皮鸡则要65元一只。
虽然正宗黄皮鸡的价格较贵,但慕名而来的人依然不少,吃到普通肉鸡做的黄皮鸡后,从洋浦赶来的陈先生略感失望,他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没有木棠本地小种鸡,大可以在外边挂一个牌子,写上今日‘无鸡’,吊起顾客胃口,让人有不吃不快之感,肯定会多次光顾小店。但如果拿普通肉鸡来做,只会让不知道缘由的人对黄皮鸡彻底失望,到头来反而会砸了黄皮鸡的招牌。”
探究乡土美食的精髓,发现最令人神往的就是原汁原味的乡野气息,原料取自本乡本土,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做出的食物简单而纯粹,但却已融入原料中最动人的味觉享受。可以说,原料的选择是乡土美食成败的关键。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