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舞动南国之夜:海南广场舞比赛逐年增多[图]
舞动南国之夜:海南广场舞比赛逐年增多[图]
来源:     作者:林可婷    2010-11-29

  近年来,海南各种形式的广场舞比赛逐年增多,从街道、社区、城区,到市县级、省级,层次越来越高,参加人数越来越多——

  广场舞,舞动南国之夜

  本报记者周元

  11月25日晚,海口街头广场,市民们在路灯下翩翩起舞,享受一份属于她们的快乐。本报记者古月摄

  褪去了白天的尘嚣,南国之夜披着如水的月光和柔柔的灯光,凉爽而又轻柔。每当夜幕低垂,海南各市县的广场上、街道空地边便聚集起一队队跳舞的人群。伴随欢快的节奏,那些年轻的、不年轻的脸庞绽放出同样愉悦的笑容。那是广场舞爱好者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

  自娱自乐时尚健康

  11月25日晚上8点。53岁的王燕玲用小拖车拉着音响来到位于金盘路和坡巷路交叉路口边,那块不算大的空地,就是“金俏燕舞蹈队”跳舞的大本营。

  作为舞蹈队的领舞,王燕玲用红绳和警戒锥在街边空地上隔出了一小块。“去年刚开始到这里跳舞时,只有五六个人,现在最多时有七八十人,平常固定来跳舞的也有40多人,所以场地不够了。”王燕玲说到这里既高兴,又有些烦恼。她希望老百姓在家门口附近有更多的公共场地来活动。

  随着音乐响起,统一身着红衣黑裤的40多名队员开始练舞。从8点到9点半,藏族舞、傣族舞、印度舞、扇子舞等依次在这片空地上上演。尽管地方偏僻,观看的行人并不多,但丝毫不妨碍“大龄”舞者们的热情。

  “跳广场舞好啊!锻炼身体又认识了很多朋友,退休后的生活有滋有味。”60多岁的吴阿姨笑着说,看到舞蹈队这么热闹,有几位大叔也旁观了几天,学了几招,但最后还是不好意思扎在女人堆里,走了。

  “金俏燕舞蹈队”还有不少队员仍在工作,在她们看来,广场舞更是一种令人愉悦、简单可行的锻炼方式。

  40岁的蔡女士在某国企工作,她告诉记者,以前自己下了班、吃完晚饭就是坐着看电视、上网,对颈椎很不好,连手指尖都是麻的。现在坚持跳了一年的广场舞,颈椎好多了,身体也更灵活了。

  “我们队里还有几个队员以前晚上老打麻将,现在坚持跳舞,麻将也少打了,气色更好。总之,跳广场舞家里人举双手支持。”王燕玲说。

  记者发现,仅金盘路一公里长的街道两旁,就有三处跳广场舞的。根据空地的大小,每处十人到五六十人不等。此外,万绿园、海口人民公园、白沙门公园、南沙路、金垦路……还有三亚、琼海、文昌等地,哪怕只是街边的一小片空地,都成为广场舞爱好者的乐园。对她们而言,跳舞是出自喜爱,与专业无关,与名利无关。

  不分地域交流感情

  广场舞在国内各类城市已经到处开花。她以文化特有的感染力和粘合力,让海南与岛外,让海南的中心城市与其他市县的人,不分地域,共同享受舞蹈带来的身心愉悦之感。

  王燕玲是海南本地人,她说自己2002年就开始在单位小区里跳舞,但当时在大街上跳舞的人几乎没有。近几年跳舞的人多了,小区站不下,又担心伴奏声扰民,大家就自然而然地走到街边的空地上。队里有不少队员是外地人,有的在老家就常跳广场舞,有的则是到海南后才学的。

  在白沙门公园广场空地上,正在舞间歇息的郑阿姨告诉记者,她两个月前从山西老家来海南过冬。在老家时她天天要去跳广场舞,来海南后找到了很多本地的、外地的舞友,一点也不孤单。 “海南气候好,一年四季除了下雨天,天天晚上都可以在外面跳舞。”她说。

  与海口、三亚等地相比,临高的外地人并不多,但记者漫步临高县城发现,这里的文化公园、文澜江两旁到处都是跳舞的人群。符阿姨是土生土长的临高人,今年50多岁,她说以前晚上的休闲方式就是散步、看戏、看电视,从没想过自己会到街上跳舞。“现在信息多了,到外面去的人多了,大家思想也开放了。人人都想有个好身体,都想和朋友交流,不会跳舞的人喜欢上跳舞也不奇怪。”她说。

  小形式大进步前景广阔

  随着群体的不断壮大,广场舞从最草根的状态,也慢慢有了自己的舞台。

  近年来,海南各种形式的广场舞比赛逐年增多,从街道、社区、城区,到市县级、省级,层次越来越高,参加人数越来越多。今年8月,由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南海网策划发起,省文体广电厅、省文明办、省老干局、省老龄委办公室联合举办了“海南省中老年广场健身操(舞)大赛”,来自全省18个市县的27支中老年健身操(舞)团队共500名中老年人展开了角逐。

  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莫青桥说,舞蹈来源于生活,广场舞的繁荣意味着舞蹈艺术的回归。这种自娱自乐的状态是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以及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广场舞在群众中的流行和普及,有利于增强人们对文化艺术的了解和喜爱,从而更关注文化事业的发展。”莫青桥说。他认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光有剧场、戏院还不够,还得让群众了解文化艺术、亲近文化艺术,这样才会可持续发展,文化艺术工作者也不再是孤芳自赏。

  近日通过的海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城市街道文体中心。我们相信,广场舞的海南舞台,未来更广阔。(本报海口11月27日讯)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