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白查村
白查村是东方市江边乡下辖的一个自然村,白查村的茅草房犹如一艘艘倒扣的船,村民习惯称之为“船形屋”。白查村现存81间船形屋,是海南船形屋保存得最完整的自然村落之一。船形屋是黎族优秀建筑技艺的载体,2008年该村船形屋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黎族茅草屋主要有两种样式,分别是船形屋和金字形屋。船形屋有高架船形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形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上盖茅草或葵叶;金字形屋以树干作为支架,竹干编墙,再糊稻草泥抹墙,昌江王下乡洪水村的金字形屋保存较为完整。
白查村茅草屋为落地船形屋,长而阔,茅檐低矮,这样的风格有利于防风防雨。房子分为前后两节,门向两端开,茅草屋中间立三根高大的柱子,黎语叫“戈额”,“戈额”象征男人;两边立6根矮的柱子,黎语叫“戈定”,“戈定”象征女人,这代表了一个家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组成的。屋内为泥地———村民从外面挖回粘土,把地面铺平,浇上水后双脚踩平,晒干或晾干地面,使之平坦坚硬。
走进白查村,随处可见隆闺、牛栏、猪栏和以基石垫底、悬空地上的谷仓,村民身着传统服饰筒裙,结伴在树荫下扎染织锦、编织竹席、制作陶器木器。黎族做饭用的三石灶、居住的隆闺、出行用的独木舟、吃的竹筒饭、喝的山兰酒,对于游客而言,这种不同于现代文明的民族文化,稀有独特,具有非比寻常的旅游价值。
白查村的“隆闺”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一般建在村头、村尾等僻静处,或者紧挨父母住房搭建,充满原始的浪漫色彩。白查村被誉为“黎族最后一个古村落”,其保存完整程度在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中很少见。除了船形屋,酿酒、织锦等工艺,白查村都传承至今。
[page]
石山古村落
在海口市南部500平方公里的羊山地区大地上,有一个占地108平方公里的“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公园主要位于秀英区的石山和永兴二镇,园址在石山镇境内。史上多次的火山喷发,涌流出的岩浆在那里凝结成了遍地皆是的火山岩(玄武岩)。最晚从唐代开始,迁居羊山的移民,便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身边丰富的玄武岩建起了一间间石头房子。这些火山石屋和它们所在的村落,经过岁月的洗礼,承载着羊山历史文化的厚重。
在公园园区附近的石山镇一带,就有10多个古村落,在这些村落中,石头垒砌的墙体、石头围成的篱笆、石板铺设的村道等等随处可见;在村前村后,也常见高大巍峨的石门、裸露的石头棺椁、废弃的石井等等。
这些古村落的村名中往往有“儒”、“美”等字眼,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荣堂村、儒豪村、美社村、儒符村等,一些村落已经结合本村特色,开展乡村“农家乐”经营项目,如美社村;也有商家准备对这些古村落,如荣堂村,进行旅游开发。
石山古村落的长寿老人也比较多,这主要归功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民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有些村落的地下还有尚未开发利用的火山熔岩隧洞,它们也是很好的旅游资源,譬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七十二仙人洞”等。
[page]
王下洪水茅草屋群落
洪水村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东南部,东南与乐东黎族自治县交界,西靠东方市俄贤大岭,北与白沙接壤。洪水村有138户人家688人,是王下乡黎族农民居住的山区自然村落。四周高山峻岭绵延起伏,林木繁茂;河流纵横水源充沛,自然资源丰富,保持着典型的原始生态环境。昌化江支流从村旁蜿蜒流过,大广坝水库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映照着村景。
游客来王下,可欣赏奇特壮观的皇帝洞,在原始森林的天然氧吧憩息,在清澈流淌的溪水天然浴场沐浴,在造型独特的黎家船形屋享用醇香的黎家美酒。
据说,黎族祖先原生活在海上,以船为家,后迁入陆地,为怀念先祖的船家,在陆上盖成船形屋。多少年来,船形屋记录着海南黎族生存与发展轨迹,记录着黎族历史与文明传承的脉络……
自古以来,船形屋是海南黎族文化的象征,它伴随着海南黎族人民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它孕育了海南黎族灿烂的文明,造就了海南黎族文明的发展史,对海南的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起着奠基石的作用。
水南村
水南村位于三亚市崖城镇,是海南著名的古文化村落,因地处于海南第四大河流———宁远河下游之南而得名。从唐代起,不少朝臣名仕因被奸臣陷害流放到崖州而居住于此,如唐朝李德裕,宋朝赵鼎、卢多逊、胡铨等。
卢多逊曾赋诗赞美水南村:“珠崖风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门。鹦鹉巢时椰结子,鹧鸪啼处竹生孙。鱼盐家给无墟市,禾忝年登有酒樽。远客仗藜来住熟,却疑身世在桃源。”胡铨居住10年后,将回衡阳时,写下横匾为“盛德堂”。朝廷名相、名臣、名贤在寓居水南村期间,兴办教育,敷扬教化,留下了儒相风雅、武臣浩气,使水南村自古就获称为“衣冠礼乐”之乡。
水南村是我国古代棉纺技术改革家黄道婆的第二故乡。宋末年间,黄道婆自松江府乌泥泾流落崖州,在水南村居住了40年,潜心学习棉纺技艺,成了织艺超群的“崖州织女”。至暮年,身怀绝技的黄道婆才惜别水南村,返回乌泥泾,进一步改革了从水南村带回的棉纺车,创新了棉纺技艺,终而成了我国元代科技革新的女科学家。黄道婆对我国棉纺织业技术发展的贡献,凝聚着水南村人的智慧结晶。
水南村是古代三亚人文崛起的灵杰之地。明代,三亚破天荒出了一对父子进士,被赞为“海外衣冠盛事”。这父子进士就是世居水南村的钟芳和钟允谦。钟芳多才多艺,蜚声中原,成了三亚古代人才的标志,更给了水南村荣耀。“钟芳中进”的历史佳话激励代代水南村人,孕育了“诚信文明,图强兴业”的水南人精神。
保平村
保平村位于三亚市崖城镇西南4公里,古称毕兰村,是古崖州的边关重镇、海防门户。毕兰村历史悠久,沿革甚远。唐时因李德裕谪居毕兰而扬名,并留下了“望阙亭”和“寄家书”等诸多著名诗篇。在唐代,毕兰村已经成为贬官谪宦的“不堪肠断思乡处”。后因宁远河水冲毕兰,村民移居黎地。此后,不断迁来的居民,聚集于毕兰村北,取名“保平村”。
保平村美丽富饶、老树环抱、双溪绕村。前山后岭重林叠翠,郎忙田洋稻海飘香。保平村历史悠久,文化蕴厚,至今村中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宅,是崖州古建筑最有代表性、又最集中的古代民居建筑群。门楼、正室、横屋、正壁组成的生态庭园四合院,是保平村古民居最具建筑艺术和布局特色的乡村古建筑。这些古民居世代记录和标示着保平的建村史,见证了保平村的兴盛繁荣,不论从保平村的经济文化发展史、革命斗争史,还是这些民居本身的建筑艺术、历史价值来看,都闪耀着它独有的光辉。
保平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的发源地,“保平人张邦玉常著诗歌以训迪弟子”是《崖州志》中有关崖州民歌的唯一记载。如今,保平村计划建设村文化长廊,把革命公园、村东文化室、保平书院、保平桥、望阙亭、毕兰村遗址、保平港、关帝庙、天后庙、炮台墩、跑马坡链接在文化长廊上,建成一条绕村沿河景观大道,以供村民娱乐、休闲健身和旅游观光。
便文村梯田
便文村梯田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往海榆中线7公里处,途经番道黎家风情村,内进5公里水泥路便到,可观望秀美的梯田。沐浴在阳光下的群山,显得分外的青翠,盘旋曲折的田埂,宛如一条条凌空的天梯。傍晚,劳作了一天的农夫唱着山歌,坐在田边洗了脚,然后牵着牛,肩荷农具回家。这些原始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仿佛是在展示一个超脱于现实的美丽境域,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梯田一年四季的景色是不同的。春天引水灌溉的时候,梯田犹如镶嵌在群山之间的一块块明镜,光影澹澹;夏天时,梯田中的禾苗滋长,绿意盈阶,油油密密;到了秋天,稻子成熟,金黄色的稻禾随风舞动,远望仿若戈壁大漠。观赏完梯田后,还可回返到附近的番道村,黎村、黎歌、黎锦、黎菜,尽享黎家山村的秀美风情。
龙梅村
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是王弘诲的故居。王弘诲,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登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会试同考官、南京史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在文学上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集》、《南溟奇甸录》、《南礼奏牍》、《文字谈苑》等名篇。他一生为官贤能清正、同情民众、关心教育事业。明万历四年(1576),王弘诲以一纸奏折《奏改海南兵备道兼管提学道疏》上书朝廷,请求万历皇帝在海南设提学道,让海南儒生就地参加会考。这个奏疏得到了万历皇帝的允准,并付诸施行。这便是海南民间著名的“奏考回琼”。此举大大促进了海南教育事业的发展。
初保村
初保村地处五指山西麓的毛阳镇牙合村委会,是中国唯一保存古老原貌特色的黎族村落,也成为黎族生活、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行政上隶属于海南省五指山市。初保村依山而建,村前有潺潺流水和层层梯田,全村58户320人全部住在极富黎族特色的杆栏式楼房(俗称“吊脚楼”)里,是区别于海南其他黎族船形屋的一个特例。初保村的黎族老人们大部分依旧保留着黎族人的生活传统,而年轻的一代大多受到了教育,有些还走到了外面去寻求生存和发展,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正在这里猛烈地撞击着。
五指山市番茅织锦村
五指山市冲山镇番茅村,位于五指山市区以西,距市区500米路程,管辖五个村民小组,317户1259人。为了发展黎锦产业,番茅村设有专门的黎锦纺织生产室,全村妇女个个都会织黎锦。该村目前共有织锦能手21人,其中1人获得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荣誉称号。
番茅织锦村年生产黎锦产品1万多件,远销新加坡、香港等地。
[page]
文昌市会文镇十八行村
文昌市会文镇十八行村现存古建筑规模较大。村庄以成扇形分布着十八行前后对齐、高低有序、房屋相连的多进院落,每行院落中都住着六七户人家。该村是文昌最早的“闯海”地区之一,民居却保持了文昌民间浓郁的传统民居特色。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