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皮肤上的舞蹈 海南黎族纹身
皮肤上的舞蹈 海南黎族纹身
来源:     作者:林可婷    2010-12-20

  于黎族文身的文献记载很多,到明清时期,记载越多,也越详细,有的文献里还绘有文身的图像。关于文身的起因,也有说明。

  文身的起因,在民间传说中说法纷纭,不可枚举。在文献及文人诗文中所记述的主要有四种说法,其中比较普遍并被认同的说法,是明代顾岕说的不文身,“则上世祖宗不认其为子孙也。”其他文献,也作出了概括性的叙述:文身“一如其祖所刺之式,毫不敢讹,自谓死后恐祖宗不识也。”这点明了文身是祖先传下的遗规,如果妇女在世时不文身,死后祖先鬼不认她,变成无家可归的野鬼。也就是说,文身习俗产生于原始宗教,文身含有氏族标志的意义。

[page]

  至于文身的图式、纹素所蕴含的意义,是十分复杂的,目前还不能破译其中的内涵。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解,这些用点和线组成的各种图案,如画于脸部两颊的双线点纹、几何线纹、泉源纹等,称为“福魂”图案;画于上唇的纹,称为“吉利”图案,画于下唇的纹,称为“多福”图案;臂纹中画于手腕上的双线纹,称为“保平安”图案;画于臂上铜钱纹,称为“财富”图案。身躯上画“田”形纹、谷粒纹、泉源纹等,称为“神气上身”(财富多,子女多)图案。腿纹中画双线纹、桂树叶纹、槟榔树纹等,称为“护身”图案。这些泉流纹、双线点纹、几何线纹被认为是“福魂”,双线纹、树叶纹、槟榔树纹则可“护身”,其中就蕴含着文化的意义,表现了民族思维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在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中,依稀可以领略到,妇女们展示在躯体的纹路,有着内心的祈求;古老的民族,也就是这样,藉着这些图式,把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理期望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用点线艺术构图刺在皮肤上,以图式的美感因素激励族人勇敢地生活,以乐观的理想去迎接现实生活的挑战。同时,在图式的文素对称美、在线点相互配合中所体现的节奏美中,表现了黎族深沉的审美观。

[page]

  文身在黎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其内容的丰富多采,历史的悠久漫长,使古老的民族文化意蕴更加深厚!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