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期间,我省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基层和农村群众为重点服务对象,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文化广惠民生
本报记者黄 晶
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带动了群众自发文化活动,全省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文艺爱好者,他们为群众义务演出、组织文化活动,让文化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本报记者张杰摄
地处五指山深处的黎村,通了广播,有了书屋……
西沙赵述岛的渔民,看上了电视转播,收到了定期的杂志……
轰轰烈烈的海南惠民演出季刚刚落幕,首届海南迎新艺术节又接踵而至……
这,是海南五年来群众生活的真实蜕变;这一切都是免费的文化盛宴,一次又一次用文化广惠民生。
文化惠民,群众生活因此而改变
五年前,海南将积极实施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基本解决我省乡镇文化站设施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力度,改进服务手段,增加服务内容,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优质的文化服务被正式写入“十一五”规划。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一连串纲领性文件,指引全省文化战线工作奋力一搏,圆满完成“十一五”文化惠民各项工作任务。
“十一五”期间,海南共举办广场文艺活动1400多场,观众400多万人次;戏剧下乡6400多场;图书下乡1600多万册;向7个市县图书馆和48个贫困乡镇文化站赠书9万多册。海南还完成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项(第一批9项、第二批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8项(包括8个扩展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王亓北古剑、唐三彩马、宋青白瓷花口凤首壶等三件国宝,入藏省博。
五年来,海南农村基层文化活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传媒方式,打破传统文艺活动的单一方式,在满足农村群众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融入更多的科技、法律、市场知识,让农村群众从活动中学到更多致富本领。
五年过去了,海南的文化惠民工程被称为“草根工程”,她已经扎根琼岛,滋润着海南百姓的心灵。
文化惠民,让群众看上了戏
文化惠民是一种情怀,因为她润物无声,悄然间改变着你我他,我们也确因她而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不禁心生感怀。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戏下乡工程、流动文化车项目……“十一五”期间,海南文化战线工作者变不定期下乡为定期支农,重大文化项目直接面向广大农村,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文化辐射能力,努力实现建设重心的下移,带动了农村文化资源的整合,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带给群众真切的文化实惠。如今群众自发文化活动继续接力,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文艺爱好者,给群众演琼剧,义务办合唱团,使老百姓有了更多休闲娱乐的好方式。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188个乡镇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部完成20个市县支中心和1200个行政村共享工程点的建设,并为78个乡镇和850个行政村采购、配置了共享工程设备。
仅2010全年,全省文化部门共计完成送戏下乡1300多场。一连串的数字,代表了一串串扎实的工作,这些见于海南全岛的文化站、文化广场,成为人们文化集会的固定场所,更是孕育文化的一方沃土。
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厅长范晓军说,“十一五”期间,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重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工程,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文体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公共文体产品生产供给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文化体育人才已经初具规模,全省上下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文化体育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有效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
[page]文化惠民,让群众读上了书
文化惠民,传递的是温暖,传播的是力量。
如今,全省农家书屋已建好1279家,保证每个书屋可供借阅的出版物不少于1200种(1500册),共培训了1000多名图书管理员,每天坚守在农家书屋,开办农业技术讲座,组织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娱乐活动。
回顾“十一五”,海南文化公园全面开放,效益初显;重大文体活动如期开展如火如荼;文化惠民活动好评如潮……全省文化战线呈现出一派快速发展、欣欣向荣的亮丽景象。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陵水、保亭两县80个行政村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在五指山、三亚、乐东等3市县的116个行政村正加紧进行;雪炭工程援建项目已经在屯昌竣工启用;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应配建的245套器材,已经分别在海口、琼海、昌江等市县的公园、广场以及城市居民小区配建,并投入使用。
五年间,久居海南的人们看到了更丰富的书籍,享受到了自家门口的健身路径,农村娃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图书馆,还能学习上网冲浪……就是这样一种温暖的感觉,从曾经的奢侈变为身边的现实,文化惠民如同一股暖流贯通全岛的角角落落,让人暖意洋洋。
范晓军说,我省在“十一五”期间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设施完备、运行有效的原则,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以公共文体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持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文化惠民,让群众看上了电视
文化惠民更是一种影响,她让人们穿越无线电波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一点对于大山深处的农家,海防边陲的渔民尤为重要。
广播电视村村通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全省共完成52406套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建设任务;农村数字多路微波覆盖稳步推进,建设发射点29个,入户已达到8000多户;广播进村工程继续推进,全省共完成1114个行政村广播进村任务;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完成国家下达的30516场放映任务,覆盖全省18个市县2543个行政村,涉及26000多个自然村,观影人数超过800万人次。
“西新工程”西沙永兴岛调频广播发射台建成开播(试播)。省广播电视信号源传输系统建设竣工,基本实现了全省信号备份传送,全省各市县相继建成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射点。
“十一五”期间,海南实现了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室、学校建立固定放映点,改善农村电影放映条件,配置农村电影数字放映设备、流动放映车、备用发电机,确保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范晓军说,电影好似一扇窗,打开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看到了多彩的大千世界,电影以其声画结合的方式满足农民对文化的多元需求,因此海南建立省级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数字化服务监管平台,就是要保障农民群众足额享受看电影的文化服务。改善农村观影条件,在较大中心乡镇建设数字影院。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培育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电影院线公司和农村电影放映队,推动农村电影放映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十一五’期间,海南实现了五年前的承诺,做到了让人民群众轻松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看比赛,保障了大众进行公共文化体育鉴赏和参与文体活动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范晓军说。
“十二五”已经来临,海南已经绘就了美好的文化蓝图,人们期待着海南文化惠民建设展现出更加精彩的美丽蝶变!
(本报海口1月7日讯)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