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秀东路拥堵的车流中,电动车随意穿行 记者 李小岗 摄
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陈辞:花一年时间整治交通,绝不让海口成“堵城”
龙昆南路要建3座人行天桥
本报海口1月12日讯(记者王渝)“绝不能让海口成为中国另一个‘堵城’。” 1月11日上午,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陈辞在海口“建设国际旅游岛安全畅通文明行”行动动员大会上说。从1月起,海口将用一年时间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开展交通综合整治活动,实现交通状况彻底改观。整治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2011年1月1日至10日为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1月11日至6月30日为集中落实阶段,2011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为巩固整改,形成长效机制阶段,对各工作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评估。
17条措施治堵
记者获悉,此次为期一年的交通整治内容主要包括:
1、贯通海口市区的5条断头路。
2、对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主要交叉路口逐步进行拓宽渠化改造。
3、改造10个灯控交叉路口实体导流岛。
4、在龙昆南路道客村、面前坡、海南师范大学、滨海大道秀英港修建4座人行天桥。
5、加快修复南海大道东环铁路施工路面等设施。
6、全面推进7个公交场站建设。
7、整改遮挡驾驶人视线道路绿化物、降低隔离带或中间绿化带、规范全市道路交通护栏及标志标线、启动建设智能交通信息平台等。
8、对“酒驾”、无证驾驶、超速超载、涉牌涉证等各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
9、全面取缔琼A牌摩托车,逐步落实市中心城区摩托车禁行工作。
10、严格抓好市区三轮车非法营运工作。
11、严格落实牵引车、专项作业车、总质量4.5吨(含)以上货车等车辆7:30至20:00在市中心区禁行工作。
12、重点加强对金龙路、国贸路、博爱路、解放西路、新华南路、西沙路等混合道路汽车有序停放管理,重点对海秀东路、国贸区域商业繁华路段大型建筑物、商业广场等被挪用地下停车库进行清查恢复工作,规范路边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停放秩序。
13、加强公交车、出租车营运秩序整顿工作,重点整治不进站上下客、斜插停靠、争道抢道、闯红灯、斑马线不避让行人等违规现象。
14、创建滨海大道、长堤路、琼州大道等道路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的示范道路。
15、实行军警联勤工作模式,加大对严重影响交通的8类突出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大力打击假冒车号牌行为。
16、年内组织两次全市交通整治大清查行动,重点对非法营运、黑车上路、酒后驾驶、客运车辆超员、货车超载、非机动车占道行驶、行人不文明出行等交通违法行为开展大清查。
17、制定完善各类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等等。
八大原因致堵
海口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宋顺勇透露,目前海口交通存在时段性、区域性的适度拥堵,而且时间、路段呈增多趋势。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8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小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市区主次干道流量趋于饱和。海口市道路每天实际承载的机动车约50万辆。比如,滨海大道晚高峰时车流量高达4200辆/时。
二是非机动车猛增,干扰道路交通秩序。目前,全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为22万辆,营运三轮车(包括机动、非机动)约有5000辆,此外还有自行车15万辆;非机动车共计375000辆,大量非机动车加剧了道路拥挤和堵塞。
三是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存在结构性缺陷,道路衔接关联差,路网承担能力弱。比如,缺乏贯通东西、南北及环绕城市的主干道,没有形成完整畅通的道路交通网状系统,分流车辆;城区路网密度低且断头路多,难以发挥路网分流的整体效能;市区道路路口渠化不合理,造成道路交通资源利用率不高,相当部分道路功能设施不全等等。
四是配建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占道停车影响畅通。当前在国际城市建设中,较为合理的车辆与停车位的配建比例为1:1.2。按照目前海口市汽车实际保有量30万辆推算,需要停车泊位36万个,但全市只有11万个,缺口25万个。
五是占道经营突出,旧城区支路行车条件差。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形成了33个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223个“马路停车场”和84家“马路维修店”。
六是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低,交通运输效率不高。目前,海口市共有公交车967l辆,公交运营线路56条;每万人拥有公交车为4.83辆,低于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7.56辆的水平。
七是交通参与者素质跟不上,道路通行效率降低。不少市民思想上还有“交通法规不是法律”的错误认识。
八是公安交警量少质弱。海口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面积扩大了10倍,机动车保有量也增加了近5倍,但公安交警10年来没有增加编制。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体检报告显示,海口交警民警亚健康率达98%。交通管理手段陈旧、不科学、不到位,路面秩序不佳的情况大量存在。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