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昌人过年,文昌鸡和“糖恭”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昌鸡每天都可以吃,但来自家乡手工制作的“糖恭”,一般要等到过年时才可以吃。现在,一些文昌人一说起过年,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糖恭”。
竹篾花灯
乡情浓 凤会“糖恭”飘香海内外
“糖恭”通称糯米花,是海南方言的说法,源于逢年过节百姓制作的年糕。文昌的年糕除了“糖恭”,还有“三角酥”、“铁考”(京果)等,都是过年必备的年货。年糕,即意为一年比一年高。迎新春,吃年糕,表示新的一年里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文昌人还有一个独特的习惯,那就是给亲戚朋友拜年时,一定得带上自己家做的“糖恭”赠送给亲朋们,如亲友来家里拜年,都拿出“糖恭”招待,临走时一定得给亲友捎上自己制作的年糕,祝愿亲友在新的一年里日子过得比糖还甜蜜。如果有亲人在外乡没有回家过年,家人也会托人带去或邮寄家乡的年糕。
一些生活在异乡的文昌人,回老家过完年后,还会带上家乡特产“糖恭”到居住地,赠送给亲友;一些华侨回到家乡时,也习惯随身带“糖恭”到海外。许多年过去了,现在文昌“糖恭”已经飘香海内外,也成了海内外上百万文昌人特殊的情感寄托。
“过去,大家的生活都不富裕。只有过年时才会制作‘糖恭’,所以小时候非常期待过年,这样可以吃到好吃的‘糖恭’。”在深圳工作的梁先生说,现在一想起“糖恭”,就会回忆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也就不由自主地思念家乡的父母亲。他的家乡在文昌会文,每年回家过年,临走时母亲都会塞给他许多“糖恭”,回到深圳后细细品味,乡情甚浓。
产自文昌市会文镇凤会村委会的“糖恭”远近闻名,是海南著名传统美食和风味小吃,风味独特,绵甜而酥脆,配以奶茶或清茶,越吃越香。今年欢乐节在福山展出时,中外嘉宾和游客品尝后都赞不绝口。
由于凤会的“糖恭”非常抢手,当地村民除了制作留给自家用外,还将多出来的拿到集市销售,每年都供不应求。2004年,凤会村民符策轩三兄弟看到其中的商机,投资兴办了一家专门制作“糖恭”的小工厂,用高档罐包装,同时注册了“凤会糯米花”商标。现在,“凤会糯米花”的牌子越打越响,每年都有很多单位和个人从各地到那里拿货,或是当年货,或是送礼。
添氛围 村民捐资举办体育比赛
据凤会村民石良仲介绍,会文凤会一带过年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初一一大早,全村男女老少起床洗漱完毕后,都要穿上新衣新鞋,习惯性地到公庙排队拜祖。人们手里都拿着鞭炮,有的还拿着水果和香烛,见面的人都道吉利的祝福语。有的大一点的公庙,当天就有五六百人在排队,大家都很有秩序,一个个地轮流进入公庙拜祖,拜完后就燃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村瑞气,喜气洋洋。
每年集体拜祖后,有些村庄都会组织举办各种体育比赛。排球,是文昌人最爱的体育项目。“每当年景好的时候,村委会就会发动大家捐资举办排球赛,一些家景好或是当年收成好的人,都会慷慨解囊。”会文镇的林先生说,球场外都围满了人,除了村里人,还有从其他村赶来观看的人,观众纷纷为运动员加油助威。体育比赛增添了过年氛围,丰富了村民的娱乐生活,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喜爱。
“白米饭配着白砂糖,嘴里嚼着甜味,寓意来年甜甜蜜蜜。”文昌翁田镇的韩先生说,他们那一带,大年初一,一家老小围坐在桌前,吃新年第一顿饭——白糖配饭。吃饭之前,还有“拜公”(海南方言,即祭祖)的习俗。家里人把专门准备的咸鱼、“椰点心”等摆上八仙桌,一家人祭祖之后,才开始一天的新年活动。
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在文昌,如果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则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一对新人给长辈叩首、礼拜是最隆重的拜年,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别是长辈)都得在家,接受拜贺。岳父岳母得准备丰盛的筵席宴之,下午女儿女婿走时,还得给用红纸包的糖果、年糕等做“迎路”(海南方言,即礼品)。
凤会村委会一队村民符思说,文昌一些地方还有“吓梁家”(海南方言,即惊吓女婿)的习俗。女婿第一次拜年时,岳父岳母就会准备一盘菜,里面大多数都是“刺粉”(干粉丝),故意没有剪断,长长的,有的有好几米。女婿上酒席后,第一筷要夹“刺粉”,而且不能夹断,由此惊吓一下女婿,来一个下马威,同时也考验女婿的反应能力。这时,女婿就要一边夹着“刺粉”往嘴里送,一边说“真好”,通过长长的“刺粉”来寓意长辈长寿。
好年景 村里“送灯”时“打钟盘”
“送灯”是文昌春节期间一项农村传统项目,深深寄托着人们在新年伊始祈福于未来的一年中家族吉星高照、添丁发财、平安顺利、心想事成的美好心愿。
文昌的“竹篾花灯”在海南非常出名。“花灯”内部用竹片编织,外面用彩纸手工剪裁而成。灯身上印有大大小小的“福”、“寿”、“喜喜(双喜字)”字和“吉星高照”、“丁财贵寿”、“招财进宝”、“连生贵子”、“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吉利的词语和诗句,还配上思古幽情的人物风景画。“送灯”时,花灯的下部吊着一个长圆形灯笼,在笼底点上一支小蜡烛,烛光一照,极富美感。村民们撑着一盏盏花灯,有寓意年年有余的“鲤鱼灯”、花开富贵的“小花篮灯”、财丁兴旺的“大喜灯”,还有形如酒杯的酒盅灯、形似花瓶的瓶灯等。
文昌各地举行“送灯”活动都没有统一的时间,规模也不一样。文昌市会文镇、重兴镇、文城镇一带的规模比较大,一般都在正月初五到十五期间举行。文昌市会文镇凤会村委会书记、主任石良仲介绍,他们那一带都是从正月初七到十五,以公庙为单位,一个个地方轮流举行。每个公庙的范围大小不一,有些是几个自然村一个公庙,有些是一个村一个公庙,因此宗族人口也不一,有些大一点的,有一百多户,五六百人,游行的时间也比较长,有时游完灯,再进行文艺表演,等到结束时,天已经亮了。“送灯”仪式有几个程序,一般有选“灯头”、制作或购买花灯、“灯头”出门前祭祖、出灯、游灯、文艺表演、集体祭祀、挂(烧)灯等环节。
石良仲说,这几年年景好,每年“送灯”时,村里还会从各市县请来专业的“打钟盘”(海南方言)文艺队进行文艺表演,最有特色的是“八音”。据了解,“八音”是海南汉族民间乐器,由弦、琴、唢呐、管、箫、鼓、锣、钹等8件乐器组成,有的演奏欢快、短小的曲目,有的演奏声势浩大、热烈的乐曲。石良仲说,“送灯”时,长长的花灯长龙和热闹的“八音”,场面非常壮观,年味更加浓厚。
据了解,每年“做年”前,大家都会将花灯准备好。到了“送灯”当天,日落星出前开始点灯。先送到祖灵位上,祈求祖宗 掌着一盏盏花灯显灵保佑家人一年平安、生活幸福;再送到天地、灶神牌位上,以求神仙赐福家人;又送到仓库、猪圈、井台等处,以求五谷满仓、打水平安、粮食常吃常有。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