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草根春晚谋求蝶变
草根春晚谋求蝶变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陈曼莉    2011-01-24

陈楚生深情演唱。

捷克艺人姿娜的小提琴演奏。

来自马来西亚的mai英演唱《海南话》。

1月16日晚,2011年海南国际旅游岛首届网络春晚在海口海胆剧场精彩开演。

  过年了,要团圆,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天守岁,再长的话题也有淡的时候。于是,从198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春节联欢晚会,丰富国人除夕夜的娱乐生活。骂也好、恨也罢,我们守着电视,看了25年的央视春晚。直到2008年底,一个叫“老孟”的北漂,悲壮地擎起了“山寨春晚”的大旗,才使央视春晚一统除夕夜的垄断局面被捅了个窟窿。此后,山寨春晚、酱油春晚、民间春晚、网络春晚……热热闹闹的,戏谑着十几亿人的眼球。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大概就是草根的力量!

  由老孟发起的山寨春晚,当年被视作一场草根自娱自乐的欢乐盛筵,评价褒贬不一。事过三岁,山寨春晚也如岁末寒流,有些势微,少人提及了。但在2008年底至2009年初,山寨春晚却是网络上最红的一个热词。

  一岁一岁又一岁,山寨春晚被越来越多的人演绎,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今年,海南国际旅游岛首届网络春晚于1月16日晚在海口海胆剧场正式演出,晚会在富有地方特色的歌曲《大海之南》中结束,观众以雷动之掌声说明了这台晚会的成功。

  山寨春晚高调走红

  满足了草根的文化诉求

  老孟的2009年山寨春晚,记者只是有幸看到了录像带,看完以后,感觉整场春晚山寨精神的确很强,名副其实把央视春晚山寨了一把。

  “山寨”,这个历史悠久的名词,如今在某种场合下成为一个动词,意思是粗糙地模仿。2009年的那场山寨春晚,发起人老孟打出了“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民拜年”的口号,但这场由平民自发自演的晚会,其节目形式、节目内容,甚至连组织者想在晚会中表达的情感和意识,很多都是在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央视春晚。

  当年看过这台晚会录像的澳门卫视总监刘刚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山寨春晚其实完全沿用了央视春晚的编排路数:节目由歌舞、相声、小品和绝活展示构成,形式上采用主持人串场的方式,甚至还特意挑了两个外型与倪萍和周涛有几分相似的女主持人。如果不是山寨春晚“向央视春晚叫板”这个口号太过敏感外,舞美、灯光太过粗糙简陋,演员的表演能力不够外,简直可以让人产生就是在看央视春晚的错觉。

  事隔三年,老孟再回头看2009年的山寨春晚,也承认晚会中虽然有许多原创节目,而且没用一个大腕明星,都是群众自编自演,草根味很深,但整台晚会的套路依然摆脱不了央视春晚的路子。虽然山寨了一把,但老孟认为,自己以一次虽败犹荣的尝试,为普通老百姓搭建起一个表演舞台。

  老孟说,他当年向央视春晚叫板,就是要打破央视长期垄断春晚的局面。“我只是用了一种比较激烈的方式把平民、草根的文化诉求表达出来了。”

  从山寨春晚到民间春晚

  草根原生态地低调着

  虽然,2009年办完山寨春晚后,老孟坚定地向外界表达一个愿望:2010年,他还要卷土重来。

  但是,2009年山寨春晚的惨淡结局———电视台、各门户网站都因种种原因,突然取消原定协议,拒绝直播或转播山寨春晚,导致一度热挺山寨春晚的众多网民看不到这台晚会,以为老孟忽悠了他们。这让曾经擎着“向央视春晚叫板”大旗的老孟,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强烈后痛。

  2010年,老孟低调得多了。他不再“向央视春晚叫板”,却谦虚地提出“向央视春晚学习”,山寨春晚也更名为“民间春晚”。这一口号和名称的改变,像一个石子扔进了本就不太平静的网络,老孟原本在部分网民心中挑战传统的英雄印象,一落千丈,认为是向权威的妥协与屈服。曾经有一家媒体在网民中做过调查,结果有近5成的网民反对更名,认为取掉“山寨”两字,少了“草根味”,更有尖锐者,认为老孟被央视“招安”了。

  但这一妥协,却明显让老孟2010年的民间春晚比2009年的山寨春晚顺利多了。山寨春晚曾经处处受到挤压和打击,不允许演出,不允许直播和转播,但民间春晚却拿到了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委员会的演出许可证。对此,老孟的解释是:“大家对山寨春晚这个名字有感情,不过这就像一个孩子的乳名,走上社会后总要有个大名。”

  2010年民间春晚有了合法的身份后,老孟从网络征集到了更多高质量的节目,也拉到了一些企业的赞助,使晚会演出有了前所未有的底气。与山寨春晚相比,民间春晚更富有创意,整场晚会没有主持,用一个家长急着看媳妇的小伙子租一个女朋友(这种故事网络中也常见)回家过年的故事,即一个舞台剧,串起了整台晚会的所有节目。同山寨春晚一样,演员和节目都来自网络,老孟在网上广发英雄帖征集来的节目和演员,节目都是网民原创的。用老孟的话说:“演员是草根,节目是原创。”

  这一年,各地民间春晚纷纷涌现:体现岭南特色的广东民间春晚,舞台采用3D设计,主办方喊出“不山寨、不业余、不老土”的口号;天津电视台汇聚该市民营剧台打造的民间春晚;一部反映外地人在北京生活的“北漂春晚”等等,这些草根晚会,演出的绝大部分是群众自我创作的节目,如流星划过夜空,发出瞬时的光亮,低调地原生态着。

  国际旅游岛网络春晚不凡亮相

  草根也登大雅之堂

  社会学家认为,草根春晚的涌现有它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说明社会的包容性越来越强。海南大学教授詹长智认为,在过年期间,老百姓除了欣赏像央视春晚这样的阳春白雪式的艺术形式,还想参与一些很有传统年味的民间活动,贴近身边人和事的活动。

  2011年1月16日晚,2011年海南国际旅游岛首届网络春晚,在大海边拉开帷幕。海胆剧场是一个露天剧场,地处热带的海南今年冬天出奇地很冷,夜晚的海风带来强劲的寒冷,但演员和观众们一个热火朝天地表演,一个热火潮天地观看演出。整台晚会没有冷场的时候,掌声、欢呼声、尖叫声不断,观众充分肯定了这台由南海网打造的首届网络春晚。晚会结束后,记者采访了部分观众,无一不表示这台晚会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晚会整体效果很好,演出场地棒、舞美灯光棒、舞台棒、节目棒、演员棒……令人震撼。

  并非巧合,首届网络春晚聘请了老孟做顾问。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孟既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当晚会顾问呢?晚会总策划、南海网CEO吴清雄告诉记者,老孟是一个符号,无论成败与否,他挑战传统,敢于把国人吃腻了央视春晚这盘年夜菜的心声喊出来,而且作为山寨春晚的发起人,老孟在办春晚这件事上,首先利用了草根的力量,而南海网正是拥有大量的草根网民。“南海网第一次办这样大型的晚会,没有经验,老孟有这方面失败和成功的经验,都可以提供借鉴。”

  首届网络春晚成功演出后,南海网曾召集主创人员召开了一次座谈会。晚会舞蹈总监、国家一级编导、海口艺术团团长蒙麓光说,首届网络春晚有很多原创节目,即使一些经典歌曲的联唱,都是再经过演员的用心演绎,唱出了新意,是一台草根、明星、网络红人同台,原创与经典相映成趣的雅俗共赏的一台晚会。

  吴清雄给晚会自评了一个高分,认为地下清新的草根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也能登上大雅之堂。他分析了晚会成功的原因,“首先,我们定位很好,这是一台网络晚会,是要让网民看的。它虽然草根味浓,但互联网是无国界的,所以,我们要求这台晚会既要有海南特色,又要有国际视野;其次,网民的智慧很强大,首届网络春晚从有想法到最终成功演出,一直依赖于南海网的网民,我们从网民中征集优秀的晚会创意、节目和演员,第三,晚会有一个专业的强大的团队。”

  吴清雄说,网络上虽然生长着众多的草根,但网络不低俗也不低下,绝大部分网民是中国的精英,他们所代表的是先进的、向上的、积极进取的、趣味高尚的,他们在创造着中国的当下、在创造着中国新的潮流、新的文化。

  “文化原本诞生于民间,人民的劳作产生了歌谣产生了文字。作为一台草根晚会,我们一直在求新求变,从剧场的选择、舞台的设计,到晚会的创意、节目的挑选等等,都力求创新,汇集了广大网民智慧的草根晚会,自然也能办成高雅的晚会。”对这一点,吴清雄认为,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本版图片由海南日报记者 王凯 宋国强 摄于首届网络春晚现场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