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安古城 钟灵毓秀
定安古城 钟灵毓秀
来源:海南特区报     作者:王吉拉    2011-01-28
   定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具有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明代礼部尚书王弘诲、海南史上唯一探花郎张岳崧的故乡,也是琼剧之乡。因为被贬元太子图贴睦尔客游定安后才回朝当上皇帝,因此也有人说,定安是一块福地。
  据史料记载,定安古城筹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成化十四年(1478年)建成。城周围593丈,高1丈4尺,垛堞1192个。最初仅开东、西、南三处城门,各门均建城楼其上。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修建北门,后因常有寇乱,北门被封闭。清康熙年间,知县董兴祚答应士民议请,重新开北门,并捐资修建北门城楼。
   古城现存西门和北门,其中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北门,城门呈拱形,城楼已变成粮食局大楼宿舍,只剩下城门及一段城墙保存下来。北门城门上方刻有“北门”石匾额。
   北门前是一条宽约两米的北门街,虽然这条青石街只有一两百米长,但它却与北门城楼并存于明嘉靖年间,曾是名盛一时的定安码头。繁华过隙数百年,古渡埠头今犹在。
   平日里的内门,萧条冷清,除了时有几位文人游客登城楼远眺抒情,鲜有人至。但到了端午佳节,北门街却又恢复了它的神采,定安端午赛龙舟就在北门举行,哨声落处,十几艘龙舟如鞭策马,引江边岸上群呼声四起,声震长霄。
   北门前临南渡江,登临古墙斑驳的古城门可远眺南渡江如银蛇飞舞,蜿蜒向前。古时曾有诸多文人墨客登临城楼,留下不少诗篇。“钟声敲日落,高阁倚斜曛。隔陇过残雨,度墙归野云。秋阴半林尽,晚照一溪分。墟罢人争渡,呼舟远浦闻。”这首清朝探花郎张岳崧之子张钟璘登临北门城楼所写的《秋暮登北楼即景》,不知道醉了多少人。
   漫步北门街,在古韵和现代气息中自如游走,吃上一碗地道的定安鸡饭,喝一口酸菜清汤或来一碗热腾腾的海南粉,登上百年骑楼远眺高楼耸立的塔岭新区,新老城区交相辉映,古韵时尚,光离陆影,行走其间,竟不知今夕是何年。定安古城,以其钟灵毓秀,呈现魅力无限。虽然如今依江而建的定安古城,在岁月的冲刷中渐渐老去,但漫步在这里依然能闻到一股古城气息。
  
   定安古城,明、清及民国定安县治所所在地,其布局严谨、防御设施齐全,是海南现存较为完好的县治城垣,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