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春海南古村文化游 探花故里新春暖
新春海南古村文化游 探花故里新春暖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陈曼莉    2011-01-31

清代探花张岳崧故居。

高林村村民年前忙着贴春联迎春节。

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全貌

  文/图 海南日报记者 张 杰

  新春古村文化游

  去年末,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文昌市会文镇十八行村三个村入选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我省首批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村庄。这三个村庄,以古朴的海南古民居文化、渊源深厚的进士文化、侨情浓郁的侨乡文化而著名,代表着海南独特的地域文化。

  新春来临之际,海南周刊特推出新春古村文化游专题,让读者们跟随着海南日报记者的欢快游踪,在喜庆民俗、怀古幽情、古朴村居的探访中,渡过一个祥和而有历史味的新春佳节。

  龙湖镇

  高林村

  定城

  制图/海春

  走入“海南第一家”———清代惟一的海南探花张岳崧出生之地高林村,古风扑面,村风质朴,学风鼎盛。这是一座古代海南罕见的有建设规划的村庄。这里家家对联邻里写,家家皆出大学生。

  自驾线路:

  高林村位于定安县龙湖镇,从海口出发,沿着东线高速公路,在约四十五公里处的南丽湖出口,右拐到龙湖镇居丁墟,东行九公里抵永丰墟,再往东南沿沙土路行驶约四公里,见“永丰庄园”路碑左拐,前行可见“高林村”指路牌拐入。

  高林村,前有水田,后靠青山,静谧宜人,这里是海南清代惟一的探花张岳崧出生地,一方水土三代功名:其次子张钟彦登进士、四子张钟秀中举人、其孙张熊祥亦中举人,堪称“海南第一家”。

  春节未到,“海南第一家”已是喜气洋洋,分外热闹。年前,村人为筹备“走进魅力高林”的春节乡村系列文化活动而忙碌。男人们在热闹地商议历史文化名村的发展图景,女人们,则忙着碾糯米,洗黄豆,为春节大伙能吃上独具本土特色的年糕而忙碌……

  看新娘品糕点

  “霹雳啪、霹雳啪……”每年大年初一的凌晨,在定安县龙湖镇的高林村,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便会打破小村庄的寂静。天微微亮,换上新衣的孩子们便会三五成群,快步奔跑在他们所熟悉的石头铺就的村道里,往放鞭炮的人家赶去。捡拾未燃的鞭炮,是孩子们春节里最开心的回忆之一。

  而村里的大人们,早上忙完祈愿来年的传统习俗之后,给孩子们换上新衣服,给了红包,然后一家人谈笑风生地往张氏宗祠走去。张氏宗祠,这座历经170多年的清代建筑,如今是高林村人春节欢聚的场所,一年一度的新春座谈会在这里举行,在轻松愉快的节日氛围里,城里回来过年的人与村民们同居一室,交流外面的世界谈论村庄的发展。最后,全村人为过去一年里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奖后,还将继续为新一年的“张岳崧助学基金”捐款。

  座谈会后,村民们三五结对,一起去看新娘子。那一年,谁家娶了新娘,便会成为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而新娘子便是当年村子里最受关注的“女主角”。而新娘子便会在婆婆的指点下,端出亲手制作的糯米糕、芝麻糖、菜粽等糕点接待串门的乡亲。

  在高林村过年,游人不仅能在这些手工制作的糕点中感受到传统习俗,而且这个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探花故居,人文丰厚,山水秀美,令人游赏忘返。

  规划脉络清晰

  农田背后傍着青山,这个被浓绿簇拥着的古朴村子就是高林村。

  村口,一株百年榕树舒枝展叶,成排的椰树、槟榔树迎风轻摇。槟榔树下,勤劳的村妇在圆势岭下的日井旁打水,而与日井遥相呼应的是东边两三百米处山脚下的月井。日月双井,常年不枯,日井距村庄百余步,涌泉清甜甘洌,为村人饮用井。月井在村口处,井口为半月形,为日常洗盥、饮畜之用。日月双井,各司其职,功能分明,这在海南村庄还是少见的。有专家认为,日月双井分担功能极为科学,日井距月井百余米,地势较高,那么月井所洗盥之废水就不会渗入日井。张岳崧曾有诗赞曰:“川源焦竭患旱魃,兹泉依旧鸣潺湲”。

  穿行在青石巷道之中,感受到的是高林村一座座具有清代传统建筑风格的石头瓦房。一位对清代建筑颇有研究的专家到高林村考察后认为,这是古代海南少有的有建设规划的村庄。高林村的建筑群,坐北朝南,依山傍水,整齐划一,七纵三横的巷道,规划脉络清晰。

  百年沧桑 玫瑰犹存

  高林村因为清代探花张岳崧而扬名,在村里,张岳崧的故居有两处:一处为出生时的祖屋,一处为居官后修建的晚年居所。

  张岳崧出生时的祖屋现存正屋一幢,一厅二房,屋后有小厨房一间,屋宇陈旧破败,前有围墙,中间有拱形院门。院门、正屋门、小宅门原来均有张公手书的对联,但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凿坏,如今字迹模糊难辨。幸得有心的村民抄录下来,拱门联:“花木满庭春景长,图书万卷草堂古”,小宅门联:“庭前棠棣争荣茂,拐下芝兰竞秀香”,正屋门联:“九重雨露笼勋第,五色云霞护德门”,正堂还有张公抄录乾隆御笔联:“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美有味在读书”。

  屋宇破落,真迹被毁,令人扼腕痛惜。院内张岳崧手植的玫瑰、木百合历经百年沧桑,如今却依旧长势茂盛,年年开花,芬芳淡雅。“这是当年张岳崧亲手种下的百合花,他以花明志,教育后人做人要像百合花一样清清白白。”每每访者至此,张岳崧后人便会将此言相告。

  距离出生时的祖屋不足百米,便是张岳崧晚年故居。那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坐北向南,据说原有三十六大小门,如今院墙、院门俱已败坏,仅存正屋一幢,后屋一幢,两侧横房两间。院内可散见废弃的古础、石柱等,院内铺有石砖,大多破裂不全,但整齐平坦,足见匠心。现存的整条石柱、雕镂木门、横梁驼峰、匾额、太师椅等遗物,都显示出主人的朴素而不奢华的品格。

  出张岳崧祖屋西去百米,可见张岳崧晚年亲自筹建的张氏合族祖祠。这座建于1839至1840年间的建筑,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

  现在这间祠堂除了祭祀祖先之用外,也是高林村的历史博物馆,张公遗像、诗文及村庄的历史资料等藏于此,还是高林村重要的议事场所,决定村庄大事、奖励优秀学子等每年都在此举行。

  游客至此,可观村后岭的青石官道、散落于民间的历史文物等,还可到村后登岭环顾定文琼三地或是爬上圆势岭俯视高林全貌。

  先贤遗风代代传

  春节踏访高林,让人流连的不仅是这些张岳崧时代遗留下的清代建筑,还有那令人赞叹的村风文风。

  张岳崧被学术界誉为明清海南四大才子(丘 、海瑞、王佐、张岳崧)之一,是海南四绝中的“书绝”,他笃学不倦,精通书画。在高林村,秉承先人遗风,精通书法者辈出。每年春节,家家对联邻里写,这是高林村的一个传统,乡亲们比的不仅是书法,还有对联的文采寓意。“门外青山水流秀,户内人旺诗书兴”,这样富有文采的对联,在村中比比皆是。而在附近墟镇上,写对联卖书法的高林人,又是一景。

  沐先贤遗风,出于对探花公的景仰,村里不少人不仅喜欢模仿学习张岳崧的书法,还热衷研读张岳崧的诗文及张家名贤的史迹。多年来,高林村秉承先祖遗风“大贵不如学道,至乐不如读书”的传统,如今全村48户人家培养了59名大学生,家家都有大学生。刻苦耕读,尊老礼让,诚信朴实,是多年来诸多访者对高林村风的美誉。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