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如何度过浪漫情人节?"老三样"依然是情侣首选
如何度过浪漫情人节?"老三样"依然是情侣首选
来源:人民网海南视窗     作者:王吉拉    2011-02-13
  人民网海口2月13日电(实习记者潘惠文)新年的热度还未散去,明日就是情侣们最期待的节日——情人节了。不同于去年与春节“相撞”,在今年的情人节里各路商家均瞄准了节日的浪漫商机,卯足劲,推出各式活动计划趁此赚个盆钵满盈。在鲜花、巧克力价格再度上涨的浓郁甜蜜的气氛包围下,情侣们会如何度过浪漫的情人节?在人民网海南视窗记者对情侣的随机调查中,九成受访者表示没有特别的计划,在他们看来这个节日对商家而言更有意义。
  
  
   浪漫情人节,商机滚滚来
  
  送花、吃饭、看电影被称为是情人节的“老三样”,近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花店已备足了鲜花,各大超市也将巧克力摆在了最醒目的位置,不少西餐厅都纷纷推出情人节套餐,以此备战情人节的到来。为了抢占情人节商机,各路商家都纷纷推出各种活动,不断吸引着顾客的眼球。
  
   “情人节这几天的玫瑰花都是一天一个价。”在海口公园附近开花店的老板说道,普通的玫瑰在情人节当天或许要卖到5元一支,比平时价格涨幅过三成。
  
  据了解,海口市各大影院也借情人节来临之际,为情侣们搭建了一个体味浪漫的平台。贺岁档电影余味仍在,情人节电影大餐已经新鲜出炉。记者从银龙影院获悉,《将爱情进行到底》、《我们约会吧》两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已于今日精彩上映,抢占情人节市场。
  
  针对情人节商机的重头戏—情人节大餐,海口的部分西餐厅也利用此商机相继推出了套餐活动,价位均在200元左右。据记者走访了解,部分西餐厅在情人节当天不接受电话订位,“情人节当晚用餐的客人很多,我们一般只接受6点之前的订位”绿茵阁西餐厅解放路店的陈领班说道,他坦言,自推出情人节活动以来,订餐的客人并不多,“目前为止,也就收到了2、3位客人的预定”。
  
  
   有了爱情“情人节”天天过
  
  虽说情人节的商业噱头铺天盖地,但是真正计划去过并不多。恰巧碰上工作日,今年的情人节时间也许并不比去年来得适时。12日,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有九成受访者表示,因为与工作日冲突,大多数情侣并没有情人节的特殊安排。“就跟平常一样度过,不想特别去庆祝,去年的情人节我们去餐厅排了好长的队,仍然没有享受到理想中的大餐,今年我们不打算再去凑热闹。”在机关任职的王小姐这样对记者抱怨道。
  
  在一家贸易公司担任会计的张小姐表示,对于情侣来说,情人节现在愈发失去特殊意义,也就吃顿饭送个花,“对于商家的意义或许更多些”。
  
  担任教师的戴小姐认为,过或者不过,情人节就在那里,一个人对情人节的重视程度和一份感情的稳定程度是成反比的。她与男友已经交往了两年多,在他们看来,只要找对了情人,有了爱情,情人节可以天天过。
  
  其实,情人节已不再是情人的专属节日,对于单身族而言,也不失为与好友相聚的一个理由。正在咖啡时间西餐厅订餐的唐小姐告诉记者,她计划在情人节借机与三五个闺蜜相约吃饭聚一聚。
  
  
   “中国情人节”不敌“西方情人节”?
  
  相比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的七夕则是近几年来随着重视传统文化的呼声而兴起的节日,这个节日无可厚非也成为了商家进行商业运作的载体。
  
  当问及会如何选择这两个情人节时,在部队任职的尹先生看来,西方情人节仍然会是首选,“西方情人节有一些标志性的习俗,如赠送玫瑰、巧克力以及和情人约会等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而七夕节的传统习俗稍显复杂,不具特色。”
  
   “七夕节与端午节、中秋节一样,都是我国独特的节日,应该受到重视。西方节日逐渐‘入侵’,许多人丢掉了传统。”在中学教授语文的戴老师则毫不犹豫选择了七夕情人节,她认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应更多地了解历史遗留的传统,让传统节日代代相传。
  
  七夕情人节自提出之初就饱受学者争议,有学者认为,说七夕是情人节纯粹是商家和媒体炒作的结果,把七夕定位为女儿节而不是情人节更有意义;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正处于传统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而七夕节历来是我国诸多传统节日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况且牛郎织女这对忠贞爱情的典范为节日增添了浪漫的爱情遐想。
  
  为了对这个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加以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2006年,“七夕”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